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书画为桥,助香港老人追寻“诗和远方”

时间:2023-8-25 20:59:55  来源:中国文化报

罗杨(左)与誉世英(右)共同挥毫,为深厚友谊留下珍贵墨宝。主办方供图

  “虽然知道自己不够专业,但看着我写的字能来到祖国首都,在专业的美术馆里展出,感觉又骄傲又幸福!”站在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美术馆内自己的书法作品旁,70多岁的香港老人王德秀一开口,分外满足的笑容就在她的脸庞绽放开来。

  这是“坚定文化自信共铸中华复兴——香港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书画作品展”上的一幕。8月10日,24位老人从香港乘高铁抵达北京,参加由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和该研究会单位会员香港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精心举办的展览,体味一段别样时光。

  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创建于1984年,是由文化和旅游部业务主管的国家一级社会组织,旨在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书画艺术事业健康发展、丰富老年文化生活。作为该研究会单位会员之一,香港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现有个人会员133人,他们来自香港各行各业,都是爱好传统书画的老年人。此次到北京观展的老人是该会的会员代表。活动上,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长罗杨与香港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长誉世英共同挥毫,为内地与香港老人之间的深厚友谊留下珍贵墨宝。

  文化同根,中华同梦。在展览现场的墙上,挂满了香港老人一笔一画绘出的对祖国的热爱和祝福。此次展览共有53位香港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参与,其中80岁以上的有8位。展出96幅内容丰富的书画作品,其中45幅是绘画作品,山水、花鸟皆备;51幅是书法作品,篆、隶、真、行、草齐全,体现了会员坚定的文化自信和爱国爱港情怀。

  “听说能进京参展,大家心情愉悦,格外用心,许多会员几易其稿。还没等来京,有一位80多岁的先生突然去世了,为实现他生前所愿,他的作品被我们寄到了北京,就挂在那里。”誉世英指着展厅中的一幅画,对记者介绍着。

  老人何凤君是土生土长的香港人,此次她有两幅水墨画参展。“《生生不息》的灵感来自九寨沟的水,《大浪滔滔一泻千里》的灵感则来自黄河。”作为香港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的秘书长,何凤君习画已有20多年,谈起书画创作滔滔不绝:“我爱画水。在我眼中,水有时恬静、有时澎湃,既温柔又活泼,千变万化。水墨画中画水用留白之法,甚妙甚美。此外,我受恩师林述槃的影响,喜欢画黄河、长江。期望以后能以水为题,不断创作歌颂祖国大好河山的山水画作品。”

  “感觉自己以前就像一张白纸,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知甚少,自从入会学写书法,才真正体会到它的博大精深。”看着展厅内挂着自己的书法作品,老人陈丽云有些羞涩地说。1994年,她从广西嫁到香港,文化基础还是在内地打下的。到香港后一直忙于工作,如今退休了终于有时间享受文化生活。“书法是值得学习和追求的艺术,通过书写,古典诗词里的真善美是渗透到我心里去的,对身心健康有着长久滋养。”陈丽云说。

  “到处是美景”“非常现代化”“人人都爱笑”“每个人似乎很热爱自己的工作,很有干劲儿”……谈笑间,老人们纷纷讲起近年来在内地旅游时的所见所闻,眼底有藏不住的欣喜和羡慕。

  为满足老年人对高质量“银发生活”的美好期待,提供丰富优质的文化和旅游资源必不可少。记者了解到,在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的指导下,该研究会各地单位会员与香港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多次携手举办书画联展,促进文化交流,助力香港老人追寻“诗和远方”。

  内蒙古大草原、吉林长白山……这几年借参展契机,老人们一路洒下欢笑,收获创作灵感,祖国的亲切和文化的共鸣化入心中。“今年我们要去太行山!”何凤君说。临行前,老人们拉着印有“香港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北京书画展暨太行山之旅”的横幅,面对镜头笑得一脸灿烂。

  以书会友、以画寄情。“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将继续致力于推动老年书画事业的繁荣与发展,不断拓展书画学习与创作的业务外延,以书画教育培训、书画技能竞赛、文化研学旅行等具体业务内容,帮助更多老人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愿望。”罗杨说。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