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书法教育如何在新时代成为“有为之学”

时间:2023-8-9 20:37:05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沈浩

   新世纪以来,中国书法这一承载中华文明重要基因的传统艺术在文化自信的时代召唤下被社会和学术界不断重视,中国书法的高等教育规模持续扩大。全国的书法专业人才培养从小规模、精英化逐渐转向大规模、素质化,各高校的书法专业和学科方向依托不同学缘设在了美术学、文学、历史学、设计学、哲学、教育学等一级学科下,多元发展,特色化建设。

   2022年,国家学科专业目录调整,书法与美术并列,在艺术学门类的艺术学一级学科下招收理论研究人才,同时在艺术学门类的专业学位中招收美术与书法硕士、博士研究生,明确了理论类与实践类高层次人才的分类培养,书法的学科层级有了一定的提升,这为书法学科和专业在新时代的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回想95年前,蔡元培先生本着“以美育代宗教”的初心建立了现代艺术教育的最高学府——国立艺术院,他提出“创造美,使以后的人都移其迷信的心为爱美的心,借以真正地完成人们的生活”。今天的中国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求,都对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更需要固本强基高质量发展。面对今天思想多元化,网络媒体成为社会主要传播方式,文化环境、生活方式发生巨变的时代,书法教育既担负培养书法专业人才,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职责,更承担起了提高全民审美素养,完成以艺育人、以文化人的重任。书法,这一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在新时期艺术学科教育的推动下,正焕发着新的生机和活力,传统之艺在当代高等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引领和探索中,教育的成效不断涌现。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从象牙塔走出的学子奔向祖国的大江南北,成为各级书法社会团体、学术机构的中坚力量,投身新时代火热的文化艺术现场,书写历史,讴歌时代。

   中国传统书法以文化传承为根基,以艺术创造为形式。当前学科专业目录的调整,凸显了对专业主体建设的要求。作为艺术学门类下的书法学科和专业将以艺术创造为内核,文化传承和社会美育为担当,根据专业特性、人才培养目标形成更加合理的专业发展格局;围绕书法学科,结合中国书法丰富的内涵,以跨学科的学术视野,深刻阐发中国书法博大的文化精神。对标各自培养目标,以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为原则,互为表里,既重视书法作为中国传统视觉艺术的审美品质锤炼,又强调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核心的文心塑造。书法艺术语言研究和书法文化研究双轮驱动,强调创作实践,重视图像与文本、书作与书家、书风与时代、书史与书论的研究,穷源竟流,考镜文字源流,分析工具材料,梳理书法风格,辨章古今学术,关注真伪、递藏、版本,进而明晰学理规律,总结美学意涵,体察艺术精神,与古为徒,与古为新。

   中国传统书法教育素来是“通人之学”的教育,今天的所谓“专业”是一个阶段和环境,是一种理念和方法,更是一种态度和精神。从向经典致敬,培养专业的审美能力、创作能力和当代学科意识,树立正确的书法史观,大文化的学术视野;到立足学科方向,培养在书法实践和理论研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研究能力和创造能力;再到“深心托豪素,怀抱观古今”,以书法艺术研究为核心,探赜索隐,知微见著,格物致知,知类通达。高等书法教育不仅要培养本领域的专业人才,创作出彰显时代精神的精品力作,造就一批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的专家学者,更要为社会创新和发展提供有生力量,为增强民族文化自信贡献应有之力。

   回望60年,抗志希古、克绍箕裘、踵事增华。在全球化的今天,通过各种新媒体手段的传播,西学对中国的影响要远大于16世纪那一次由西方传教士带来的“西学东渐”,中国文化“融入”在这个全球化的境遇中,我们感知东、西文化的诸多共通性,但也更加清晰各自的独特性和内在规律。中国书法凝结着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精神,同时蕴含着中国思想、中国故事和中国方案,愿我们携手并进,薪火相传,为中国书法的含弘光大,为推动中华民族的现代文明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和努力!

(作者系中国书协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