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登高、躺平、钻烟囱:打卡上海双年展的“宇宙电影”

时间:2023-12-14 21:38:17  来源:艺术中国

第十四届上海双年展海报

  撰文_黄雪莹

  第十四届上海双年展如期而至,从11月9日盛大开幕,将一路绽放至2024年3月31日。今年的主题是“宇宙电影”,从希腊语的“宇宙”中汲取美与和谐的涵义,再加上汉语里无限的时间与空间的奥妙。这里的宇宙既有浩瀚星空和空间站(大型装置),也有具象的草木动物(手稿),抽象的哲学概念(影片),不一而足。

  观展的核心,不是看哪个作品,而是在思考人和宇宙的微妙关系。看这个展得登高、躺平、钻烟囱,脚手架都可以上去,务必感受一下,简直是个全方位的运动!另一边躺着看的作品也很不错,让人有所反思。

第14届上海双年展现场

  “宇宙电影”是个新概念,这次展览第一次给它下了定义。这个定义就跟电影人、艺术家、出版人、策展人安东·维多克的多重身份一样,包罗万象、广阔无比。整个展览分割成一个九宫格,从九个维度细细品味人与宇宙的交融之美。

一个接一个的“黑幕”等你揭秘

第14届上海双年展现场

第14届上海双年展现场

第14届上海双年展现场

第14届上海双年展现场

第14届上海双年展现场

  曾经读过一位策展人陈驰的采访,颇适合解读这次展览主题,“近来我们越发习惯了白昼。白昼是明亮的白盒子的现实,也是所有翩然游走于系统内的艺术活动的隐喻……我们当然不能没有白天的亮堂和逻辑;困扰我的是一旦只有白天的亮堂和逻辑......”这次的展览不再“亮堂”,而是一个接一个的“黑幕”等待着你去揭秘。

第14届上海双年展现场

  在策展人设计的“黑幕”里,观众仿佛置身于宇宙的荒凉绝望感中,从宇宙飞船的生化舱中醒来,对世界的重新探索变得极为肃穆。特别是超高的电梯,从一楼直上二十米滑向三楼,四周漆黑一片,黑暗靠拢过来,仿佛宇宙的危险感四处埋伏,把那个“浪漫化”的宇宙推远再推远。

陶辉《坠落(白蛇传)》在第14届上海双年展现场

第14届上海双年展现场

  黑暗或者是作为一种对“亮堂”的艺术叙事跟场景的抵御吧,让人的感知变得更为敏感。

  宇宙之中,总有一件作品击中你的内心

刘昕《脱离》在第14届上海双年展现场

  进入展览现场,可能和大众想象中的宇宙电影不一样,但是我们没法说这不是宇宙电影。如果怀着基本的尊重用心体验,这几百件作品里总能有击中你的一瞬间。比如刘昕的《脱离》,有一首关于拔智齿的诗,映在墙上,在作品的VR版本中,观众能亲身体验艺术家的牙齿脱离身体进入太空,留下一个“黑洞”;还有佩恩恩的《衍生宴》,关于金融化的资本主义宇宙观,以“衍生”为主题,十二道“菜肴”分别摆放在十二道水闸上,像被拍卖一样陈列,十分有趣。

苏咏宝《隐形岛屿》在第14届上海双年展现场

  解说员逐字背诵她一天来反复诵读的台词,大意是:这是艺术家心中幻想的中药房,每一个抽屉背后都通往千万个宇宙。

影像多是趋势

陈滢如 《是非之外有座花园,你我相遇于此》在第14届上海双年展现场

  影像似乎成了今年展览的趋势,侧重于影像媒介、音乐和空间体验,展区相对分散,有些影厅只容纳几位观众。尤其喜欢陈滢如的委托创作作品《是非之外有座花园,你我相遇于此》,用简单粗暴的二分法看待世界的方式已经太过时了,包容的心态和进步的视野或许能让人类世界稍显美好。

Raqs媒体小组《坠入时间锥的自行车手》在第14届上海双年展现场

  《坠入时间锥的自行车手》讲述了一位自行车手在1980年亲眼目睹一架飞机从新德里上空盘旋坠毁的刺激场面。Raqs媒体小组运用“视差”巧妙描绘了历史时刻的独特观点,让人在事实和虚构的交汇中玩起了“记忆寻宝”。如同一场时间、记忆和历史的大独白,将1980年还原为一个充满可能性的年份,仿佛告诉我们,那时候时间也是可以有多个版本的。用Raqs媒体小组的话说,这是时间的“光谱多重性”,听起来是不是有点科学又文艺?

