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23 20:00:22 来源:中国艺术报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仅揭示了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也揭示了党推动理论创新和文化繁荣的必由之路。在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下,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由初级阶段进入系统性保护的新阶段;更为重要的是,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突出优势,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这类传统文化资源的“两创”与保护并行,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推动了中华文明赓续与现代文明建设的有机融合进程。
其一,习近平文化思想确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这一方向道路。2022年末,习近平总书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结合我国近20年的非遗保护历程及当前现状,非遗系统性保护思想极具必要性、科学性和指导性。当前,我国已颁布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建立起了四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体系和传承人体系,实施了抢救性保护、分类保护、生产性保护、整体性保护等保护措施,正处于非遗保护事业由初级阶段向纵深推进的关键时期。与此同时,非遗项目丰富而庞杂,数量大、类型多、分布广,非遗传承与传播状况受自身及客观条件影响存在不平衡、不协调等复杂局面。从系统论出发提出的非遗保护思想,准确把握保护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在规律、把握非遗保护事业的发展现状与疑难问题,将各类非遗保护措施统合成体系化、协同化的一个整体,这既是结合非遗保护具体实际的必然选择,也是创新发展非遗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由之路。
其二,系统性保护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向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拓展。“第二个结合”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系统性保护及“两创”实践,将由中华传统文化形态拓展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文化形态。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内涵和文化精髓,将更有利于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与此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将更好地成为马克思主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当代文化载体。
其三,系统性保护与“两创”实践紧密结合,非遗主动、全面融入国家整体战略布局。非遗保护实现从“摸清家底”“被动保护”的初级阶段向“活态传承”“主动发展”的系统性保护阶段的跨越,得益于保护原则、保护理论与保护实践的充分结合,得益于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等核心理念,更是得益于我国在履行国际公约过程中不断探索非遗保护的中国方案。
在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过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传统文化形态面临诸多挑战,而我国的非遗保护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来解决现实问题,将非遗的传承发展与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文旅融合等国家战略有机结合,从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视角构建起中国非遗保护的特有格局,使得非遗从被保护的对象转变为社会经济协同发展的要素,在中国大地诞生了诸多非遗可持续发展惠及民生的典型案例,活水养鱼,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活力,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杨红系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教授、非遗传播研究中心主任;付茜系中国传媒大学非遗传播研究中心科研助理)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643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