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6 21:15:59 来源:光明日报
《说园》 陈从周著 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
【艺术书架】
中国园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如果向园林爱好者推荐一部专业著作,那么我首推陈从周的《说园》。
陈从周的一生极富传奇色彩,他虽然没有受过园林的专业教育,但是却成为我国著名的园林学家、园林教育家。他1918年生于杭州,1938年进入之江大学文学系中国语文学科学习,师从“一代词宗”夏承焘教授,后来被画家张大千收为入室弟子,学习绘画,擅画兰、竹。他在苏州美术专科学校教授中国美术史期间结识古建专家刘敦桢教授,得到其在园林古建方面的指导。1952年,陈从周调入同济大学建筑系从事建筑与园林历史教学与研究。中国园林与中国文学、中国画属于同源的艺术形式,陈从周深厚的文学功底、精湛的绘画技艺,使他对充满诗情画意的中国园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园林研究领域如鱼得水,一发而不可收,自1956年专著《苏州园林》问世以来,出版著作20余部,可谓著作等身。同时他也进行造园实践,指导修复了上海豫园、宁波天一阁、如皋水绘园等历史名园,还设计了云南安宁楠园。1977年,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有意在馆内建一处中国庭院,陈从周先生推荐以网师园的殿春簃为蓝本。历经三年,由我国设计、施工的明轩在大都会博物馆落成,引起轰动,中国园林也成为文化交流的使者,向游客展示中国文化的魅力。
在陈先生众多的著作中,《说园》是传播最广、影响力最大的一部。1978年,陈先生应邀为上海植物园讲座,引起了巨大反响,讲话稿经整理名为《说园》,发表于《同济大学学报》。之后,陈先生又发表了《续说园》《说园(三)》《说园(四)》《说园(五)》,并经同济大学汇编成册,于1984年由同济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采用中英双语,封面为清代汪荣所绘的《随园图》,昆剧泰斗俞振飞题眉,全文由藏书楼“衍芬草堂”后人蒋启霆先生楷书缮写,英文由建筑历史学家毛心一领衔,英语专家巫漪云、孙骊、陈雄尚、徐增同等共同翻译,书中还收录有海盐徐园插图,可以说集美文、美书、美图为一册——插图的优美、书法的优美、装帧的优美,都与陈先生文字的优美相配合,相得益彰。《说园》出版后,收到海内外读者好评,并陆续出版了不同版本和译本,但是仍以同济大学出版社的这一版最为精美。叶圣陶先生评价《说园》为:“从周兄熔哲文、美术于一炉,以论造园,臻此高境,钦悦无量。”
作为《说园》系列文章的开篇之作,《说园》一文篇幅最长,所涉园林领域最广,最能集中反映该书的精髓。全文除了开场白外共有15个段落,每段一个主题,论及动观与静观、山水关系、花木种植、俯观与仰观、文化与文物、含蓄与点题、路径曲直、特色营造、借景、布局疏密、分合、建筑尺度、画理与造园、装修、张灯夜游等内容,几乎涵盖园林的方方面面。由此可见,陈从周是多么急迫地想把他对园林的感悟传递给园林工作者,促进他们对园林的理解。古代园林相关著作以计成的《园冶》与文震亨的《长物志》最为著名,前者论述造园,后者论述品园。用当今时髦的词讲,造园是设计师视角,品园就是使用者视角,园林造得好,既要设计师的巧思,也离不开游客的认可,正如陈先生所说“能品园,方能造园”,当今设计行业讲究用户体验与之同理。陈先生既能造园,又能品园,在《说园》中将造园与品园融会,更能使读者产生共鸣。
由于《说园》一文是源自讲稿,可能受时间所限,不能展开详述,而且听众为园林从业者,具有一定的园林知识,因此每段内容简明扼要,点到为止。但是,陈先生巧妙地运用了诗文和例证的方式,引发听众的记忆与想象,使听众能够在有限的文字中感受园林艺术的真谛,可谓字字珠玑。如开篇的“静观与动观”之说,被公认为陈先生的一个重要论点,文中以网师园为例论述“小园应以静观为主,动观为辅”,用“绕池一周,有槛前细数游鱼,有亭中待月迎风,而轩外花影移墙,峰峦当窗,宛然如画,静中生趣”这样的诗般语言描述游客在园中的体验,令读者能够共情;又以拙政园为例论述“大园则以动观为主,静观为辅”,用“径缘池转,廊引人随……妙在移步换影,这是动观”表述动观体验,而中间引用王士祯《冶春绝句》的“日午画船桥下过,衣香人影太匆匆”,可称妙绝,有绕梁三日之感。《说园(三)》中以“看山如玩册页,游山如展手卷,一在景之突出,一在景之联续”,再讲动观与静观,并举瘦西湖小金山“月观”为例,以“信动观以赏月,赖静观以小休”讲园林的“静中见动,动中寓静”。《说园(五)》开篇再次以两段的篇幅论述“静观与动观”,足见对其的重视。
又如“仰观与俯观”的论点,与“静观与动观”同样精辟,但是往往为人忽略。陈先生在论述中将其诗、画功底发挥得淋漓尽致。他将清末况周颐《临江仙·前词意犹未尽再呈幼遐前辈》中的词句“他年记取小红亭。小红亭外,高柳万蝉声”改为“小红桥外小红亭,小红亭畔,高柳万蝉声”,以说明园景的层次、空间感和声感,以及视线的仰观,比原词多了一个前后的层次。又引南宋女词人朱淑真《眼儿媚·迟迟春日弄轻柔》中的“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不但层次分明,高低错落,色彩也更加丰富,不禁让人想起吴冠中笔下的江南园林。在品园的铺垫之后转论造园的精要:“园林建筑物的顶,假山的脚,水口,树梢,都不能草率从事,要着意安排。山际安亭,水边留矶,是能引人仰观、俯观的方法。”
《说园》一文中精妙的论点不胜枚举,而其他四章也延续了《说园》的主题,构成了当代园林理论的经典之作。《说园》五章娓娓道来,如一首长诗,又如一幅长卷,把中国园林的艺术特征、文化内涵、审美原则、造园手法等徐徐展现在读者眼前。陶潜说:“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读《说园》,必然会令读者“顿开尘外想,拟入画中行”(计成《园冶》),徜徉于优美文字所构建的园林艺术之间。
(作者:傅凡,系北京建筑大学教授)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643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