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1 20:43:00 来源:中国艺术报
“持画笔的人”,是韦启美先生对他作为画家的自称,这一称呼内敛朴素,但却明确而坚定地表明了他对艺术的信念。2023年恰逢著名油画家、漫画家、美术教育家韦启美先生百年诞辰,由中央美术学院主办,中央美术学院党委宣传部、美术馆、油画系承办的“为时代持笔”——韦启美百年诞辰纪念展于11月28日至12月22日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展览集中呈现了他的艺术人生和艺术成就,致敬美院先生。
“十年前,我策划了‘韦启美先生的素描课’这个展览,整理了韦先生所有关于素描教学的史料;七年前,我又策划了‘韦启美先生社会百科全书’,翻阅了他所创作的800多幅漫画;今天,我以‘为时代持笔’这个题目策划展览,来纪念韦先生百年。”展览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院长、(中法)艺术与设计管理学院院长余丁介绍。在展览举办之际,韦启美先生之子韦浒生代表家属向中央美术学院捐赠油画作品两幅,并捐赠韦启美先生画箱、画具(一套),作为中央美术学院校史馆的永久陈列收藏。
独特又精彩
“我是上世纪40年代在重庆上大学时开始学油画的,属‘土油画’出身。以后东捡西拾,犹未累积成一套足以确立自信的油画本领,我所掌握的油画技巧是五六十年代通用的写实风格,这点本领在1977年画《青纱帐里游击队员逞英豪》时得到了尽情发挥。”韦启美曾这样回忆。1942年,韦启美考入重庆中央大学艺术系,受教于徐悲鸿、吕斯百等先生;1947年毕业后,应徐悲鸿先生聘请,到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中央美术学院前身)任教,教授素描和油画。新中国成立后,韦启美继续在中央美术学院从事教学工作,曾先后在绘画系、油画系任教。本次展览以“先知后觉”“现实观照”“现代转向”“生活诗意”“水墨探索”“素描哲理”“漫画百科”7个学术专题展现了走上艺术之路后的韦启美先生的绘画历程和不同画种的创作形式,全面梳理了他的百年艺术成就。
“韦先生曾是我的老师,后来我们在油画系第一画室共同任教。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也正是我上学的那个时候,他是中央美院教师中创作最活跃的一个。那时候老师都是在美院的教室里画画,作为学生,我们经常到画室看这些老先生的创作,韦先生的《模范饲养员》就是我最早看到的大尺幅并在画面中创作了多人物的作品。”中国美协名誉主席、中央美术学院原院长靳尚谊回忆。
展览中,创作于上世纪50年代的《中山公园(首都十二景之一)》《家》等作品颇富意趣,呈现出韦启美对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余丁介绍,展览中“先知后觉”“现实观照”专题板块集中呈现他早期对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的探索;“现代转向”专题板块则呈现他对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油画形式语言现代革新……展览集中展出了韦启美的油画作品,是韦启美作为20世纪美术史中重要油画家的作品全面呈现。“展览围绕他艺术创作中的油画实践,以及在水墨画、素描和漫画等领域的探索,结合丰富的文献史料,呈现了韦启美先生的艺术人生在各阶段不同类型艺术创作的转向与拓展,展现了他既独特又精彩的艺术道路——以油画著称、以漫画闻名、以素描立身、以水墨养性。”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林茂介绍。
中央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高洪认为,韦启美先生一辈子在中央美术学院教书,在基础课教学领域卓有建树,他不仅辛勤工作在教学第一线,而且还为中央美术学院基础教学作整体结构和大纲的设计,他参与设计的基础教学系统,是中央美术学院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诗意与简约
“他的思想很敏锐,在改革开放以后,他接受了很多现代艺术的艺术处理手法,画了很多表现北京新气象的作品,如《新线》《电话亭》《附中的走廊》等。一直到他的晚年,他的思想一直在变化,艺术的探索也在不断地发展。”靳尚谊说。
《母与子》《午夜》《夏日》《在108路电车起点站》……与其代表作《新线》《附中的走廊》等有着异曲同工之意蕴的诸多精彩作品,呈现于展览中的“生活诗意”专题板块,展现了韦启美对生活的细腻感受是如何转化为画面意境的;而《车站》等“水墨探索”,则是展览的高光,首次把韦启美先生的水墨作品纳入对其绘画语言的讨论中,不仅展现他数十年来对水墨的持续联系,更窥见了他在油画和水墨这两种媒介间的借鉴与转换;素描和漫画,更是展现韦启美作为“美术教育大先生”和“不拘一格漫画家”的必须。
“我画了一些实验品。有几张效果还比较好,如《立交桥》《新线》,于是从中提取了‘诗意’‘简约’的概念……‘诗意’更多是指形象的含蓄、意义的多样性以及观众的参与,是三者共同的作用力,就像漫画作品必须要有‘扣子’,大家参与来解开它。再就是‘现实主义’,生活非常丰富,我抱着艺术创造的心态感受世界,这是一种愉悦,我至今仍对抒情和叙事性主题感兴趣……至于‘简约’风格,我当时受了霍珀的影响,他的风格很简练,敏锐而质朴。”韦启美先生曾这样说。他认为,画中生活味出自对生活的咀嚼:“传统教我如何练就一双绘画的眼睛,我叮咛自己要习惯于用这双绘画的眼睛去感受世界……这双眼睛看到的是色彩、线条、敏感、团块和它们的构成,以及生命律动在这构成中的呈现。”
“作为一个艺术家,应该首先去了解这个世界,这个世界是什么样子,我们才能够在创作当中去呈现它”,这是韦启美先生留给余丁最为深刻的印象。余丁认为,韦启美先生拥有充盈、灿烂和漫长的艺术生涯,这归因于他对时代变迁的敏锐观察,拥有理解并超越时代的智慧思考,以及不断探索符合时代主题与风格的勇气。韦启美先生对“时代”的理解不仅在于时间的更迭,而是身份的变化、认识的提高、观念的转变、知识的更新、技术的变革和对更浩瀚宇宙的探索,这些促使他坚定地与时代同步,为时代执笔——一如韦启美先生曾言:
艺术的道路应像信鸽的飞行,
它穿过云层,穿过雷雨,
穿过旋风,穿过晴空,
不论升降回旋,不论滑翔或鼓翼,
永远向着既定的方向奋飞。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643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