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9-27 21:00:12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陈思静
皇家贡品的当代跨界
——记“锦绣中华·紫禁之巅——传统织染绣艺术与生活展”
“锦绣中华·紫禁之巅——传统织染绣艺术与生活展”现场
悠扬动听的苏州评弹、扮相华美的京剧此起彼伏上演,令观众在移步换景中感受中轴线上的非遗魅力;近30多项与中轴线文化相关的、具有代表性的传统织染绣非遗项目齐聚一堂,在具有典雅气象的古建殿宇之中绽放迷人光彩。日前,在北京景山公园展出的“锦绣中华·紫禁之巅——传统织染绣艺术与生活展”汇聚与中轴线相关的多项宫廷织绣艺术项目,展现了传统文化的瑰宝,彰显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进一步凸显了中轴线作为国家重要文化遗产的独特价值。
体现在地性,非遗活化中轴文化
作为2022年度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展览以“锦绣中华”系列活动品牌多年积累与学术成果为基础,由北京服装学院作为申报主体,先后在国家重大战略地区苏州(长三角示范区)、广州(粤港澳大湾区)、海口(自由贸易试验区)、北京(中轴线)、西宁(黄河流域)等地巡回展出。此站落地景山公园,以其文化内涵助力中轴线申遗,同时诠释传统织染绣技艺在现代生活中的转化与应用。“虽然是个巡展项目,但其实每站都不一样,我们要体现它的在地性。”展览项目负责人、北京服装学院副教授沈华菊带领团队,希望在不同的文化空间链接不同的城市文化基因与生活美学。
北京中轴线是中华文明秩序和美学观念基础上都城核心建筑群的杰出范例,而纺染织绣作为古代宫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中轴线紧密相连,既是宫廷生活的点睛之笔,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展览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独有的“活态性”特征为锚点,通过展览、展示、展演等形式手段展出与中轴线上文化空间相关的纺染织绣非遗项目,如苏绣、京绣、缂丝、宋锦、云锦等,讲述它们曾“绣缋共职、服务宫廷”的特殊历史背景,又以“锦绣中华”携手“中轴线”为契机,以链接当代生活为目标,活化中轴线文化。
“展览中大家会看到非常多交融的元素,比如从山东省博物馆等各大博物馆调来的藏品,看到这些织染绣项目曾经作为皇家贡品的样貌,同时还能从展品中看到当代绣娘如何制订当下生活衍生品,以及艺术家和设计师对传统工艺的理解和思考。”沈华菊说。
“我想要!”——非遗走进生活
“妈妈,这个手表真好看!这个表盘上面是什么?”“我看看。哦,这个上面是刺绣。”“妈妈,真好看,我想要!”展览现场,巧夺天工的苏绣加手表的组合让观众啧啧称赞。而除了戴在腕上的手表,还有穿在身上的胸针、项链,拿在手上的手包,摆在桌上的瓷器,展览同时结合多位艺术家及设计师作品,把传统织染绣技艺中蕴含的美学精神与当代审美结合起来,赋予其新的能量,不断探索适应当下的消费语境,以及适合传统文化生存繁衍的场域。
云锦素有“寸锦寸金”之称,为了让更多人能够了解云锦、拥有云锦,南京云锦研究所将它制成了手掌大小的蝴蝶胸针。“我们希望大家用几百块钱就可以买到真正的云锦。这只蝴蝶是真金纯手工制作的,但是其中云锦的用量很少,所以价格就‘打下来’了。”云锦织造技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杨冀元认为,要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让非遗技艺传承下去,“核心的东西我们不能丢,比如说手工”。
如果说南京云锦研究所是主动出击,让云锦走进更多人的生活,山东鲁绣代表性传承人宋爱华则是因为在山东省博物馆的要求下复制了孔府旧藏白色暗花纱花鸟纹裙,让鲁绣被网友追捧。“绣的时候我不知道这条裙子会让大家那么喜欢,我就发微博发抖音,结果有一天看到微博浏览量‘呼呼’地涨,我因为这条裙子也出名了。”这让宋爱华既惊喜又意外,全国各地的订单不断来。从事鲁绣多年,宋爱华觉得要干的事还很多,“传统的东西要利用好,要把它开发好才行”。
在策展思路上,展览尝试给出一种非遗走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的范式,通过现代展示手法和创新理念,以一种艺术的生活方式在场景内进行复现,让更多人了解、关注和传承传统文化。“传统织染绣必是一种艺术的延续,也是一种艺术的呈现,更是我们生活的反映。从传统的设计色彩到结构、织法,到最后呈现的功能和形态,都反映了中国传统纺织人和服装人在技艺方面的理解,反映了中国人的智慧才能,特别是现在,展览也是推广中国美非常好的形式。”北京服装学院科技处处长王永进说。
展览将持续至10月。除静态展览外,10月8日之前,活动将以文化空间、戏曲、音乐、舞蹈、曲艺等相关表演相结合的形式,让观众们听到、看到、嗅到、品尝到、触摸到与中轴线相关的文化气韵。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643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