  总体来说,《坠入时间锥的自行车手》不仅是一场时光穿越,更是一次对历史大解密。笔者顺手摘录了一段笔记:

  “关于每个人都确信发生过的事件的错误记忆

  即便不是事实,那也并非谎言

  如果记忆是虚假的,是否意味着它不会产生实际的影响?

  曼德拉不是在1980年去世的吗?

  阿富汗战争爆发已经有45年了吗?

  保险公司是自43年前才开始承认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吗?

  这是什么时间框架?

  我说的是咖啡在火上煮了多久了

  现在已经烧糊了,我又得重新煮一壶

  没有记忆的记忆

  这就是我们的境况”

再聊聊作品那些“八卦”

  先拉回到原始话题——九宫。

  九星源自北斗七星,古人认为北斗不止七星,还有两颗看不见的隐星;人类出生时的“气”根据生辰年月的不同而被分为九个属性,再根据气来确定人的本命性。

  《易经六十四卦》的想法和呈现都很完整,布展起来也很好看。用抽象的点线面去解释六十四卦,用玄学的方式解释玄学,用“不可道”来解释“不可道”。

米歇尔·瑟福尔《易经六十四卦》在第14届上海双年展现场

  比较有感触的是30离卦、49革卦。

《易经六十四卦——离卦》

  离卦的画面和我产生了同频共振:当旧有的价值体系不再奏效,个体如烟火般四散,直至新的价值体系形成,或者,个体干脆自成体系。

《易经六十四卦——革卦》

  盯着革卦,忍不住解读。置于不同时空的某物呈现出不同的形态,那它变了吗?今年做不成的事,待几载后或能如愿实现;今天看不懂的人,过几年再看或能洞悉其内涵。客体没有变,变的是随着经历而不断拆解的自我,以及对世界观的演变。

《易经六十四卦——内卷(阻滞),否卦》

  原来“内卷”是一个卦象。星盘、占卜、道教神符,伊斯兰教图形……早已从古时对宇宙生命的呈现,还延展到了时下年轻人的破冰话题。说到底,人还是最怕不出门的问姻缘,不工作的问前程,熬夜的问健康,毕竟易经太深奥,问多了不知道。

《寻找理性感知之旅》在第14届上海双年展现场

  《寻找理性感知之旅》中的建筑物原型,欧洲博物馆造型抽象高深,别有一番味道,形容为“神庙”——不是佛堂、教堂,更不是博物馆,简直就是对神性建筑的极致“蹭梗”。加上那持续的光线投射,整个体验简直比去欧洲旅游还“圣洁”,沉浸感让人直呼过瘾。

《傻瓜电影院与原住民电影院》在第14届上海双年展现场

  《傻瓜电影院与原住民电影院》尽管不是新概念,但通过原始技艺把“迪士尼”工业符号经过巫术般的雕琢后,米老鼠都变得原始、诡异,简直就是电影界的“巫婆”版。虽然不是最牛的作品,但冲击感十足,大众喜爱程度颇高。

  “当我们仰望天空时,我们究竟看到了什么?我们如何想象自己在宇宙中的位置?这种思考,还有我们在宇宙GPS中的位置,会不会像手机信号一样时不时失联?”

第14届上海双年展现场

  这些问题简直比开导机器人更有深度,让人在思考之余还忍不住笑出声。想起了《宇宙探索编辑部》里提到的:宇宙的本源是DNA,即生命本身。

周啸虎《愚人船》在第14届上海双年展现场

科技滚滚,生命浮沉

  “宇宙电影”是符合期待的,或许部份内容引起一丝不适,比如那颗牙齿,还有一群鬼畜蹦迪的绿人,但宇宙就是包罗万象。它是一个表达深刻的艺术场域,它用自己炫技的蒙太奇“剪电影”。把艺术家当成科学家是一件很蠢的事情,如果观众想通过这一场宇宙电影来认识宇宙、了解宇宙,何不去天文馆?这不是一个以视觉艺术为导向的展,更多的在启发、质疑、讨论。艺术品之所以出现在这里,一定程度上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思维,或者说是一个载体,一个引子,让我们由此生发出一些想法和观念,产生观念的碰撞,艺术本身就没有固定答案。(图片均由作者现场拍摄)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