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永恒的经典——长征题材美术作品的历史叙事与精神传承

时间:2023-10-22 10:27:34  来源:中国文化报

长征组雕之吴起镇会师(雕塑) 2023年 吴为山主创 中国美术馆创作团队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在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艰苦斗争中,长征的胜利,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树起了一座巍峨雄壮的不朽丰碑,谱写了一部感天动地的英雄史诗,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指出:“不论我们的事业发展到哪一步,不论我们取得了多大成就,我们都要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在新的长征路上继续奋勇前进。”

   中国美术馆现收藏各类美术作品13万余件,包括古今中外特别是近现代的大批经典作品。在这些珍贵的馆藏中就有很多长征主题的革命历史题材经典之作。这些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美术创作,生动呈现出艺术家对长征精神的深刻理解和诗意表达,谱写了中国美术的精彩篇章。

   革命历史题材美术创作的成功探索

   20世纪50年代,李可染、傅抱石、关山月、钱松喦等国画大家致力于中国山水画创作技法的革新,他们一方面为此壮游写生,描绘新中国的发展建设和祖国大好河山。另一方面,也创作了很多长征题材的经典作品,不断将个人感受和歌颂新时代的主题注入画幅。可以说,这些作品均是这一时期革命历史题材美术创作的成功探索。

   《长征第一山》和《长征第一关》两件作品分别由“岭南画派”代表画家关山月和“新金陵画派”画家宋文治创作。《长征第一山》所描绘的是位于江西省瑞金城西19公里处的云石山,瑞金也是当时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1934年10月,中央机关和红一方面军主力军团从这里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因此云石山又被人们称为“长征第一山”,这里镌刻着红军的故事和历史。画中所描绘的一排建筑为云山古寺,这里是当时毛泽东主席临时的办公所在地。关山月在作品中以咫尺之图写千里之景,以干湿浓淡的笔墨,淋漓尽致地再现了云石山的真实景貌,远景处重岩叠嶂的山脉,意境悠远,表达着“雄关漫道真如铁”的诗意感怀。宋文治在创作中则突出表现了山势的险峻,画面中苍山墨林,笔力遒劲,生长于山石缝隙中挺拔的松柏及其展现出的顽强生命力,寓意红军不畏艰险的长征精神。两幅画作立意高远、气势恢宏,均体现了画家极强的艺术造诣和表现力。

   油画作品《遵义会议会址》展现了刘海粟壮游写生的艺术新境。他以这幅色彩浓烈、内涵丰富的作品表达出对长征精神的礼赞、对伟大时代的歌颂。画中赋诗一首:“遵义萌星火,神州烈焰新。奇峰辉史册,半祀忆长征。笠上雨犹湿,灯中火似明。硝烟凝彩雨,壮我笔中情。”他将心中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凝注于画面。在中国美术馆的藏品中还有一件由“新金陵画派”另一位画家伍霖生创作的中国画作品——《遵义》,两件画作均出自名家之手,可谓相得益彰。

   此外,油画作品有卢是的《东方欲晓》,李天祥、赵友萍合作的《路漫漫》组画之《草地》,中国画有陶一清的《金沙水拍云崖暖》、张凭的《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溥松窗的《大渡桥横铁索寒》,雕塑作品中关伟显的《万水千山》、袁晓岑的《金沙水暖》等,也都是以毛主席长征诗意为主题的馆藏经典。这些珍贵馆藏深刻展现了革命历史题材美术创作的历史叙事和美学意蕴,同时也启发了此后的美术家在这一题材上的持续探索和开拓。

   激发美术家创作灵感的经典题材

   作为新中国美术创作尤其是革命历史题材美术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长征题材美术创作激发了无数优秀美术家的创作灵感,创作出了诸多的红色经典。

   油画《而今迈步从头越》,是画家沈尧伊1976年创作的一幅革命历史画作。这幅作品的题目及表现内容,源自毛主席1935年写作的诗词《忆秦娥·娄山关》中的一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油画定格的瞬间,正是长征中取得娄山关大捷后的场景。刘文西1977年创作的中国画《奠基礼——欢庆直罗大捷》表现了1935年11月陕北富县西南的直罗镇大捷。毛泽东主席在评价这次战役的影响时曾指出:直罗镇一仗,给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的任务,举行了一个奠基礼。在这幅作品中,画家为了充分表达主题思想,很好地发挥了中国画意境和笔墨的优势,寄情于景,以写意笔法绘就出冬雪覆盖的陕北高原,以扎实的造型着力塑造画中人物。这幅画作也深刻地表现了战争年代,革命领袖、红军战士与人民群众之间的鱼水情深。耀眼的红旗和红缨穗在风雪中飘动,红军队伍和群众欢庆胜利的场面,使无声的画面传达出欢呼雷动、振奋人心的“声响”。丰富的笔墨语言、热烈宏大的场景描绘,都彰显出画家高超的驾驭革命历史题材绘画的能力。

