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展览资讯> 正文

“黄河百姓——朱宪民摄影60年回顾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

时间:2023-11-27 20:53:38  来源:文旅中国

   11月25日,“黄河百姓——朱宪民摄影60年回顾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原文化部部长、作家、“人民艺术家”、中国艺术研究院原院长王蒙出席并宣布开幕。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党委副书记,中国工艺美术馆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负责人周庆富,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李舸出席开幕式并讲话。中国摄影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副主席郑更生,中国艺术研究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齐永刚,中国摄影家协会党组成员、秘书长居杨,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尹毅,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合,中国艺术研究院原副院长白国庆,摄影家陈长芬、解海龙、任国恩、王苗、于文国、于云天、陆中秋、郭建设、原瑞伦等,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主席团成员王建琪、范小强、钟维兴、朱洪宇,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王琛,中国女摄影家协会主席吕静波,北京新闻摄影协会主席胡金喜,北京公益摄影协会主席许洪绪,北京摄影收藏协会主席蔡元,歌华文化中心董事长马龙,中国人像摄影协会副主席朱秀英等摄影组织和团体负责人、代表,中国艺术研究院各部门专家、中国摄影家协会各部门负责人,各省区市摄影家代表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兼研究生院院长李树峰主持。

   王蒙指出,朱宪民的摄影作品表现的是人民,其魅力和取得广泛认同的是生活,他创造的是动心、动神、动情的艺术。这样的作品为观者呈现了一个世界。在明与暗、光与影、参差与对比之间,在影像之中,人们可以找到他们自己。

   周庆富在致辞中表示,朱宪民在半个多世纪中聚焦百姓、歌颂人民,令人感佩,他拍摄的黄河百姓系列作品,在记录黄河沿线60年生产生活方式变化方面具有不可替代、无法重复的历史文献价值。2023年是中国艺术研究院摄影与数字艺术研究所、《中国摄影家》杂志创立35周年,中国艺术研究院作为艺术科研、艺术教育、艺术创作机构,作为国家文化公园专家咨询委员会秘书处设立单位,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热潮中,从黄河文化研究、以人民为主体去创作和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三个思想维度出发,在中国美术馆主办“黄河百姓——朱宪民摄影60年回顾展”,摄影与数字艺术研究所组织学术力量梳理朱宪民先生的创作理念和方法,是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学三大体系建设在摄影方面的努力,体现了对黄河文化的致敬、对用摄影方式反映民族精神的前辈的致敬。

   李舸在致辞中指出,朱宪民是中国当代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摄影家,他的摄影足迹遍及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三角洲、东北和大西北。他持之以恒地关注平民生活,用镜头定格了大时代变迁中普通民众的时光岁月和历史沧桑,作品意境深远,极具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朱宪民以一颗赤子之心、一双追求真理之眼,在大跨度的时空中构建中国百姓生活的全景画和交响曲,提炼生生不息的中华文化基因,升华中国特色的现实主义摄影创作方法,为当代中国纪实摄影提供了优秀范本。他的创作精神和实践令人感佩、值得学习。

   吴为山表示,中国美术馆曾为吴印咸、牛畏予等老一辈摄影家举办展览,他们的镜头不仅反映了历史,也反映了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艺术观,“黄河百姓”主题展览也是对朱宪民先生这几个维度的充分体现。黄河是自然的河,是历史的河,更是人文的河。对艺术家而言,黄河是祖国的河,是母亲的河,是人类的河,是艺术的河,也是情感的河。在黄河边成长起来的朱宪民对黄河充满了无限感情,他心中有人民,因此,他镜头中的百姓形象充满了无限生命力。艺术工作扎根生活、扎根人民,艺术家心中有生活、心中有人民,艺术作品才能真正表现出人民与生活。

   朱宪民在感言中表示,他出生于黄河岸边的普通农民家庭,赶上了好时代,黄河百姓就是他的兄弟姐妹、父老乡亲。这些最普通的人身上有朴素真实的光彩,这些光彩反映了时代的变迁,铸就了时代的辉煌,书写着中华民族的历史。他说,希望若干年后,当观众看到这些画面,可以从中了解中国人曾经这样生活过,这是他作为摄影师的责任。1985年,中国美术馆曾为他举办“朱宪民摄影展”,时隔38年再次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展览,心中满怀感激。

   本次展览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中国艺术摄影学会协办,中国艺术研究院摄影与数字艺术研究所、《中国摄影家》杂志社承办。展览共展出作品160余幅,分为“风”“土”“人”“家”四个单元,是朱宪民迄今为止展出作品规模较大、作品代表性最强的大型回顾展之一。李树峰、朱天霓担任策展人。此次展览作品160余幅全部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收藏,周庆富为朱宪民颁发收藏证书。展览将持续至12月5日。

   当日下午,伴随展览启幕,“以人民为主体去创作”学术研讨会同时举办。中国艺术摄影学会副主席、成都当代影像艺术馆馆长钟维兴,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院长、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宋靖,中国摄影家协会理论处处长陈瑾,上海师范大学摄影专业教授林路,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教授唐东平,《中国摄影报》副总编辑柴选,《南方周末》图片总监、评论家、策展人李楠,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世界美术》杂志编辑赵炎,深圳大学传播学院副教授杨莉莉,摄影理论工作者、影像评论人许华飞,广东省摄影家协会理事成功等进行主题发言。与会者细致深入地研究朱宪民的作品,从多个角度、用多种方法展开分析和阐释,涌现出很多新观点、新认识,既有宏观中外比较和微观细节分析,也有新方法下的新论断;既有中国精神表达的具体举例,也有以人民为主体的价值导向阐释。李树峰在研讨会总结中指出,朱宪民是中国当代纪实摄影的开拓者和重要代表人物,他主张把镜头对准85%的大多数人,他的摄影观在世界范围内也是独特的,并且坚持了一辈子;他以百姓的心态拍摄百姓,秉持尊重生活、尊重直觉的创作方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摄影风格。我们研究朱宪民的影像,实质上是在向生生不息、百折不挠的黄河百姓致敬,向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基因致敬,向用影像方式发现、挖掘这样精神的摄影家致敬。一条大河,通往全球的水系,一种文明,连通着人类多种文明并形成互鉴。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携手全国的摄影理论工作者和专业人士,多方位、多角度地对中国摄影家展开研究,积累个案,逐步积淀,为构建中国特色的摄影与影像学体系而奋斗。研讨会由《中国摄影家》杂志社长兼主编阳丽君主持。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