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9-11 19:59:04 来源:中国文化报
鞍山“钢·美术馆” 受访单位供图
辽宁鞍山,因钢而生,粗砺、硬朗的形象深入人心。如今,这座老工业城市在文化艺术领域异军突起,文艺人才辈出,艺术景观频现。譬如“钢·美术馆”,一处将钢铁之魂与艺术之美完美融合的城市文化艺术新地标,工业外衣之下包裹着丰盈有趣的灵魂,持续呈现钢都富有特色和底蕴的文化符号。
“双鞍”融合 工业遗产重获新生
“钢·美术馆”的前身是筑于1983年的鞍钢党校俱乐部礼堂。随着城市更新项目不断推进,打造历史文化和现代感相结合的特色场景成为鞍山这座老工业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路径。在鞍山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国有企业鞍钢集团房产物业公司提出转型策略,将工厂外闲置的物业资源有效盘活,变“闲”为“宝”,让沉睡的工业遗产“活”起来,发挥更大社会效益。
与此同时,知名词作家、鞍山师范学院国学中心主任金宝正绞尽脑汁为好友——国家艺术基金“当代中国工业题材”绘画创作人才培养项目主持人崔全顺在鞍山寻觅一处创建美术馆的宝地。当了解到原“鞍钢党校俱乐部礼堂”亟须进行改造利用时,经过详细交流研判,他们的艺术理念与鞍钢集团的想法高度契合。于是仅用半年时间,2022年1月,一座被周围上世纪80年代国有“老公房”市井气氛包围、承载着鞍钢文化的工业美术馆便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人们面前。
“钢·美术馆”的艺术创意由鞍山设计师梁晨、王世学巧妙呈现。面对这座具有时代标志性、工业痕迹明显的建筑,设计师巧思之下赋予其完美的艺术再现——改造后的美术馆保持上世纪80年代风格,采用传统的红砖和耐候钢作为建筑材料,突出地域元素和金属氧化的质感,将老工业基地气息融入其中,营造出既有历史沉淀也符合当代艺术审美的艺术新地标。
这座利用鞍钢的国有资产、由鞍山本土艺术家为鞍山人民打造的艺术胜地,成为“双鞍”融合战略文化领域发展的范例。
艺术殿堂 提升城市文化质感
“这是鞍山吗?”第一次走进“钢·美术馆”的鞍山市民不禁发出感叹。从主入口进入美术馆,一座设计独特的双旋楼梯进入眼帘,仿佛一位身着黑裙扭动着婀娜身姿的舞者,连接着两层展厅。平滑的线性钢结构与粗砾的红砖墙面呈现独特的空间张力,激发鞍山人对于工业遗产的归属感和文化自信的荣耀感。
开馆第一展,工业题材自然责无旁贷。在金宝的建议下,“何意百炼钢,化作绕指柔”崔全顺工业题材绘画展精彩亮相,一幅幅水彩画与透着工业景象金属质感的画作,传递出崔全顺对于鞍山寄寓的深厚情感——画笔起于中国传统重工业之顶点,并沿着工业转型的历史进程,凝聚其渐渐被新工业替代的过程。
“美术馆是这座城市的文化符号之一,繁荣、引领城市文化发展和文化潮流。我们希望给艺术家和艺术品搭建一处展示交流空间,让大家来这里欣赏、交流艺术,让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满足。”在金宝来看,要做好展与馆的双向选择,为有鲜明艺术特色和成长空间的艺术人才搭建展示平台,是美术馆设立的意义。
美术馆吸引了鞍山籍当代艺术家古原“回家”办展,其作品以极其绚烂的色彩、气象万千的结构形态,为城市增添了新的艺术视点。“世界那么大 美丽我的家”儿童画国际巡展鞍山站在“钢·美术馆”举办,展示来自8个国家43个城市和地区的150幅作品,展现了世界各地儿童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理解。还有鲁迅美术学院研究生、本科生创作展,纪念为雷锋同志题词六十周年绘画展,鞍山市美术作品展……不同主题、风格、形式的大、中型展览,激活了鞍山的文化形态,为这座城市增添了新的艺术视点。
贴近大众 让艺术更显生活化
“美术馆要考虑文化引领,也要考虑大众的接受程度。放低门槛让鞍山人感觉到艺术的真实性,以公益为主导,满足城市中艺术家展览需要和百姓接地气的审美需求,是我们最主要的责任。”金宝向记者讲述他与崔全顺创建美术馆的初衷。
作为一座功能齐全的美术馆,除展览空间外,“钢·美术馆”还设有艺术家工作室、设计工作室、咖啡厅、西餐厅等功能空间。此外,美术馆还不定期举办绘画、摄影、雕塑、陶艺等艺术展览,以及面向市民开放的音乐欣赏会、诗歌朗诵会、书画学术研讨会等艺术活动,推动钢城文化交流更加丰富多彩。
咖啡厅通常是美术馆的标配,观众可以坐下聊聊天、谈谈艺术,使艺术场馆充满人文色彩、更接地气。一位老者早上遛弯累了,坐在美术馆户外咖啡厅的椅子上歇脚,金宝看到后忙给老人倒了一杯水,愉快地聊起鞍山的老故事。“钢·美术馆”的设立正在潜移默化改变着鞍山人的生活状态和艺术品位,如今,众多年轻人在这里打卡拍照,沉浸在美与艺术中,追寻更美好的自己。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643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