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7-16 20:42:13 来源:光明日报
同心放眼三言联(隶书) 陆维钊
1963年,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开书法教学之先河,建立了史上第一个书法篆刻专业,迄今已整整六十载。一甲子以来,中国高等书法教育之薪火在几代书家的共同努力下,逐渐播撒到全国各大高校,不断发展壮大,如今已蔚为大观。7月11日,“书学之路——中国高等书法教育六十年”成果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开幕,会同百余家高校书法专业,囊括诸位先师、当代名家校友共360余件作品,六十年来中国书法教育的艺术文脉与筚路蓝缕在此展现。
辉煌甲子 成果汇聚
走进一楼序厅,立即被左右排列的8个展牌吸引视线,展牌上印有潘天寿、陆维钊、沙孟海等八位先生的重要思想,其中既包含民族艺术的使命责任,也概括做人为艺的理论观点。这八位中国书法历史上的巨擘就如同八面旗帜,引领了整个书法教育走过六十年。
序厅连接的1号厅中设有两个弧形展墙,集中展现了第一、二代书法家的风采。1号厅背后的圆廊是本次展览的一大亮点。走廊的一面是新中国高等书法60年建设年表,以时间为线索,清晰地梳理了高校书法学科和专业的发展脉络;相对的另一面,则是几十年来书法教育的珍贵影像资料——浙江美术学院的教学场景,第一、二届书法本科生的合影,1995年欧阳中石招收的第一代书法艺术专业博士生的照片,等等。这些中国高等书法教育的真实现场珍贵而动人。走过几十米的长廊,仿佛就历经了六十年书法教育的辉煌路程,感动也油然心生。
圆廊中还置有玻璃展柜,陈列着筹备高等书法教育的一些重要文件和批复,以及最具代表性的书法教育著作。这21本历经筛选的精华,各自有其价值体现,对一代代学者研究具有启发性意义,如沙孟海的论书文集,收录了他的学术文章和讲话发言,体现了其对书法专业学科建设的真知灼见;陆维钊的《书法述要》,虽薄薄一本却内有乾坤,在当时就已经带着学科观念来看待书法教育,影响深远;王冬龄的《中国艺术教育大系·书法篆刻》曾经是国家教委“八五”规划教材,数年来不断再版,具有广泛的社会传播力……展柜上还一一附有书评,便于参观者更好地理解其精妙所在。
高校同心 放眼当代
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华文化伟大复兴步伐加快,中国书法也被社会和学术界不断重视,高等教育规模持续扩大,各高校书法专业和学科向多元化、特色化不断发展。本次展览邀请了近80所高校,共同展现中国书法教育六十年发展历史和当代优秀成果。在6、8、9号厅中,以开设专业的时间为序,对这些学校的历史沿革、发展现状、招生情况、师资概况,依据时间跨度进行了汇总,每个学校选出三至四幅当今最出色的一线书法教育工作者的作品来展示,覆盖全国,既全且广。这些来自不同年龄、不同地域的艺术家作品,体现着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达方式。
“全国有过高等书法教育的院校共271家,目前还有210余家,主要分为三类:美术院校、综合性大学和师范类学校。本次我们选择了最具代表性、人才培养成果比较突出,以及在创作研究方面比较显著的一些高校,让他们对自己的历史进行了一个很好的梳理,大家共同配合,经过约一年半时间的努力,才呈现出这次展览。”策展人、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沈浩介绍道,“1号厅展墙上陆维钊先生所书的‘同心干 放眼量’几个大字,雄强有力,正是这次80所高校共同配合、协力做展的合作精神的集中表达。”
活化出新 面向未来
本次展览还得到了中国美院历届校友的支持,特设“书学之路——中国美术学院书法专业创办60周年校友展”。这些优秀的校友离开学校以后,在不同的领域、不同的岗位不断努力,各自取得优异的成绩,成为中国书法艺术弘扬的主力军,共同托起了国美书法辉煌的六十年。
六十一甲子,风华正当年。2022年,国家学科专业目录调整,书法与美术并列,在艺术学门类的艺术学一级学科下招收理论研究人才,同时在艺术学门类的专业学位中招收美术与书法硕士、博士研究生,为书法学科和专业在新时代的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新的有利条件。在谈及对今后书法六十年的希冀时,沈浩说道:“我们现在梳理得越清晰,未来的目标也就越明确。书法教育,不仅要培养能够创作出优秀艺术作品的专门人才,更重要的是培养出具有创造能力的人。我们要了解古代的书法传播历史,更要知道如何利用新的载体和话语体系,培养新的人才,把传统艺术进行当代活化,不断传播出去。之后的六十年我们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传统艺术在今天的社会中一定会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书法教育不止于技艺学习,更是中国人心志意兴之传承,书法之传习始终与古人相往还,与先贤共吐纳,与伟大作品相契相知,与千年传承绵延一体。六十年过去,我们回溯初心,展望未来,视野更加阔大,理路更加分明。”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高世名表示,要将书法教育建设为一种“艺理相通、道术相济、学养相成”的通人之学,一种“身心发动、情意直观”的本源之学、生命之学。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643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