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在地文化的艺术拓新——高博峰与他的砖刻艺术

时间:2023-7-24 21:40:03  来源:中国艺术报

神兽巡海图 60cm×90cm 高博峰

  地方性人文与传统的艺术化探索

  红砖,在闽南人眼里是根土,意味着亲近与久远。只有深入闽南生活与文化,才能感知到红砖的温度与包容。

  高博峰作为内蒙古人,泉州是他的第二故乡,宿命般的砖刻之路改变了他的生命轨迹,同时闽南红砖也经由他的艺术创造和探索,打开了闽南砖刻艺术化的探索之路。

  红砖因随闽南建筑的兴盛而被大量使用及保存,走在泉州古城,到处可见红砖砌墙、红瓦铺顶、燕尾飞檐的红砖古厝。高博峰说,闽南传统砖雕的特质更多是地方性历史的沉淀和存留。从艺术创作上说,材质只是一种介质表达的方式。但艺术借助传统进行表达,就不是单一的题材了,充满着各种可能性。在他看来,这是中国传统与地方性探索艺术化的一个过程,找到自身艺术表达与闽南传统人文的对话方式,探索文人思想的注入以及当代题材创作的可能性。这是他选择并坚持红砖砖刻艺术创作的初衷。

  高博峰在创作过程中根据对不同题材的理解而选择新烧制的砖或是红砖老厝拆下来的老红砖。他说,红砖是经过火炼的,它自身就带有温度,经过“千刀万剐”的琢磨,它是含蓄的,色彩是当代的,放在任何空间都不违和。

  以中国的文人精神与东方审美为主线进行创作

  当今时代的艺术环境是多元的、包容的,和闽南泉州这座古城一样。以当下的艺术语言链接地方文化,是富有文化传承使命感的,但也容易受局限。艺术家审美的累积才是创造的基础,在高博峰的作品中,可以感受到在这方面他是从容的。从山水写意到民间传说,从佛像艺术到当代肖像,除了以小见大,将历史与人文连接、传统与当代融合,也体现出他对于自然生命与人文历史的独特感悟。

  比如《逋仙》老梅与鹤对话的浪漫,《长命女》中的夫妻对饮,《二郎搜山》中国的哲学世界,《童子》《大秋》山与行的关系,《自拍系列》对于人是最终目的的表达。

  高博峰在借物言志的基础之上,突破了传统美学的约束,以其刀皴式的笔触,加上写意的追求,在界限内表达无限生命力。精细之处有如发丝,粗犷豪放之处如刀砍斧劈,流动与蹦离尽显其中。闽南红砖的色彩及质感极具独特性,低调但饱满,硬朗且柔和。仿佛作品中的生命依然是绽放的,只是暂时定格了,你会忍不住用手去触摸,感受其温度和肌理,这是其砖刻作品打动人的地方。

  高博峰将中国的文人精神与东方审美运用于艺术创作中,其作品通过物象传达精神,兼具写实与写意。如他所说,在这个时代,将极为个人化的精神维度以传统材质的雕刻方式表达,是需要勇气的,但更重要的是,作品所表达的内涵应当有一定的时代精神。

  高博峰说,“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心事不扰,澄净执着的精神世界,是当代人需要的,也是我在作品中希望传递的。”

  尊重地方性,是艺术的起点

  红砖是闽南烟火最为美妙和纯粹的色彩,蕴含着闽南文化的低调和厚重。高博峰说,尊重地方文化最好的方式是传承和推动,一座城市的文化自信,是时代精神和文化发展的根基。他的砖刻作品源于泉州,这是一种烙印,也是归属。在艺术上,他追求自由和无限,在文化上,中国人讲究根源。泉州,是红砖砖刻艺术的摇篮,相信也会是未来的高点。

  单色特质,铸就其纯粹。高博峰以刀为笔,日复一日在红砖上的刻画,恰如他对纯粹的执着,对城市和时间的赞颂。红砖不再只是城市和历史的底色,而是成为艺术的载体发声。高博峰的砖刻艺术,既是对在地文化的艺术拓新,也将是城市文化诗意的传承与表达。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