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8-23 22:08:18 来源:美术报
何震 听鹂深处 葛昌楹捐
可以说,西泠印社是社员们共同捐赠、无私奉献而来的。如果细数,在建社之初,社员和贤达们捐赠印社的财物就品类繁多,不仅有钱资、印谱、印章、器具,甚至还包括土地和房产:
丁仁捐出自家孤山数峰阁以西的土地;盛宣怀捐赠自己位于蒋果敏公祠旁的地基;李辅耀捐赠小盘谷一地;吴隐将遁庵的土地及房屋归属印社,吴家子孙仅可藉以祭拜先祖;吴善庆(吴隐侄孙)捐建鉴亭、观乐楼、还朴精庐,而“永不私所有”……
从1957年西泠印社恢复活动以来到百年社庆的半个世纪里,共有100多位捐赠者,向西泠印社捐赠了各类艺术精品5000余件。作为社员捐赠人的代表,张鲁庵先生立下向西泠印社捐赠所藏的遗愿。其家属叶宝琴据此于1962年将张鲁庵毕生收藏的历代印谱433部,历代玺印、流派印章1525方捐赠西泠印社。这是西泠印社至今接受的数量最多的一笔文化遗产,奠定了西泠印社印章、印谱收藏的翘楚地位。
社员中的收藏大家葛昌楹、王福庵、王个簃、戚叔玉、杨鲁安等人也纷纷向印社捐赠。这种捐赠的风尚,也影响了社员及其家人,绵延不断。吴东迈父子(首任社长吴昌硕的儿子、孙子),高络园父女,张宗祥(第三任社长)父女,吴振平夫妇(创始人吴隐儿、媳),丁如望、丁如留姐妹(创始人丁仁孙女)等等。他们捐赠的藏品从吴昌硕的遗物、张宗祥自用印、吴隐集谱到丁仁藏印。
此外,还有政治活动家、革命前辈、商贾大家等等,甚至是外国的篆刻界的核心人物们。2003年,小林斗盦将自己购藏宝爱的吴昌硕篆刻“西泠印社中人”捐赠西泠印社,以致庆西泠印社百年华诞。
社员自愿捐赠、定向购藏以及社会有识之士的无偿捐献,是西泠印社藏品的三大重要来源。正是百余年来大家的无私奉献,西泠印社逐步聚积起可观的传世精品,西泠典藏也得以不断丰富,保存了一份丰厚的艺术遗产。
新时代,社员们延续“爱社如家”、“无私奉献”的西泠传统精神,捐赠个人收藏和最新创作作品,极大丰富社藏艺术资料。据了解,2017年以来,西泠印社社员们秉承初心,艺聚西泠,截止到2021年底,又有100余位社员捐赠自己精心创作的作品2300余件,西泠印社的捐赠之风延续正盛。2021年至2022年,西泠印社接受捐赠的文物艺术收藏品111件,各个历史时期的玺印、符牌、商号铁印等100余件,这些捐赠品补充了社藏在宋代印章等方面的薄弱缺项,健全了印社收藏体系。
西泠的藏品,不为“藏”而“藏”。西泠印社社务委员会积极推动藏品走出“深闺”,在诸多重要的大型展事活动、学术研究、观摩鉴赏活动中屡现姿容,实现藏品尽力服务社会的价值。也正是基于这样的收藏理念,西泠印社从2013年开始举办“美德嘉行”系列展览展示贤达们的捐赠佳品,并辅之以学术讲座、创作互动等环节,为艺术爱好者和社会公众提供鉴赏和品评艺术作品的平台,向捐献者表达感谢和敬意。一系列络绎不绝的各个专题捐赠展、全国印社交流展,海内域外,印人们向西泠印社进行捐赠的热潮风起云涌。
与此同时,印社也逐步建立起文物捐赠利用的长效机制,采取多种方式,让文物价值充分展现,让捐赠者有一种荣誉感,进一步发挥藏品作用,吸引更多的捐赠。
此外,西泠印社还出版了《西泠印社社藏名家大系·西泠印社社藏捐赠菁华》,在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上推出《西泠藏品及捐赠名录》专题,重点介绍捐赠的人、物,这既是对捐赠者美德嘉行予以纪念传扬,也是对西泠印社不泯的捐赠风尚的礼赞。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643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