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中国现存最早《茶经》展示茶文化典籍

时间:2023-6-10 22:45:09  来源:中艺网

  北京6月9日电 (记者 应妮)国家图书馆(国家典籍博物馆)主办的“茶和天下 典籍里的茶”展览9日向公众开放。该展是国内首次大规模集中展示茶文化典籍的展览,从典籍的视角出发,全面展示中国茶文化,让观众可以在珍贵典籍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里“品”茶香书韵,共赴一场“茶”与“书”之约。

  茶文化既活在当下,人民的生活里,又载于浩瀚的典籍中,成为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展览共分为“茶之源”“茶之饮”“茶之道”“茶之政”“茶之路”五个单元。

  “茶之源”溯源茶树的起源地,详细梳理了“茶”字演变、“茶”世界读音的中国元素等内容,展现中国作为茶文化的发祥地与传播中心的深远影响。

  “茶之饮”单元以朝代为轴,延展至茶的制作工艺、饮用方法及茶艺茶俗等内容。观众可以了解生食羹饮、煎茶法、点茶法、瀹茶法等各个时期不断推陈出新、演变发展的饮茶方式,以及龙凤团茶、斗茶、分茶等茶的制作工艺和茶艺茶俗,体味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世界观与谦和礼敬的价值观。

  “茶之道”升华主题,重点介绍数千年来中国在“茶”中积累的丰富的精神体悟,深入到诗词、绘画、书法、宗教、医学等诸多领域,如苏轼利用多种形式的著作记录茶史并亲自参与茶事、诗僧皎然阐述茶道、李清照与赵明诚“赌书消得泼茶香”等耳熟能详的人物与故事,历代广为流传的与“茶”相关的典故,让观众领略到以茶敬客、以茶敦亲、以茶睦邻、以茶结友的人文精神。

  “茶之政”说明了茶叶生产大规模发展、饮茶风气普遍形成后,官府逐渐建立的完密的茶业生产和流通的管理制度,显示了茶课在我国古代国家财政中的地位,观众可以在这里看到“茶马互市”的最早记载。

  “茶之路”则厘清了中国茶叶对外传播的多个主体路线,通过古代丝绸之路、海上茶路、茶马古道、万里茶道,乃至“一带一路”,展现中国茶和茶文化的输出深刻影响着亚、非、欧、美洲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生活习俗、审美趣味、贸易格局与政治进程,在推动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人类社会进步发展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展览展出国家图书馆馆藏珍贵典籍60余件,如宋咸淳九年(1273)《百川学海》本《茶经》,是现存最早的《茶经》版本,也是现存《茶经》版本的祖本;宋徽宗赵佶所作唯一一部皇帝御制茶书《大观茶论》;清文津阁四库全书本《宣和北苑贡茶录》,底本为《永乐大典》本,比其他传世版本增加了插图与注释;英文版初版《中国茶乡之旅》(A Journey to The Tea Countries of China);载有“茶马古道”商贸繁华的《果亲王西藏日记》;与中国唐代陆羽的《茶经》、日本荣西禅师的《吃茶养生记》并称世界三大茶书经典的《茶叶全书》(All about Tea)初印版本等。

  国家图书馆主办的“年华易老,技·忆永存——第五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成果展映月暨中国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项目传承人记录成果特展”系列活动同日拉开帷幕。活动以国家图书馆为主会场,邀请全国220余家各级各类图书馆进行联展联映,同步结合M地铁·图书馆主题活动在地铁车站向公众进行宣传展示。

  特展中展映的68部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名册项目影片,全部来自非遗记录工程——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中的代表性成果。其中包括2022年我国最新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以及较少进入公众视野的羌年、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麦西热甫、中国活字印刷术等项目。

  活动将通过线上线下同步开展,展览展映活动将持续到7月9日。“茶和天下典籍里的茶”展览将持续3个月。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