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去意大利旅行,作一次文化的修行

时间:2023-12-12 20:56:07  来源:美术报

黄阿忠 托斯卡纳 25×30cm

   意大利的亚平宁山脉平均海拔都不是很高,山虽不高,然景色尤美;那里是风景这边独好的托斯卡纳地区。但见草坡绿植,灌木间纯绿色夹杂于绿灰、咖灰之中,与橄榄树一片灰绿相交映,构成了一个绿色交响;在深秋初冬时节还能见到这般绿色,只能说是天没真正冷下来,树叶还未泛黄。我没想到,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先驱大多都出生在托斯卡纳附近的古城。

   米开朗琪罗出生地在离阿西西几十公里外的山上,在阿西西的圣方济大教堂看完乔托绘制的湿壁画后,随即驱车去那里观瞻。山路弯弯,一个拐弯有一个景观,远处的构建在山上的圣方济教堂一会儿在左边、一会儿又到了右边;橄榄树虽不高大,然却是构成一片风景的主打,当然还有灌木杂树、起伏的草坡相随。不一会儿到达山顶,望山下看,红顶的房舍镶嵌在灿黄的银杏之间,炊烟缭绕,鸡犬相闻,人间烟火尽在其中;风景可谓有灵气,一代天才诞生于此,不足为奇。那年去湖南湘潭瞻望伟大领袖毛泽东的诞生地韶山冲,几间砖瓦泥墙、屋前阡陌错横、池塘荷叶田田,风景属于典型的南方审美;与阿西西的米开朗琪罗小山村相比较,景色各异,然那山中的气息、韵味却极为相似。

   米开朗琪罗在山顶上的家,占地大概有四、五亩的样子,家境应该是宽裕的,如若划成份的话,定为富农不会有错。他的出生地现在已经辟为米开朗琪罗博物馆,展示的都是复制品,原作当然不会在这里。我在佛罗伦萨的乌菲齐、梵蒂冈的大教堂见过他的雕塑、油画原作,分明知道这些都是后来补充、拼凑的所谓“文物”、“古董”。不过,那里的山水、树木所构成的气息,是假装不出来的。故而,我一进这些博物馆、纪念馆、艺术馆的大门,便油然而生肃默,敬意顿起。

   拉菲尔的出生地也在山上,山城的名字叫乌尔比诺;那个构建在山上的小城,有四分之一的地盘是他家的,我想他的家庭成份一定很高。我们投宿的酒店也是他家的房产,现在的“拉菲尔之家“其实是民宿。据说拉菲尔就出生在我住的房间窗口对面,那幢红砖砌成的楼里。我们去的那天,是在意大利期间最冷的一天,由于外省的车不能进城,我和我团的队友(都已属七旬老汉),只能爬陡坡而上。及登临广场,气喘吁吁,上气不接下气,两人相对无言,唯有泪千行。

   拉菲尔现在的家也变成了美术馆。展出的作品有不少是拉菲尔的,也有标的是拉菲尔的,其实不是的,真真假假,也不作考据了。展厅中也有其他同时代画家的作品,有不少说是拉菲尔父子俩合作的,但不可信,拉菲尔父亲早逝,走的那年他年纪还小,可能还不会画画。在展厅里上上下下一圈下来,文艺复兴的气息扑面而来。

   拉菲尔美术学院建在山上,在那里可以鸟瞰整个城市;山城的红砖房和远处的大教堂构成了精典的油画。我们和那里的师生作了一次对话交流,我用我们自己生产的颜料示范作画;学生围观,认真看、不跑动、守纪律,他们的老师告诉我,他们是因为热爱画画而考入美院的。这一点,还真像他们的老乡拉菲尔。

   文艺复兴三杰中的老大列奥纳多·达芬奇的出生地竟然也是在高坡;城市名曰“芬奇”,那里有一个颇具规模的博物馆。芬奇小镇的达芬奇博物馆,展示了大量的达芬奇的设计小稿、建筑图样,以及诸多文献,和他发明的东西。达芬奇早在五百年前就已“斜杠”,他对教皇说自己是设计师,把有杰出贡献的绘画排到了“边角料”(意大利语译音:意为‘小的’)。天文、地理、科学、解剖,军事、飞翔等等,他样样精通,得心应手。天才的科学家、设计家、艺术家的称号,给予达芬奇当之无愧。

   达芬奇出生在离小镇三公里的地方,我们还是要去看一看。穿过一个长满橄榄树的高坡,就到了他的故居。已过开放时间,只能在山坡走走、看看,天时雨刚停,氤氲缭绕、清气四起;孟子曰:“吾善养浩然之气,”是啊,气是需要养的,此山有气息,我们到此汲清气、沾仙气也。

   我们必须去看但丁写在羊皮上的《神曲》草稿。《神曲》手稿藏在波比古堡,还有许多典籍,有不少也是写在羊皮上的。怀着虔诚的心,去见放在橱柜里的《神曲》,薄薄的象纸,他们告诉我这是羊皮。我不懂羊皮上的文字,还有那些符号,但从这一条条类似五线谱的音符里,仿佛已经看到了人性、自由和希望。

   在阿雷佐的教堂,看皮埃罗·德拉·圣弗朗西切斯卡的引领了艺术发展的壁画《十字军的传奇》;那些脱离了宗教故事,表现了现实的题材的主题创作,又打开了眼界。波提切利的《春》,迎来了文艺复兴的春天;波提切利的《维纳斯》,带来了为我们送美的女神。我们在佛罗伦萨老街上走,抬头看圣母百花大教堂、乔托钟楼;我们在二战老桥上走,看到了皮蒂宫、矗立在广场的《大卫》。眼前的大餐一道又一道,我们咀嚼出了新味;自然的风光一片又一片,我们汲取气息修行。

   我一直没有去深究“旅游”和“旅行”的区别,二者乍看好像差不多,但仔细琢磨还不一样。旅游是观光、游览,是移动中的体验和感受;旅行是行动、行走,是发现风景、体验人文,关注内在的文化和心灵的修行。

(作者系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