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2-23 21:57:33
文堦冯公祠是一座坐南向北的清代建筑,坐落在广州黄埔古村之中。到访者走过花岗岩条石地面,会进入硬山顶、矮直脊下的山水空间。一位艺术家正在长桌上绘画,墙壁上是已经完成的大幅山水。这是68岁的罗一平,他将这个古老的祠堂用作画室已有十年。
罗一平作品《域·非域(一)》。受访者供图
罗一平有多重身份,画家、教授、批评家、策展人,曾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山大学,后担任广东美术馆馆长。
罗一平被认为是艺术界少有的“学者型画家”。2007年,接受南方周末记者专访时,在中山大学任教的罗一平出版了一套《艺术史中的图像》丛书,“与其说我在读他们的图,不如说我在读自己的欲望和意志”。
时隔多年,罗一平记得这场讨论,那是他在中山大学最重要的学术成果,以自己的视角解读了上千幅西方当代艺术史上的图像,以及中国美术史上的山水、人物和花鸟图像。他当时说:“我不认为艺术的本质有东西方之分,但是艺术的表达工具肯定有所差异。这不是个人主观想法决定的,而是伦理习惯和认知习惯的差异。”
2020年,罗一平主持了“美术创作规律、人才成长规律暨千人研究计划”,该项目由中国美术家协会申报。为此,他起草了一份面向全国美协会员发放的问卷调查。结果,一个发现让他颇为担忧:现在艺术家的边界似乎比过去更加“牢固”了。
“他们会用一个符号或者形象框起来,这种无意造成了传统水墨和当代水墨之间的明显界限,各玩各的”罗一平说。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说:“在当下,中国画发展的最大课题是如何看传统与当代的关系。”
罗一平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他画了许多新作。11月,罗一平完成了自己2023年最重要的个人展,由广东美术馆、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办的“一元复始——罗一平水墨作品展”。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643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