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展览资讯> 正文

张杰: 山水和城市的交错观看

时间:2023-6-18 21:14:38  来源:中国当代艺术网

城市梦(油画)  250×600厘米  2022年  张杰

   近日,“交错的目光——张杰油画艺术展”在天津美术馆开幕。展览分为“观·影、观·察、观·众、观·城”四个主题板块,展出的100余件作品系统性梳理了油画家、重庆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美术学院副院长张杰从自然山川到城市人文,从生态风景到都市景观,从油画语言研究到新视觉的探索,不仅展现出丰富时代风貌,也体现了当代艺术家的人文关怀。在张杰的绘画实践中,自然性与隐喻性、人文性和景观性共同构成了风景的辩证结构。他以一种交错的观看融合自然、城市与众生,在保持其秩序感的同时,通过对意象的超越,实现风景的位移。

   在张杰的自然风景中,“光影山水”和“印记山水”构成了两个主要序列。“光影山水”呈现出从形式语汇的探索到观念建构的过渡性特征。从1998年的“光与影”到2008年的“升”“天机”系列,形式语汇基本确立,画家注重表现“蓝”的渐变与“白”的光影特质。到2010年的“大地颤音”“大地畅想”“大地之源”系列,创作者通过建立形式的节奏感挖掘山水内在的氛围,比如对材料肌理感的保留与对“点、线、面”的音乐性表现。此后,“光影系列”开始沿着观念建构的方向迈进。一方面,画者通过在标题中融入传统山水画中的“时间意识”,为状物提供参照,描绘世界于有无之间;另一方面则将传统诗词引入山水,追求诗画相融的文人意境。总的来说,在“光影山水”主题创作中,张杰通过悬置自然的虚实性,在图像与形式、文本与观念之间,建立一种观“影”的现象学。

   在“印记山水”的风景创作中,颜色直接与感官对话。张杰通过“赋形”到“赋意”的转向,实现了山水由自然性到隐喻性的位移。在2006年至2007年创作的“飘逸的绿”“漂浮的绿”“洒落的绿”“绿色印迹”系列作品中,创作者由对“绿”的关注出发,探索了一系列“绿”的印记,并建立了两种“形”与“色”的关系:相融,呈现和谐感;独立,制造距离感。

   在以上两个山水序列中,“光影山水”反映出画者从挖掘笔法形式感到探索风景现象学的过程,强调的是自然山水的无形之状;“印记山水”则通过对色彩的社会建构,挖掘山水的隐喻性与反思性,从而回应人类社会进程中的生态问题。如果说,从“光影山水”到“印记山水”的转向提示了风景从自然性到隐喻性的位移,那么在接下来的“城市风景”主题创作中,人文性与景观性交织,在风景意向中自然过渡到城市的同时,也在显现与感知风景的方式上,实现观看的位移。

   从总体上来看,对城市风景的描绘在张杰的创作中呈现为较为明显的四个阶段:在多元化的探索阶段(2000年以前),“城市”多呈现为俯瞰视角下无细节的全景,如1999年的“大地系列”主要通过笔触和色彩来建立抽象语汇的秩序感。在2010年至2011年间,其对城市的观看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城市与“山林”相携而现,城市元素相继出现在画面中。直至2014年,艺术家将目光聚焦于“城市要素”,开始更加深入地探索特定地域元素的景观化表达,都市景观与标志性建筑成为主要的描绘对象。这些作品以宏观视野呈现楼房与建筑的中景,却用一种近似“调性主义”的手法营造松散、写意的整体氛围:当景观的清晰性被模糊性所代替,画面的想象空间便被唤起。

   画面营造的效果中夹杂着观者的微妙情绪,隐隐包含着画者的怀旧与忧伤。或许,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剧,山林终将隐去。而张杰却通过这些带有魔幻气质的城市图像提醒着我们,即使城市是一种梦境,也要收集那些消失了的风景。

   自2017年开始,城市风景的主题化成为张杰的创作重心,其中既有对以楼房为主体的“城市”主题的延续,如“空城记”系列;也有以特定群体为对象的符号化呈现,如以老年群体为代表的“空巢记”系列、以农民工群体为代表的“城市梦”系列和特定医护人员为代表的“红色记忆”系列等。在这些丰富的场景中,大众作为城市现代化进程中的主体,共同构筑了城市、时代与众生之间的场域。

   由对以上创作的历时性梳理,可以看出张杰“城市风景”创作中的重要转向。在超越绘画本体的感官维度上,创作者前期对城市的描绘往往是“有距离”的观察;而后期则浸入城市之中,不再局限于眼睛的观察,而是沉浸于具体叙事场景的、整体感官的调动。也正因如此,“城市风景”主题创作实现了由“无声”至“有声”的跨越。

   诚然,从绘画本体层面的突破到主体感官的跨越,张杰的“城市风景”也实现了情感的位移,即从一种保有距离的疏离感转向体验和见证的亲近感。艺术家也从一个记录城市变迁的观察者化身为一个关注大众且饱含情感向度的共在者。因此在他的“城市风景”作品中,我们既能体验到情怀上的追忆感,也能借由画者与城市之间建立的主动性,体味到一种“有效的”亲近。

   从风景意象层面来看,自然山水和城市景观无疑构成了张杰绘画创作中的两个重要向度。然而,画者对二者的认知并非线性的递进,而是体现为一种辩证的交织,形成一种交错式互看。如创作于2017年的“空城记”系列和2012年“破碎的风景”系列中,“两山一水”视看方式的借用——画者以“山水”的视角看城市。再如2020年的“追梦人”系列中,画面中“地面标线”所营造的构成感与2011年“被切割的风景”系列中线条切割的形式表现力相得益彰。

   可见,山水和城市在张杰的绘画中并非两种纯粹意象的呈现,而是两种视域的辩证交织。当下,我们不断期待绘画能重新找到一个观看世界的入口,张杰的创作无疑提供一种很好的启示。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