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非遗如何“飞入寻常百姓家”?

时间:2023-6-11 20:33:03  来源:中艺网

  绍兴6月10日电(记者 项菁)6月10日是中国第七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作为中华灿烂瑰宝,多年来得以系统性保护之时,也从“养在深闺人未识”到“飞入寻常百姓家”。

  来自民间的非遗,如何融入民众生活,与人民共享?

  棕编、刀画,草塔抖狮、诸暨西路乱弹,陶朱公茶饼制作、同山烧鸡尾酒调制……当日,记者走进浙江绍兴诸暨西施故里“非遗集市”,除了静态展出的非遗作品,多种传统非遗项目接连上演,市民、游客围观点赞,另一旁,丰富的非遗“衍生”新玩法吸引了不少年轻人“打卡”。

  这场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俱全的“非遗盛宴”,让“90后”围观者俞则宇沉醉其中。

  “第一次制作茶饼,这种沉浸式体验非常有趣,也很有意义。”俞则宇受访时直言,“以前对制茶技艺了解不多,自己动手后才发现,制茶需要这么多功夫,有很多学问。”

  在俞则宇看来,非遗不能“束之高阁”,而要“可触可感可玩”。

  非遗工坊或是一扇窗口。在10日诸暨召开的“越享生活 暨艺传承”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绍兴市主场城市(诸暨)系列活动开幕式上,对首批浙江省级非遗工坊、首批诸暨市级非遗工坊进行授牌,涉及绍兴黄酒酿制技艺、嵊州竹编等非遗项目。

  记者了解到,今后,这些非遗工坊将融入研学游、技艺培训、文创开发等,和民众共享“非遗世界”。

  作为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绍兴非遗保护已有20载,非遗资源普查线索超20万条。绍兴市文广旅游局副局长葛建民在现场介绍,这些年来,当地不断完善制度机制、夯实保护体系、搭建传承载体、加强传播弘扬,助力非遗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从活动举办地——诸暨看,当地正探索“非遗+旅游”“非遗+节会”“非遗+演出”等新业态。“我们致力推动非遗融入现代生活、展现当代价值。”诸暨市副市长高嵩说。

  让非遗走进民间,就要尝试转换形式、投其所好,以更加接地气的方式,让大家“触手可及”。诚然,非遗凝集了民间智慧,传承老手艺与拥抱现代化之间也应保持平衡。

  “可以从产品类别上进行创新。”“棕编技艺”浙江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寿新灿专注棕编60多年,他告诉记者,棕编产品经历了从农业棕衣、棕绳、斗笠披风等日用品到棕龙、棕鹰、棕马等艺术品的转变,“现在可以多做一些创新品,让棕编‘回归’日常生活”。

  时尚的棕编手提包、成套的棕编健身锤……寿新灿在非遗集市上展出了多款“国潮单品”,形态各异、编法不一,“商品既不能丢掉非遗底蕴,也要够实用、够新潮,再借助网销、直播等新手段,‘圈粉’更多年轻人”。

  让非遗“飞入寻常百姓家”,美食也是一种亲切的载体。其实在“非遗圈”中,就有臭豆腐制作技艺、柯桥豆腐干制作技艺、道墟蒸羊肉技艺等大量美食类非遗项目。它们来自民间,也润泽民间,经过不断传承创新,“舌尖上的文化味”必将收割更多“新老粉”。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