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元代官方磁局 设在浮梁之原因考析

时间:2023-11-19 17:12:35  来源:中国文化报

   元代,北方蒙古族通过不断的征战,结束了当时的分裂局面,建立了一个地跨亚、欧两洲的庞大帝国。国家的统一和广阔的疆域,客观上有利于统一市场的形成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蒙古军队对于有一技之长的工匠十分重视,不仅加以保护,还允许匠籍世袭,使天下工匠“聚之京师,分类置局,以考其程度,而给之食,复其户,使得以专于其艺”,这无疑为当时手工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元代初期的制瓷业无论是生产规模还是品种质量,都较宋代有所缩减,不过诸如龙泉窑、钧窑、景德镇窑等仍有大量的烧制,且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尤其是景德镇窑的异军突起,备受世人瞩目。元朝廷在统一全国的前一年(1278年),就在当时景德镇所属的浮梁县设立了专门掌烧瓷器的官方机构“浮梁磁局”。《元史·百官志》有载:“浮梁磁局,秩正九品,至元十五年立,掌烧造磁器并漆造马尾、棕藤笠帽等事,大使、副使各一员。”可见,浮梁磁局在成立初期并非仅仅负责管理烧造瓷器,还负责管理制作其他手工艺品,如漆造马尾、棕藤笠帽等。

   那么,元朝廷为何如此迫切地要设立官方磁局呢?这既可能与当时朝廷急需大量质朴纯正的祭器有关,也与当时朝廷对“饶州御土”的垄断开采有关。浮梁磁局在元代隶属江浙行省的饶州路,这里盛产供御瓷器的瓷土。元代孔齐《至正直记》卷二有载:“饶州御土,其色白如粉垩,每岁差官监造器皿以供,谓之御土窑。烧罢即封土,不敢私也。”可见,当时这种饶州御土十分珍贵,受到官方的严格控制。加上元朝廷要对当时的工匠窑户进行统一管理,对供御瓷器的品类规制进行严格监督等因素,使元代官方磁局的设立成为必然。不过,元朝廷为何将这么重要的一个官方机构设在景德镇所属的浮梁县呢?为何不设立在同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龙泉、钧州或其他窑场呢?

   笔者认为,内在动因是景德镇自唐代中后期就开始大量烧制瓷器,宋代以烧制似青白之玉的青白瓷闻名全国,制瓷历史悠久。同时,景德镇具有天然的制瓷优势,如丰富的瓷土矿藏、充足的柴薪燃料、便利的水路交通等,这些都使景德镇具有其他窑口无法比拟的天然优势。景德镇具有当时朝廷严格控制的饶州御土,其品质十分精良,且有较高的可塑性,为制作符合蒙古统治者生活习惯的大型器物提供了优质原料。充沛的松木柴薪,为景德镇瓷器的烧制提供了持续的燃料能源;昌江的水利资源,便捷了景德镇瓷器的流通,使其“行于九域,施及外洋”。

   工艺动因则是元代景德镇制瓷工艺的持续改进。这主要表现在胎釉配方、窑炉结构等方面。首先是胎料配方。景德镇从元代开始普遍使用瓷石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改变了过去长期以来使用单一瓷石的“一元配方”,使胎料中的氧化铝含量增加,提高了胎体的机械强度和烧成温度,减少了胎体在烧成过程中的变形率,有利于大型器物的塑形和烧成,为高品质瓷器的烧制提供了良好的工艺条件。其次是釉料配方。景德镇从元代开始普遍引入槎灰制釉,改变了以往单一釉石制釉的方式。最后是窑炉结构。元代景德镇窑工不断改良传统龙窑的窑炉结构,逐渐采用马蹄窑或葫芦窑烧制瓷器,其烧成温度和气氛变得更易掌握,产品质量有了显著提高。制瓷工艺的持续改进,不仅可以更好地满足元代统治者的需求,还吸引了元代统治者的眼球,促使景德镇在当时众多窑场中脱颖而出。

   元朝不断征战的过程中,迫使大量工匠南迁,不少优秀的制瓷工匠迁移集聚至相对安定的景德镇,人才动因使景德镇形成了“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的良好局面,据记载,当时浮梁的人口数量在宋元战争之后短短的十年内,增长了40%之多。全国制瓷工匠在景德镇的集聚,不仅为景德镇带来了丰富的劳动力,还带来了当时先进的制瓷技术,使南北制瓷技术在景德镇不断地融合创新。

   元代景德镇各种税赋的丰厚收入是其外部动因所在。元代的基本税赋制度效仿唐代,在手工艺较为发达的江南地区,基本税赋为秋税和夏税。由于秋税按耕地亩数征粮,夏税则征丝绵、瓷器等物,其税赋征收的份额取决于各地人口总数,即人口总数越多,税赋自然也就越高。除了丰厚的基本赋税外,景德镇在元代还有两项重要的税赋:一是瓷窑税。元代的瓷窑税是二八抽分,纳税份额以“烧到窑货”为标准,即元代瓷窑税是按瓷器烧制成品的件数征税的,瓷器成品率越高,赋税就越高。由于元代景德镇制瓷技术的不断改进,产品质量和成品率相较其他窑口要高得多,其赋税自然也就较高。二是商税。据《元史·食货志》记载:“元自世祖定江南,凡邻海诸郡与蕃国往还互易舶货者,其货以十分取一,粗者十五分取一,以市舶官主之。”景德镇瓷器在海外输出的过程中会产生高昂的商税,这从目前在伊朗、土耳其等地出土元代景德镇瓷器的数量即可窥见当时大量的税收。当时景德镇已属全国屈指可数的经济重镇之一,其商税份额占所属饶州路税收总额的一半之多。

   作为负责生产宫廷用瓷的官方磁局,其监烧的瓷器必然要符合元代统治者的审美需求,这也是官方磁局选址的重要考量因素。由于元代“国俗尚白,以白为吉”,因此偏白色的器物更易受到统治者的喜爱。景德镇自北宋时期就已烧制出似青白之玉的成熟青白瓷,元代继续大量烧制,且创烧出更偏白色的卵白釉瓷,这正好与元代统治者的审美相契合,这是当时诸如龙泉窑、钧窑等其他窑场所不具备的一个独特优势,也是元代官方磁局设在景德镇浮梁的直接动因。

   概言之,元朝廷在综合考量多方因素后,决定将负责管理全国瓷器烧造事宜的官方磁局设在景德镇所属的浮梁县。浮梁磁局的设立,不仅为元朝廷制器提供了便捷,使元代瓷业管理更加规范,还成为元代景德镇窑异军突起的关键转折点,为后来景德镇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的制瓷中心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者供职于景德镇陶瓷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