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8-8 20:35:34 来源:文旅中国
静待春归 300cm×800cm 2021年
在漓江山水中探求本源、自由生长——阳光水墨画作品展亮相中国美术馆
8月5日,由中国艺术报社、广西美术家协会主办,桂林画院、桂林市美术家协会承办的“时代气象 漓江探源——阳光水墨画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展览集中展示了桂林画院名誉院长、桂林市政协书画院名誉院长、广西美协常务理事阳光创作的34件水墨作品,向公众展现了桂林独特的自然风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属于新时代的独特气象。
展厅中,“古树”系列展现出向阳而生的朝气萌动,“漓江山水”系列吹起岚韵与渔歌,“桂林洞奇石美”系列记录了桂北奇石的万千姿态,“花非花”系列表现的物象似花非花,而“家乡风情”系列则将眷恋家乡之情描摹得非常具体……作品淋漓的墨象、新奇的造型,带给观者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画家阳光是土生土长的广西桂林人,长期生活在漓江两岸,开门开窗就见山见水,天天沉浸在漓江山水间。多年来,他上下求索,孜孜不倦,在继承父亲、“漓江画派”开创者、艺术教育家阳太阳的艺术思想基础上,纵向比较古人、前人对桂林山水笔墨语言的表达方式,横向比较现代、当代同道的呈现方式,从倪瓒、董其昌一系寻求出路,在情境、诗境上提炼画境——此次展出的34件水墨作品,即是阳光从“漓江探源”的500余件创作成果中甄选的精品。
阳光表示,“漓江探源”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是物理性,即所看到的实景山水及人文景观,这是现实存在的物理地质地貌特征、人居生存状况、人和自然的关系;第二层是探索中国画笔墨语言,即用别人没有看到或没有发现的绘画语言来表现自然之美和人文之美。
在“漓江探源”主题下,阳光近些年画了一些笔简意赅、尺幅较小的作品,而他的大画更是磅礴大气,饱满郁勃,激情满纸,如“漓江山水”系列中的《漓江岚韵》,意象的象鼻山在墨迹的变化交汇中,形成一种网状的抽象水墨语言,与写实、精巧的渔船形成鲜明的对比,营造出新异的审美效果;《漓江之源》则用抽象的墨线构成动态很强的图像来表现“源”的主题,充分凸显了创作意图——在笔墨的桂林山水世界中,阳光致力于“自家造稿”,为观者展现出另一番不同风貌的桂林。
可以窥见,阳光所聚焦的漓江山石、花草树木,通过泼墨加皴擦点染、浓淡相破的技法,保留作画过程中的偶然性因素,画面布局吸收现代构成的表现方式,同时保留中国画的笔墨语言,力求一种中西融合的水墨画新气象。在这其中,他所用到的技法是泼墨——水破墨或者墨破水,特别是在大幅作品中撞水、撞墨、撞彩,升华笔墨的美感,从而达到具有冲击力的视觉效果。
在展览开幕式上,中国艺术报总编辑康伟表示可从三个维度观察阳光以漓江为媒介的艺术探源之旅。其一,探源家学和传统。作为阳太阳之子,他非常自觉地向以父亲为代表的优秀传统靠近,在守护源头的同时又开启了自己的航道,形成了自己的光谱。其二,探源漓江。漓江之子阳光将漓江作为丰厚的艺术资源来观照,他全方位地融入漓江,又从中跳脱出来,提炼出包括老树、花非花等一系列文化符码,这些符码有自然的源头,更有思想的、审美的、心理的、文化的源头。其三,探源内心。阳光师漓江之造化,但并未被漓江外在的风景之美所遮蔽,而是把它提炼成自己的范式,反求诸己、中得心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范式,体现出艺术家的主体性。
中国美术馆党委书记安远远说,甲天下的桂林山水产生了许多现当代具有代表性的画家,他们为传统中国山水画现代转型作出了贡献。阳光即是广西中国画创作中代表性画家之一,他在继承传统中国画水墨语言和美学思想形式的同时,探索时代特征和艺术特点,在表现桂林山水的创作中探索出有时代审美特色的艺术语言,呈现出当代审美的观念,给传统中国画赋予了鲜明的时代性和蓬勃的生命力。
广西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匡达蔼谈到,由于血缘关系,阳光最初相遇的是南方的桂林——这里阳光灿烂,水流清澈,雨量充沛,植被繁茂;由于地缘的关系,桂林成了阳光的艺术符号。艺术家的灵感与生俱来,自由生长的环境留下了艺术家对世界初始的印象。阳光所有的笔触和画作都是生长性的,生气盎然又生生不息,这些都是桂林山水寄予阳光的厚爱与启示。同为广西桂林人的明末清初画家石涛留有名言“搜尽奇峰打草稿”,这在生于桂林、长于桂林的阳光画作中,也能看到对先辈的致敬和对家园的情怀。
中国美协美术理论委员会主任尚辉认为,从某种意义上,漓江山水为中国画的变革提供了条件。尽管阳光的作品里看不到漓江,但他画漓江的植被,画植被的根须,他画的是抽象水墨,这种抽象水墨并不完全以中国画的中锋用笔、皴擦等用笔方法,而是用线和水墨,通过以水泼墨的现代水墨意识来探求他对漓江人文精神的表达。从这个角度而言,阳光并没有躺在前辈的艺术传统上,而是承接了从石涛开始的艺术变革的命题,成为他借助漓江表达现代中国画艺术精神的一种载体。
广西美协驻会副主席、秘书长陈毅刚表示,阳光自幼在父亲的熏陶下走上了绘画道路,经过40多年的耕耘探索,取得了丰硕的艺术成就。阳光长期生活、工作在桂林,可以说漓江山水就是他创作的源泉,他身体力行将自己置身于漓江山水之中进行绘画,浓墨重彩地描绘漓江,赞美漓江,体现了作为美术工作者的时代的担当,也体现了他对家乡漓江山水的钟爱之情。
阳光在开幕式致辞时说:“桂林山水曾经成就了当代数位绘画大师,包括齐白石、徐悲鸿、李可染、吴冠中、白雪石等等,还有我的父亲阳太阳先生,他们的成就鼓舞我继续探索桂林山水画精神。我是桂林人,从小长期生活在漓江两岸,开门开窗就见山见水,天天沉浸在桂林山水间。今天在这里展示的作品是我近几年艺术探索的汇报和检验。”
展览开幕当日,“时代气象 漓江探源——阳光水墨画作品展”学术研讨会也同期举办,康伟、徐粤春、余宁、尚辉、王仲、王镛、梁鸿鹰、徐涟、裔萼、程阳阳、汪为胜、张复兴、谢麟、陈毅刚、冯知军、阳山、唐文忠、韦广寿等专家学者,围绕阳光漓江探源水墨作品的学术价值和时代意义、如何将桂林山水画的创作成果转化为桂林城市美术符号等议题展开了深入的交流与研讨。大家认为,20世纪以来,中国画创作的语言风格得到全新发展,桂林山水以其独特的喀斯特地貌与“玉碧罗青意可参”的佳境成为众多国画大家的创作题材。前辈已着先鞭,后学未遑多让——在桂林山水风物主题的创作中,阳光以其天趣飞翔的图像、充盈着时代气息的笔墨而独树一帜,在美术界乃至社会各界产生了广泛影响。水墨语言的现代性转换是阳光水墨画创作发展的动力与路径,他的创作不仅仅是在创造新的笔墨体系,也是在塑造新的时代精神。正如阳光自己所言:“我要探索自己的笔墨语言样式才有存在的意义,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我的努力方向。”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643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