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赪霞隐隐东方生——雕漆

时间:2023-12-8 20:25:12  来源:美术报

  漆的历史悠远绵长,与同样源远流长的丝与瓷一道,共同并列最为古老又最具中国特色的工艺创造。浙江同时又是中国髹饰工艺的发源地,据近年发现于余姚井头山的原始漆器残件分析结果显示,早在八千多年以前生活在此地的原始先民已掌握了较为成熟的髹饰技术。浙江作为中国髹饰工艺的发展源泉,经历朝各代的能工巧匠孜孜以求﹑不断精益求精,奠定了髹饰艺术作为中国工艺美术独特代表的地位。现今所见各色雕漆﹑嵌钿﹑识文描金﹑朱金木雕等在中国漆艺史上首屈一指的技艺类型,浙江均在其中扮演着独领风骚的角色。本期起,我们将和读者共赏髹饰之美。

  今天,雕漆被视为中国髹饰工艺中最为经典的技艺,但相对悠长的中国漆艺史上诞生的各种各样工艺来说,雕漆是较晚才出现的髹饰技艺。迄今所见最早的中国漆艺文物遗存的代表制品主要有来自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朱漆木碗,杭州萧山跨湖桥遗址出土的漆木弓以及余姚井头山遗址出土的漆器残片以及其他一些涂漆制品的部件或残件。这些早期的涂漆制品大多数以木胎构成并采用红色或黑色的漆进行髹涂,材料和工艺都较为粗拙和装饰也较为简单。其后经过逐渐的发展,出现了髹涂并加镶嵌玉石的装饰。例如杭州的良渚文化遗址中出土的镶嵌玉石筒状髹漆器物遗存便十分典型。从原始时代到先秦时代,髹涂﹑镶嵌﹑彩绘﹑釦器等工艺已经诞生并且有了迅速的发展。及至秦汉时代,彩绘和釦器工艺更是如日中天,而且已经出现大量木胎漆器之外其他胎体的漆器制作。值得注意的是,可能在汉至三国时代关于雕漆的制作已有显现。如在2018年李氏家族向上海博物馆捐赠的一件剔犀云纹圆盒,便被认为来自汉至三国时代。

  剔犀是雕漆的一种。根据古代传世的唯一一部漆艺专门文献《髹饰录》描述:“剔犀,有朱面,有黑面,有透明紫面。或乌间朱线,或红间黑带,或雕黸等复,或三色更叠。其文皆疏刻剑环、绦环、重圈、回文、云钩之类,纯朱者不好。”及后所注:“此制原于犀毗,而极巧致精,复色多且厚,用款刻,故名。三色更叠,言朱、黄、黑错重也,用绿者非古制。剔法有仰瓦,有峻深。”由此可见古代剔犀工艺的经典特色,一是不同漆色更叠,二是雕刻的主题是抽象几何的纹样。运用剔犀工艺装饰的漆器制作在宋元时代大为流行,这类作品在国内的著名遗存是1986年在福建福州茶园山南宋墓出土的一系列剔犀漆器。在国外的相关遗存则有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所藏的宋代剔犀圆盘,以及根津美术馆收藏的一系列宋代剔犀制作。这些剔犀制品装饰主题颇为经典,皆是以如意云头纹等几何纹样为主。但宋代也有以花鸟图像作为剔犀装饰主题的制品,例如浙江省博物馆收藏的剔犀牡丹纹镜奁,黑漆间夹着朱线,非常典雅。

  剔犀仅是雕漆的一种,《髹饰录》里还记录着了剔红﹑剔黄﹑剔绿﹑剔黑﹑剔彩等雕漆工艺。剔红是今天最常见的雕漆工艺类型,在《髹饰录》的记载里称剔红漆器在唐代“如印板刻平锦,朱色,雕法古拙可赏”,而到了宋元时代剔红则变得“藏锋清楚,隐起圆滑,纤细精致”。宋代生产的剔红经典制品,例如东京国立博物馆收藏的凤凰花纹剔红箱,在长方形的箱体四周以朱漆堆起然后雕刻出四季花朵装饰,箱盖面上左右各雕刻着一对凤凰,盖内刻有“洪福桥吕铺造”铭文。杭州在古时河流满布,地名多以河名、桥名,洪福桥便是南宋时临安城内的一处桥名,其具体位置大约在今天杭州市上城区浣纱路与邮电路附近。宋元时代江浙一带的漆艺兴盛,位于浙江嘉兴的西塘在元代更是成为了一时名工云集的江南漆器制作中心。《新格古要论》当中曾提到元代浙江嘉兴西塘擅长剔红漆器的制作名家杨汇以及张成和杨茂,现存数件带有“杨茂造”款名的剔红漆器作品包括故宫博物院所藏剔红花卉纹尊(渣斗)﹑剔红观瀑图八方盘以及收藏于北京艺术博物馆的剔红梅花纹圆盘,可作参照。

  《髹饰录》作为明代的文献在注释里也说到了明代剔红的风格,称“藏锋清楚,运刀之通法。隐起圆滑,压花之刀法。纤细精致,锦纹之刻法。自宋、元至国朝,皆用此法”。明代钱塘(杭州)人高濂在其《遵生八笺·燕闲清赏笺》中也提到当时的剔红漆器,说“我朝永乐年果园厂制,漆朱三十六遍为足。时用锡胎木胎,雕以细锦者多。然底用黑漆针刻‘大明永乐年制’款文,似过宋元。宣德时制同永乐,而红则鲜妍过之。器底亦光黑漆,刀刻‘大明宣德年制’六字,以金屑填之。其盘盒大小,制同宋元。然多丫髻瓶、茶橐、劝杯、茶瓯、穿心盒、拄杖、扇柄、砚匣等物。民间亦有造者,用黑居多,工致精美。”当中反映出了明代剔红的一些基本情况,但所谓“漆朱三十六遍”并非定制。明清时代的剔红漆器有的髹涂漆层数的确不足三十六道以致雕刻风格较为单薄,但更为流行的是髹涂漆层较厚的制作,尤其是到了清代以后不但髹涂层数更多,而且雕刻更精细繁复,风格变得越发华丽。(作者系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系副教授)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