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阴翳礼赞——“谷崎式”的东方美学

时间:2024-3-24 20:33:24  来源:美术报

   《阴翳礼赞》是日本唯美派作家代表谷崎润一郎的随笔,新版本加入了百余张由摄影大师大川裕宏花费40年拍摄的展示器物、建筑、空间“阴翳之美”的摄影作品。文字的幽微世界通过相片完美再现。手掌般大小的册页将含蓄又微妙的东方美学展现得淋漓尽致。

   从“阴翳造就了东方建筑美”这一观点出发,围绕日本文化美学中“阴影”和“黑暗阴影”的意义展开,建立了一个“谷崎式”的东方美学体系。此书成于1933年到1934年间,那时大量的日本人前往欧美学习,带回来“现代的、金光闪闪”(文中对西方的描述)的风气,很多日本文学描述了日本人被困在现代文明和传统文明之间的窘境,谷崎强调的阴翳美学,则是回归日本传统审美意识的本质。

   美,不存在于物体之中,而存在于物与物产生的阴翳的波纹和明暗之中。不是全明或全暗,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在这种亦真亦幻、似有似无的意境中,才能看到万物的景象和本质。

   论及“美”,我们平日对于书画、文学、歌剧都有不同感叹,但谷崎能将司空见惯的事物在阴暗中产生的不同美感细致入微地刻画。薄暗的木屋,烛光摇曳的漆器,犁纹金箔朦胧的反光,冷清、幽寂、敛藏,模模糊糊不明晰却又饱含神秘的东方美学。

   将米饭盛入乌黑光亮的餐盒中,放置于角落暗处,既美观,又刺激食欲:新煮好的米饭如雪般洁白,一揭开锅盖,伴着下方冒出的温热水汽盛入黑色器皿,眼见粒粒如同珍珠般晶莹,恐怕每一个日本人都会对米饭心存感激——如此看来,日本的料理常以阴翳为基调,与黑暗的关系实在难以割舍。这是文字对于米饭的描写,雪白的米饭与黑色器皿的搭配,不免让人想到前段时间所看的日本茶道大师木村宗慎的代表作《一日一果》,精致的和果和富有底蕴的器皿相搭配,其搭配在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里随季节和时令变化,配合节日祭典,从一果得见一世界。

   论及建筑的阴翳美,文中这样写道:“日本房舍屋顶庇檐长,这恐怕和气候风土、建筑材料以及其他种种因素有关……要防蔽横扫过来的风雨,就必须有深长的庇檐。比起黯淡的房间,日本人当然也认为明亮的房间更便利,但还是不得不那样生活过来了。然而,所谓美常常是由生活实践发展起来的,被迫住在黑暗房子里的我们的祖先,不知何时在阴翳中发现了美,不久又为了增添美而利用阴翳。事实上,日本居室的美完全依存于阴翳的浓淡,别无其他秘诀。西方人看见日本居室,为其简约而震惊,只有灰色的墙壁,而无任何装饰,这对他们来说,自然难于理解,因为他们不懂得阴翳的奥秘。不仅如此,我们还在阳光难以照射的客厅外侧建筑土坯附着在廊缘上,进一步远避日光。庭院里反射过来的光线透过障子,静悄悄映进室内,我们厅堂美的要素就靠着这间接的微光。”

   日本美学的本源,在于遮蔽、含蓄,乃至晦暗不明这些地方。“侘寂、物哀、幽玄”是日本传统美学的三大关键词,《幽玄·物哀·寂》的作者大西克礼表示这是一种存在于语言之外的美感,是一种需要用心去体验,用心追求自然宁静,闲散安逸的体验。幽玄描述日本人适切的氛围安排需有幽暗的环境、带点暧昧和模糊,侘寂其强调的是从朴素的日常里,感受生命的流逝、残缺和不完美, “无一物中无尽藏”的禅宗文化中是其极好的阐释。锈迹斑斑的铁器、幽寂的黄昏、干枯的枝蔓,这种外在时间的洗礼,使得日常的食物反而有了返璞归真的美感,阴翳礼赞与其有异曲同工之妙。日本传统美学起于物哀,而归于侘寂。侘为陋外慧中之美。寂是时光刀刻的震撼。此篇虽片字未提侘寂,却处处都在写侘寂。

   回归到阴翳美学,安藤忠雄、山本耀司、原研哉,本书合作的大摄影家大川裕宏都深受其影响,黑川雅之也在他的著作《日本的八个美学意识》里,把阴翳美学作为日本的审美意识之一。初读此书,便是对阴翳美学的初级入门。“可能只有在这一片浓重的阴翳下,精神才能安全惬意地栖居,这大概就是东方人阴翳美学背后的精神诉求。”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