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29 19:06:53 来源:中国文化报
“我从小就十分热爱中华传统文化,而昆仑山是中华的江河之源和神话之源,作为一个闽南人,我一直想去昆仑之源的帕米尔高原走一走、画一画,追寻中华文化的脉络。”画家林文德如是说。
《望昆仑》系列油画作品是林文德驻足于帕米尔高原,历时3年的呕心沥血之作。作品中描绘的“一带一路”沿途的山川水土和人情风貌,无不饱含着林文德对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热爱和对艺术的虔诚。观者在欣赏其艺术的同时亦能感受到当代中国的开阔胸襟和雄浑气魄。
林文德生于1963年,毕业并工作于厦门大学艺术学院,从事教学数十载,人到中年辞职,钻研油画创作。2013年国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林文德萌发了西行采风的想法,随后他踏遍了祖国西北高山、大漠、河道、草原,呕心沥血创作出100多部作品,先后在北京、上海、西安、台北等地举办个人作品展,作品多被国内外美术机构及藏家收藏。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十周年,林文德从自己的作品中挑选出100幅作品,于日前在厦门美术馆举办“一带一路·望昆仑”林文德油画作品展。
在林文德看来,画家在从事绘画创作时不应一味追求某种艺术风格,在追随先贤前辈脚步的同时也要寻求属于自我的坐标,永不停步,坚持个性的探索,创作的作品达到一定的数量,自然而然会形成自己的风格。“量变产生质变,在绘画的过程中把自己所思所想表达出来就好。”林文德说。
多年来,林文德多次往返于新疆、甘肃、陕西及东北等地体验生活,收集素材。昆仑山脉的巍峨壮丽让他沉醉,陕北的沟沟壑壑给予他在绘画表现手法上新的启迪,寥廓的草原、圣洁的雪山、祥和的塔吉克村庄,他的内心随着一幅幅作品的完成获得极大的满足。
无论人物画,还是山水画,林文德的作品都是写实生动、笔触细腻的。这种追求真实又蕴含独特美感的艺术形式,用于描绘西北风光尤其贴切。据林文德自述,他喜欢画山脉、羊群,这与他个人的志向与追求有关。高耸的山峰和宁静的羊群皆为内心写照。如他的作品《草原》笔触细腻,色彩柔和,整体画面既有生动的造型,又有神奇的笔墨韵味,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美感和强烈的真实感,暗含了画家的审美理想和人生理想。在其作品《昆仑山》中,山顶皑皑白雪,山下小溪流淌,墨色交融,气韵灵动,宛如仙境。即便你未亲目昆仑山,单看此画也能倍感豪迈壮观,仿如“万物与我并生,天地与我为一”。作品《向往》描绘的是一位维吾尔族老汉。画中的老人,皮肤被晒得黝黑,胡须花白,但眼中却透露出一种自信和坚定,他的形象充满了尊严和力量。
林文德通过西行采风写生,真切地感受到“一带一路”沿线的风土人情、自然风光,每幅作品都贴近生活、亲切自然、接地气,无不折射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活力。
“我用油画描绘帕米尔高原一带的风土人情,巍巍的昆仑山,绚丽多彩的山体,茫茫辽阔的草原,还有那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文化,无处不打动我的心灵,激发我的灵感,最终浓缩为一幅幅油画……”林文德在他的《笔绘南疆风情》一文中记录了他的心路历程。他的文字和他的油画一样,饱含了对这片土地的激情。虽然已是花甲之年,但他依然不停地画昆仑山、画帕米尔高原、画陕北、画各族同胞,以期通过作品去传递美好的情感。
“从《山海经》这本书里,可以看到昆仑山的文化源远流长。它被誉为世界屋脊,是万山之祖,与长江、黄河一起代表了中华文明,也是‘一带一路’地缘地貌。我喜欢在绘画中思考,挖掘文化,在创作这条道路上,我是一个文化艺术圣徒,它对我而言,是一种事业,更是一种信仰,是我倾注毕生精力的所在。”林文德说。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643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