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传承不朽精神 铸塑时代荣光——致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主题雕塑创作展举办

时间:2024-1-23 19:26:26  来源:中国文化报

俊采星驰——南京大学“两弹一星”元勋校友(雕塑) 60×135×45厘米 尚荣

   2023年12月4日,由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省文联主办,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学术支持,江苏省雕塑家协会、南京大学雕塑艺术研究所、江苏大剧院联袂承办的“致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主题雕塑创作展”在江苏大剧院开幕。本次展览作为2023江苏雕塑月主题展览,是紫金文化艺术节的重要内容,每一件精品佳作都如同一首赞颂英雄与时代的诗篇,传达着深刻的情感和敬意。作为策展人,在我看来,展览呈现出“深蕴时代主题、饱含精神力量、彰显艺术风采”的显著特点。

   紧握时代脉搏,

   弘扬“两弹一星”精神

   党的十八大以来,主题性创作逐渐成为新时代艺术创作与研究领域的焦点。尤其是近五年来,艺术家们围绕党的百年光辉历程、新中国成立7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一带一路”等重大主题,创作了一系列意义深刻、水准较高的作品,讴歌新时代,续写新篇章。

   本次展览是继“丰碑——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雕塑精品展”“科技星斗·致敬科技工作者主题雕塑创作展”之后的又一次主题性雕塑创作展。2021年,庆祝建党百年的“丰碑”展给时代画像,为人民立碑,雕塑艺术工作者们在创作过程中解读、诠释和学习功勋精神,学党史、悟思想,知行合一,行胜于言。2022年,致敬科技工作者的“科技星斗”展为时代谱写赞歌,雕塑艺术工作者用注入情感的红泥在手中塑成英魂、精魂、灵魂,用雕塑讲述科学精神,让其永久流传,该展览还走进了中学校园,发挥了雕塑艺术的熏陶与教化作用。

   而本次展览旨在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塑像,全面展示他们的先进事迹和人生风采,传承和弘扬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向“国之脊梁”致敬。“两弹一星”精神是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社会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这里看,本次展览主题深刻,意义重大。

   赓续历史文脉,

   用心塑写家国情怀

   雕塑不只是凝固的艺术,更是情感表达的重要手段。本次展览从应征的数百件作品中精选出50余件精品力作。这批作品形式多样,手法多元,通过不同的表现形式和材料,重点展现了在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和坚强领导下,广大科研工作者在艰苦条件下创造的非凡奇迹、在拼搏奉献中铸就的“两弹一星”精神,以及“两弹一星”伟业对国家安全和国际战略格局产生的深远影响。

   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作为特邀嘉宾,为钱学森、周光召、朱光亚三位“两弹一星”元勋创作雕像,三位科学家眼神坚毅,充分展现了他们敢为人先、勇立潮头的精神与风范,这组经典作品成为本次展览中的一大亮点。

   本次展览中,有些作品通过再现历史场景和人物形象,表达了对先贤的敬意和缅怀之情。有些作品则通过象征和隐喻的手法,展现了科技事业的发展历程和民族精神的传承。陈刚的作品《对,就是那颗——中国“卫星之父”孙家栋》塑造了孙家栋与一位孩童用望远镜一起观察卫星的场景,当我们在欣赏该作品时,仿佛听到孙老在说,“对,就是那颗,那就是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这不仅体现了孙家栋为我国人造卫星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所作出的杰出贡献,还表达出民族精神的代代相传,“年过古稀未伏枥,犹向苍穹寄深情”一句就是对孙老的真实写照。任艳明的作品《吴自良》有意将吴自良院士衣纹的空间减弱,以概括流畅的形体线条,塑造吴院士勤恳工作和认真钻研的神态。在脸部塑造上,任艳明从眉宇之间透露的形体变化,展示出吴院士睿智深沉的状态,从细节处反映其为我国作出的巨大贡献。尚荣创作的作品《俊采星驰——南京大学“两弹一星”元勋校友》聚焦程开甲、任新民等南京大学“两弹一星”元勋校友,以群雕的形式集中体现南大人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精神。

   本次展出的作品一如既往地延续了此前主题性展览作品的质量,饱含家国情怀,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与精神鼓舞。

   汇聚艺术力量,

   用情铸就时代丰碑

   为伟大的科学家塑像,把他们的精神留于今时,传于未来,是艺术家们的光荣使命。本次展览的参展作者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中青年雕塑家,他们的作品在一起交流、碰撞,使得本次展览更加精彩纷呈。

   60、70年代出生的中年雕塑家赶上了改革开放的热潮,在对雕塑技艺较为深入和系统学习的基础上,他们的艺术视野更为开阔,善于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的养分,从传统中生出新意。而80、90年代出生的青年雕塑家则具有更为敏捷的观察力,他们在更为系统的学习中以及更为便捷的信息交流中追求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他们的成长让我们对于新时代雕塑艺术的发展充满期待。

   陈建华的作品《陈能宽院士》重点刻画了中老年时期陈院士的形象,对院士肖像进行了虚化处理,用构图彰显了其具有“诗人”气质的院士形象,作品整体呈现出古朴之感。谢渊以力行科研、以身许国的科学家郭永怀为对象创作了《永怀!永怀》雕塑作品,他被郭永怀用生命守护绝密资料、用一生诠释赤子之心的事迹所感动,因此,他选择了郭永怀倚靠墙边低头沉思的场面,用洁白的塑像展现其一片赤诚追寻真理的光辉形象。谢渊希望用雕塑的形式展现郭永怀顶天立地的人文情怀。

   在本次展览中,雕塑家们通过主题创作学习了“两弹一星”精神,并将之落实到学习创作的生活中,他们是艺术界的一股强劲力量,用心中的情来学习,用手中的泥来塑造,心手相应,在深情演绎科学家的故事中铸就时代丰碑。

   科技和艺术的最终目的,都是服务于人民的需求,服务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广大雕塑同仁定会珍惜手中的这一捧泥,心怀祖国和人民,响应时代召唤,用雕塑向时代丰碑致敬。

(作者系江苏省雕塑家协会主席、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