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8-11 20:09:56 来源:中国文化报 驻四川记者 付远书
▲航拍三星堆博物馆新馆 余 嘉 摄
7月27日,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开始试运行,备受关注的新馆热情迎接来自五湖四海的宾客。据悉,历经16个月建设的新馆占地面积91亩,是目前我国西南地区建成的最大的遗址类博物馆单体建筑。携1500多件精美文物震撼揭幕的新馆,设计上有哪些巧思?配套体验有哪些创新?记者进行了相关采访。
三大展区揭示古蜀文明密码
三星堆博物馆新馆选址于原馆北侧中门区域。俯瞰下,3个起伏相连的堆体将游客服务、陈列展示、藏品管理功能融合于一体。整个新馆外立面采用玻璃幕墙和青铜遮阳板,堆体部分采用天然花岗石,两者虚实对比,形成了三星堆标志性的“古蜀之眼”。新馆中庭的巨型螺旋坡道则连接各层建筑,寓意对历史的探索和对未来的探知。
作为解密古蜀文明的重要载体,新馆展陈依托三星堆研究最新成果,对展览内容进行重构。据三星堆博物馆景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新馆展陈既回顾三星堆百年考古发展历程及发掘成果,又深度阐释三星堆文化兼容并蓄、融合创新的特征,生动呈现中华文明的多元共生和包容创新。
其中,第一部分“世纪逐梦”以三星堆遗址近一个世纪的重大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为主线,彰显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的时代主题;第二部分“巍然王都”从“都城营建”“青铜冶铸”“王者至尊”等7个视角,对三星堆古国的自然环境、社会面貌、都城布局、手工业技术、权力结构等进行全方位展示和解读;第三部分“天地人神”则以“神圣祭坛”“青铜面具”“通天神树”等7个单元集中呈现古蜀人的信仰体系和宇宙观念,表现古蜀先民浪漫的想象力和非凡的创造力。
展览形式设计也新颖独到。巨幅展示月亮湾城墙剖面揭层,彰显三星堆王都气象。重组大型陶器、青铜人头像阵列、青铜神树等大型场景,讲述三星堆历史脉络。有专家表示,从立意和设计来看,新馆的展陈显然比以前站位更高。
多件文物重器惊艳首秀
自2021年起,三星堆新发现的6座祭祀坑不断发现重磅文物,频上热搜。这些“网红”都会在新馆出现吗?答案是肯定的。据悉,新馆展出了陶器、青铜器、玉石器、金器、象牙(含象牙雕刻)等各类文物共1500余件(套),数量为原展出文物的3倍有余。其中有600余件文物为初次展出,包括青铜神坛、鸟足神像、骑兽顶尊人像、龟背形网格状器、着裙立人像、虎头龙身像等重器悉数亮相。
在展出文物中,有多组文物实现了“历时三千年 跨坑重聚首”。其中首次对外披露的青铜神坛组合,由八号祭祀坑出土的青铜神兽、上有13个小型青铜人像的镂空基台,三号祭祀坑出土的青铜顶坛人像、青铜持鸟立人像,七号祭祀坑出土的青铜顶尊跪坐人像,以及二号祭祀坑出土的青铜喇叭座顶尊跪坐人像等部分拼合而成,造型繁复,内涵丰富,反映了古蜀祭祀活动场景。
值得关注的是,为了让观众第一时间欣赏到文物风采,同时又能保证下一步文物保护和研究工作顺利开展,青铜神坛、青铜骑兽顶尊跪坐人像、青铜鸟足神像等3组器物均采用“数字化修复演示”的展陈方式,借助修复师的手工拼对结合AI算法,通过数字化虚拟修复技术实现跨坑拼接及修补复原,并通过3D打印技术制作出原比例研究性复原的仿制品。
沉浸展示彰显古蜀神韵
来自陕西西安的游客李思彤是新馆的第一批观众中的一员。她表示,新馆在创新体验方面下足了功夫,沉浸式考古方舱、多媒体沙盘折幕等都给自己留下了深刻印象。
新馆展陈一期开放面积1.2万平方米,展厅内频频可见大场景的构建,强化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在“世纪逐梦”展区的“方舱考古”内,借助最新的裸眼立体新媒体技术,2020年起三星堆新发现的6座祭祀坑的发掘工作便搬到了展厅,实现了“昨日重现”。观众一边欣赏文物,还能一边“穿越”发掘现场,沉浸式体验三星堆祭祀坑考古发掘场景。
“巍然王都”展区的“三星堆遗址沙盘折幕”采用当下最复杂的投影机矩阵无缝融合技术,配合目前最先进的同步播放系统,实现了近20个超高清画面同时播放,而延时不超过3毫秒的误差,实时将数十台投影矩阵的画面相融合,向游客流畅演绎三星堆古城的恢宏景象。
在文创服务区,一大批上新的三星堆文创也凸显神秘质感和设计调性,囊括科普、涂鸦、集章、卡牌等多种潮玩元素的系列产品与研学类产品都颇让人感到惊喜。而“三星堆邮局”则拥有全球唯一专用邮政编码和邮政日戳,通过实体店、线上邮局等多种形式可以提供“三星堆+邮政”的交互式体验产品。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643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