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7-30 15:44:17 来源:北京晚报
1950年1月,经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中央美术学院”正式定名。同年,抗美援朝战争序幕拉开,为响应国家号召,中央美术学院先后有四批师生奔赴前线,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以手中的画笔为武器,记录和反映了火热的战斗生活和人民的胜利,书写了中国美术与国家、民族和人民命运紧密相连的史诗篇章。如今,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收藏的众多抗美援朝题材作品中,不少就创作于战火纷飞的前线。
战场写生定格勇士英姿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典藏部主任李垚辰介绍,当年,央美有李孝华、史超雄、吴介琴、孙见光、雷正民、高宗英等多位同学报名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有胡一川、罗工柳、古元、伍必端、洪波、侯一民、林岗、张信让、戴泽等到前线创作。
1950年底,刚刚入职中央美术学院的青年教师伍必端,作为战地记者奔赴朝鲜前线,成为国内最早在《人民日报》发表描绘中国人民志愿军作品的画家。从1950年12月到1951年3月,伍必端在朝鲜战场采访期间,画了大量写生,内容几乎涵盖了志愿军在朝鲜战场的所有场面。
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的馆藏中,就有伍必端1951年的速写《荣获两大功的志愿军战士王国荣》,以寥寥数笔描绘出志愿军战士的英姿。他于1954年创作的《感谢志愿军叔叔》宣传画更是得到了广泛传播,画中是一位凯旋的人民志愿军战士形象,他满面微笑,抱起一位献花的小女孩,胸前的中朝两国政府授予的军功勋章格外醒目。
火线创作留下经典无数
作为中国新兴版画的先驱者之一,彦涵是一位一手拿刻刀、一手拿枪的革命战士。他一直坚守初心,不画风花雪月,画沧海桑田,用作品表现中国人民在20世纪的苦难与斗争。已故著名美术理论家江丰曾这样写道:“如果把彦涵的画连接起来,将会是中国近代历史的壮丽画卷。”
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有一幅彦涵作于1951年的单色木版画《攻克天险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画面表现了激战之后、胜利在望的一瞬间。在滚滚硝烟中,英勇的志愿军战士将红旗插上山顶。画面构图独具巧思,以对角线为分割,一边是险峻的山脉,一边是攀登的战士,在动与静的对比中形成力的较量。
被徐悲鸿誉为“中国艺术中一卓绝之天才”的古元,也曾在抗美援朝期间赴前线采风,创作完成了许多速写作品。与众不同的是,他善于从看似平凡的场景中选取最能感动人心的一幕。如曾发表在《人民日报》的速写《祖国人民亲切的慰问》,表现的是志愿军战士在战壕里读祖国寄来的慰问信的场景。从现场的平静气氛来看,这一战壕并非战斗最前沿,战士们凑在一起读着信,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在这幅作品之后,古元还创作了《写给敬爱的毛主席》,表现了战士们对祖国的答复和誓言。
李垚辰介绍,该馆还珍藏着李桦版画《中朝人民部队胜利会师》、伍必端版画《歌唱祖国》、高虹油画《孤儿》、范迪安油画《嘱托》等不同时代艺术家创作的一大批抗美援朝题材经典作品。“中央美院师生绘就的抗美援朝战争主题作品,与20世纪其他美术家的创作一道,共同构成了一首波澜壮阔的视觉史诗,是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在美术上的体现。”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643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