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相比考试方式,更应改革考试内容

时间:2023-10-23 21:40:15  来源:美术报

  对此项涉及百万考生的重大考试改革,各界反应不一。赞同者认为减少校考,以省统考为准能够降低学生的备考负担和经济压力,更加公平公正。反对者认为学生选择减少,有“一考定终身”的担心。而我认为:当前的艺术省统考模式具有较强便利性和可操作性,适合大多数学生,但对于优秀学生的辨析度不够;大一统的考试方式不利于艺术学科的多样化、差异化发展;进一步压缩了一流高校选择合适学生的空间;抑制了一流创造性人才的选拔和培养。

  省统考有利于大部分学生,

  但有“一考定终身”的风险

  在教育部《招生基本要求》文件中提到“省级统考已涵盖的专业,高校一般应直接使用统考成绩作为考生的专业考试成绩。”直白点说就是:大幅度减少校考,将省统考作为高校艺术专业考试的最主要手段。通常省统考在12月份内结束,相较之前连绵一两个月的校考,考生再也不用研究各校考试政策,省却了奔波赶考的折腾,减轻了学生负担和家长的经济压力,有了更多文化课复习时间。

  与此同时,省统考也减少了学生选择机会,甚至会有“一考定终身”的缺憾,尤其是优秀的、有创造力的考生,很有可能被埋没,错失了进入一流艺术高校的机会。省统考是大一统的考试方式,追求效率与公平,面对上万甚至是数万差异不大的卷面,高强度的判卷工作增加了误判概率,毕竟有疲劳、眼花的时候,虽然有复核机制但仍不乏误判现象的发生。每年都有被一流专业美院录取的考生省统考成绩平平、甚至偏后的情况,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大一统的艺术考试机制存在缺陷。个性化校考是有效补充,当然相关管理部门需要控制总量,避免学生疲于奔命,尤其是过多、过滥以敛财为目的的校考应坚决制止。

  单一的省统考

  违背了艺术教育规律,

  不利创造性人才的选拔与培养

  艺术专业涉及面广,很难用统一标准来考察。江苏省艺考说明中指出“美术与设计”类涵盖以下28个专业方向:美术学、绘画、雕塑、摄影、中国画、实验艺术、跨媒体艺术、文物保护与修复、漫画、纤维艺术、科技艺术、美术教育、艺术设计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公共艺术、工艺美术、数字媒体艺术、艺术与科技、陶瓷艺术设计、新媒体艺术、包装设计、珠宝首饰设计与工艺、戏剧影视美术设计、动画、影视摄影与制作,可见“美术与设计”系统的庞大,差异如此之大的两个学科用同一标准,考核有待商榷。

  美术与设计两个学科对专业基础的要求差别很大。设计要求的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需要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斯坦福大学提出的“设计思维”五步法:共情(Empathize)、定义问题(Define)、探索点子(Ideate)、设计原型(Prototype)、测试验证(Test)。可见,在设计过程中的核心是有逻辑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造型能力并不是关键因素。而目前以素描、色彩、速写(综合能力)三科,考核造型、色彩、比例、空间等绘画技能是全国各省市的一致做法。无一例外要求逼真、准确地描绘对象,特别是根据照片画素描和改画色彩的考题,实质是考察学生临摹、照抄现实的能力。美术与设计类专业考察绘画,是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图案设计”,将设计等同于“装饰”,但此认识已与当前设计发展现状严重不符。设计已成为高校艺术的主要专业方向,而美术专业则呈现萎缩态势。在此巨变下,仍用素描、色彩、速写(综合能力)三科作为设计类专业选拔考试,显得不合时宜。

  以省统考为训练目标的单一写实训练与艺术本质无关,创造力和审美感受在大量重复训练中被扼杀,所以将写实能力作为主要选拔的方式已被全球大多数国家美术院校所丢弃。况且当前绝大多数考生报考设计类专业,而设计学科的核心素养却在省统考中没有得到丝毫体现。相比考试方式,更应该改革考试内容,毕竟以模仿为指向的美术高考,既违背了艺术学科规律,又与设计学科发展脱节。

  建立多样的

  跨省校际艺术联考机制

  多年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等专业艺术类高校在校考命题中积极探索,某种程度上也成为其特色教学体系的组成部分。当前国内美术及设计教育同质化情况严重,虽然省统考能够满足半数以上高校的选拔要求,但对少部分专业特色的拔尖高校而言,大一统的省考,无法满足其对优秀生源的选拔。

  当前省统考模式选拔出“善画”但未必有设计天赋的考生,这使得艺考的人才选拔机制失效了,高分也未必能招到有设计才能与理想的学生。另外,以写实造型训练为归旨的方式,也容易让学生被误导,认为设计和画画差不多,陷入了表面装饰的非专业思维,出现了两边不着靠的尴尬境地。

  艺术省统考的利弊都很明显。故在省统考之外,应遵循“总量控制”原则,鼓励目标定位相似的高水平高校通过跨省校际联考选拔人才,继续尝试艺术考试改革,容许一流艺术高校在省统考基础上进行个性化尝试,如:申请制、按招生人数1:2小规模面试等,逐渐形成适应当前学科和教育形势的多样化选拔机制。“不拘一格选优才”,以多元、多样的考核机制破解单一、大一统式的省统考模式,真正为中国艺术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助力。

刘德龙(南京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生导师)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