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26 19:24:42 来源:光明日报
【忆言忆语】
今年暑期,参观博物馆一票难求的情况频上热搜,特别是像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云冈石窟、敦煌莫高窟等热门博物馆,这样的现象尤为突出。虽然长假、寒暑期等旅游旺季一些博物馆预约难早已是常态,但今年供需矛盾格外突出。
博物馆一票难求,原因是多方面的。怎样才能标本兼治?一方面,博物馆可以采取一些措施略微缓解,这只是治标;另一方面,上级管理部门和政府对此问题重视起来,才是治本。
先说治本。治本首先要了解现状,通过全面深入的调查分析研究,找出博物馆拥堵的根源,深挖潜力、科学预测未来发展趋势,以调整博物馆发展建设规划,并尽快拿出切实可行的短期、中期、长期解决方案。这就需要专业机构做好针对性的市场调查,拿出可行性研究报告和项目建议书并尽快实施。
虽说今日我国博物馆总数有六千多座,但比起发达国家,无论博物馆总数还是人均数,我们仍有较大的差距,特别是不同种类的、优质的博物馆太少。此外,国有博物馆还存在种类不够丰富、藏品资源过度集中在一些大馆等问题。
因此笔者建议:一是那些重点的博物馆有必要将扩建、新建博物馆提上日程,而且要加快建设。应对非常之事须有非常之策。若有老建筑可扩大利用,既可加快建设进度,又可物尽其用,国外许多著名博物馆就是建在老旧建筑里。二是要尽快扶持建设一批不同种类的博物馆,以适应不同需求的观众,客观上也是对观众的分流。陕西、湖北、洛阳等地考古博物馆的建成,就减轻了不少当地热门博物馆的压力。三是要提高各博物馆整体的业务水平,努力建成藏品有特色、品级高,展览服务上档次的博物馆。四是一个城市在推广营销时,可以将博物馆整体打包推介,给观众提供更多选择。五是引导兴趣、需求不同的参观者选择不同的博物馆。以西安为例,对历史考古类研学团队来说,若在寒暑假、长假中去西安博物院、陕西考古博物馆、大唐西市博物馆,应当比去人满为患的陕西历史博物馆氛围更好,而这些须由博物馆和主管部门特别是教育、旅游部门积极配合,广为宣传引导。
总之,对博物馆方来说,只要大家积极主动应对,办法总比困难多。当然,以上治本的方案,实施起来需要较长的时间,无法解燃眉之急。由此,笔者还有几点治标的建议:
延时限时要并举。今年暑期,有不少博物馆已经开始尝试延长开放时间,一些馆甚至每日开放,以增加接待量。但受场地、人员编制、经费,特别是文物保护的若干硬性要求所限,延时开放有上限。如果把延长开放时间与限制参观时间相结合,应能增加更多的观众。比如,参观高峰时段减少接待耗时较长的研学团队,对一般观众也要限时。与限时配套的做法是为团队配备导游,集中散客,成组成队,沿特定路线参观,这样就能做到进出有序。
展陈设计做调整。很多馆的展览,最初可能没料到会有如此多的观众。特别是对拥堵的博物馆而言,应考虑展品是否摆放得太多,可进行适当调整和精简。合理科学地设计展柜的大小、形状、摆放位置,不仅可以大大节约空间,而且能使单位时间内的观众量成倍甚至数倍增加。科学规划参观路线,可以节约参观时间。比如,文创商店、咖啡馆、茶馆等宜集中设置在一个地方(展线末尾或馆外),卫生间宜设在参观路线上,尽量让观众少走回头路。还可以把平面的单展线改为立体的多条平行展线。比如,有的国宝级展品或遗迹,靠前靠近观看是人之常情,不妨在保证安全和不降低审美视觉效果的前提下,增设数级阶梯,以满足观众无遮挡观看照相的愿望。
特展、临展淡季开。一个好的博物馆,要有适当的临展、特展,这是博物馆界的共识。但是,参观旺季,来观看基本陈列展的观众本就一票难求,这时再推出临展、特展,又会增加一批只为看临展而来的观众,两批观众叠加,就会堵上加堵。因此,热门博物馆宜将临展、特展调到参观淡季。
明星文物设单间。有不少观众前往某些热门博物馆,最大的心愿就是想看那几件镇馆之宝(或网红展品)。比如,多年前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大陆观众进馆量猛增,经调查发现,其中大部分观众其实是冲着毛公鼎、翡翠白菜和腊肉形石去的。于是台北故宫博物院特别给三件展品开辟了一个展室,果然原展线上这三处人头攒动的现象大为改观,观众整体停留时间也有所下降。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目前大陆已有博物馆尝试做类似的调整。
办公空间再利用。许多博物馆建筑面积很大,但展览空间只有建筑面积的二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一。不少新建馆设置有学术报告厅和中小型会议室,这些空间应适当利用。例如,研学团队参观后到此继续讲授、座谈,以减少在展厅里的聚集停留时间。
同城联盟巧分流。同城博物馆可以组成联盟,共同制定缓解拥堵的措施,通过突出各博物馆特色等方式分流观众。
博物馆门庭若市,馆内人头攒动,这是百年来中国博物馆人最盼望出现的场景。如今,社会大众逛博物馆的热情已经燃起,我们绝不能把观众视为负担。博物馆要先活起来,才能让文物活起来。
很快,随着又一个长假的到来,热门博物馆又将不可避免地发生拥堵。虽然目前还没有毕其功于一役的解决方案,但只要我们尽心尽力,将现有接待潜力全部释放,大馆哪怕每天只增加百十号人,小馆哪怕每天只增加十余人,也是一种进步。博物馆方全力以赴后,相信社会公众也能充分理解其付出和努力。
(作者:高大伦,系山西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院长、教授)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643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