   在中国美术馆馆藏作品中还有很多表现长征途中红军将领、红军战士光辉形象和重要战役的优秀作品,比如曾获得第六届全国美展银奖的崔开玺油画作品《长征途中贺龙与任弼时》,赵延年的版画《张闻天》,雕塑作品有洪涛《速写长征——向北!向北!》、王洪亮《红军长征的将领们》。田友庄的油画代表作《老兵》表现了徐特立与战士相互搀扶、爬雪山时的场景,张文源的油画《野菜》、庞涛的油画《长征路上》(油画稿之一)则表现了朱德与红军战士在过草地途中的感人瞬间。雕塑作品中刘开渠的《工农红军》、潘鹤的《艰苦岁月》、武德祖油画《小红军习作》、林军的版画《老红军》等作品中塑造的红军战士的光辉形象,也成为这一题材美术创作的经典,被人们所铭记。表现著名战役和激烈战斗场景的作品有刘国枢油画作品《飞夺泸定桥》,王临乙的浮雕作品《抢渡大渡河》,版画作品有彦涵的《红军过大雪山》、刘仑《红军过栈道》、刘蒙天的《抢渡大渡河》、江碧波的《飞夺泸定桥》、关夫生的《红军攻打腊子口》等。表现继承长征精神和彰显军民鱼水情深为主题的作品有仇志海的雕塑《草地》,章建国、章建民的雕塑《十送红军》,何鄂的雕塑《深情》,陆洋的中国画《沿着红军的道路》,李汉波的油画《红军的米袋》,马文甲的雕塑《长征精神代代传》等精品力作。

   激励新时代美术家的传承与开拓  

   为赓续红色文脉,以艺术方式践行长征精神,提升长征题材雕塑作品的艺术品质,增加中国美术馆国家典藏,2021年,经中国美术馆研究,决定为《长征组雕》项目立项,并遴选出全国优秀中青年雕塑家组建中国美术馆《长征组雕》创作团队,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吴为山担任《长征组雕》创作项目的主创。长征组雕创作采风团多次走进福建、贵州、四川等地采风,不但获得了较多历史文献资料,而且得到了一次长征精神的洗礼。

   作品有“十送红军”“血战湘江”“强渡乌江”“遵义会议”“娄山关大捷”“巧夺金沙江”“彝海结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定”“爬雪山”“过草地”“激战蜡子口”“吴起镇会师”“会宁会师”“伟大远征”15组,首次以雕塑艺术全景式展现了红军长征胜利,波澜壮阔的英雄史诗。在《长征组雕》作品中,既有《十送红军》对军民鱼水情深的细腻感人的人物刻画,也有《血战湘江》《强渡乌江》《娄山关大捷》《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激战腊子口》作品中大气磅礴、震撼人心的战斗场景的塑造,还有对《遵义会议》《彝海结盟》《吴起镇会师》《会宁会师》长征重要历史时刻的经典再现。

   《长征组雕》在中国美术馆建馆开放60周年之际正式与社会公众见面。展览中,为了呈现立体而丰富的观展体验,吴为山馆长带领《长征组雕》创作团队和策展团队在作品展示、视觉设计、空间营造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研究。作品以长征历程为线索,结合多维的参观动线,形成了作品之间迂回转折、相互辉映的组合排列。新颖独特的照明设计,让作品周边形成一条蜿蜒逶迤的光带,为雕塑作品增添了强烈的现代感与诗意感,这一设计理念也象征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深刻意涵。选取作品细节的放大图像,微妙地穿插呈现在展厅墙面空间,有力地烘托出“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气势磅礴的情境与氛围。毛泽东主席的《七律·长征》诗词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征精神的重要论述摘录,分别镌刻在展墙上的重要位置,让观众置身展厅的一刻就深深感受到来自长征精神永恒的力量,激发广大观众的爱国热情和文化自信。

   《长征组雕》创作团队在传承着老一辈美术家的红色文脉中努力创新,每一组作品都凝聚着新时代雕塑家对于红军长征的敬仰和情感。他们通过丰富的艺术语言,将写实与写意雕塑语言完美融合,深入挖掘长征精神的历史价值、文化内涵和美学意蕴,展现长征的光辉历史,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

   (作者系中国美术馆展览部副主任、副研究馆员)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