时间:2024-4-14 9:10:27 来源:中国文化报
网红图(国画) 138×68厘米 2021年 池长庆
近日,“物外春——池长庆书画作品展”在浙江杭州开展。展览主题“物外春”,源自宋代释慧晖的诗句“铁树风花物外春,一阳未发不传真”。“物外”指超脱尘世,不被世俗所束缚,而达到纯净的意境。物外神游,天人合一,正是艺术创作所追求的理想境界。艺术家池长庆期盼以书画世界中的“物外春”去感染他人,以水墨滋养人心,并以此彰显中国传统的笔墨精神。
在开幕仪式上,浙江大学中国艺术研究所执行所长、美术系主任池长庆表示,自己有两份责任,一是在探索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秉承不懈的专业责任;二是社会美育责任,将研究成果与更多群众共同交流。
池长庆1964年生于浙江平阳。他自幼喜爱绘画,初中时即订阅了北京画院出版的《中国画》杂志,并不断学习临摹杂志上刊登的优秀作品。多年以后,池长庆这样回忆:“《中国画》杂志让我认识了国画,也开发了我的绘画潜力。”
此后,池长庆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杭州大学体育系。虽然学的是体育,但他的心中一直埋藏着一颗艺术的种子,他同时报名杭州业余美术学校学习中国大写意花鸟画。在夜校,他遇到了恩师中国美术学院教授闵学林,闵学林要求池长庆注重书法能力的培养。从此,池长庆开始在诗、书、画、印的结合上不断做出努力。正统的美术教育和风雨无阻的坚持,使池长庆的绘画能力得到迅速提升。
从杭州大学毕业后,池长庆留校并在杭州大学艺术教研室任教,作为专职教师开设公共课程《大学书法》,由此开启了他20多年的书法教育生涯。1989年,池长庆进入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书法专业进修。在这里,他得到刘江、章祖安、王冬龄、祝遂之、陈振濂等人的悉心指导,书法作品相继在全国和浙江省各类专业展览中获奖。
2010年,池长庆考入中国美术学院攻读中国花鸟画创作与研究方向博士学位。他潜心梳理与探究中国传统书画艺术中“以书入画”的道统。在闵学林、范景中教授的指导下,他以金农、赵之谦、吴昌硕、黄宾虹为案例,深入研究“金石入画”现象,完成博士论文《金石入画研究——以金农、赵之谦、吴昌硕、黄宾虹为中心》。这篇论文全面梳理了“金石”与清代乃至近现代中国画历史进程的关系。金石入画是清代乾嘉年间考据学盛行之下,碑学中兴的成果被引入绘画领域而形成的中国画新传统、新画风,即将书法线条对“质”的追求延伸到中国画之中。“书法线条具有很强的独立审美特征,将书法用笔和点画特质运用到绘画中,不仅能呈现中国画的造型之美,还可以体现一个人的格调与文化修养。”池长庆说。
2005年,浙江大学开展了《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的编纂和研究工作。池长庆于2013年起参与了《清画全集》的编纂工作,通过对八大山人、弘仁等画家作品的编纂,池长庆的艺术眼界也得到了极大的开拓。“《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展示了中国艺术的发展道路,作为编纂人员,我更能深刻地体会到画史的变迁,艺术信念和创作实践也更加坚定。当下的艺术教育和艺术创作,要回望古人,重新挖掘中国传统艺术的宝藏,使其能够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我们也要站定本土艺术立场,创新性地传承和延续。”池长庆说。
此次展览展出池长庆近3年的书画新作60余幅,涵盖花鸟、山水和书法作品。从艺40余年来,池长庆始终坚守着恩师闵学林对他的“书画同源”教诲,践行着“以书入画”的中国文人画传统艺术观,在与古为徒中,融书画于一体,开拓进取,臻于妙境。在他的笔下,“写”到即“意”到,每幅作品都是对其内心世界的观照。
池长庆的书法由唐李邕入手,上追秦汉魏晋,下探宋元明清,他尤爱明末清初倪元璐、黄道周、张瑞图、王铎、傅山等酣畅淋漓的笔墨意象。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何应辉评价说:“他的书法艺术植根汉魏之雄厚,撷取晚明之奇肆,兼会二王之爽逸,在创作中兼通隶、楷、草、行,终以格调雅健、气象丰茂、风神自由出之。”浙江省书协主席鲍贤伦亦评价池长庆是一位创作实力很强的书画艺术家,并对他的行草书法尤为称赞:“他的大草创作常常能动人心魄,下笔凶狠,千变万化,由始而终一以贯之。”
池长庆擅作雪梅、雪竹、雪菊,人称“池雪”。在此次展览上,有多幅“雪”主题作品呈现,如《舞谷雪后花图》《雪后启真图》《润春泥》等,墨气淋漓、气势豪迈。
池长庆以书法为基底,书画同修,打开了自己中国画创作的广阔空间。他坚定地实践着中国文人画的传统艺术观,将书法线条的力量、质地、变化以及墨象水韵、空间关系、审美理念,与绘画“应物象形”的要求全面对接,以书入画,注重情性表达,以坚实的传统功力和水墨淋漓、大气灵动的画风,展现出磅礴的内在生命力和视觉冲击力。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643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