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中国书法之道器及其流变》新书发布会在京举办

时间:2023-6-6 22:52:20  来源:文旅中国

   6月3日,知名学者,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辛的《中国书法之道器及其流变》新书发布会在北京崇贤馆举行。中国艺术研究院原院长连辑,中国美术出版总社原总编辑、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林阳,中国建设报社总编辑、北京大学党委宣传部原副部长王浩雷等文化艺术界人士出席了发布会。大家对中国书法、文人书法和国学经典的概念与融合等主题,分享了自己的见解。

   《中国书法之道器及其流变》是张辛教授40多年来从事专业学术研究和教学之余,陆续发表的一些关于书法的讲稿、短文、书序之类的结集。书中,张辛抽丝剥茧,沿着中国文化的发展脉络,不仅将多年来对中国书法道器论及其流变的研究铺展开来,还详细讲述了其对中国书法起源论和碑帖学的研究,是一本从中国书法的起源到中国书法独特的精神内涵、从中国书法的文化与社会功能到中国书法的流传与海外影响,全方位展现中国书法的文化意义、精神内涵及其发展演变的作品。

   张辛说,书法是关于汉字书写的艺术,是中国文化的典型和文化DNA。“我在专业教学和学术研究之余,因性情所好而进行的书法教学和研究有一个明确的基点,就是从中国文化的高度来考察书法艺术。中国汉字从实用到成为书法艺术,这在世界两千余种民族文字中是绝无仅有的。因此,要认知书法,必先通中国文化,先通国学。”

   张辛认为,中国书法历史性地选择线条作为其形象组织和主要表现手段。礼者,理也。理即纹理,条理,肌理。肌理是事物的内在的和共性的构成。肌理非他,正是线条。于是线条就具备了三大特质:1、内在;2、简;3、自由。于是,书法选择了线条,用内在的肌理,抒发内在情感,表现内在心灵。

   张辛介绍,书法既然选择了线条,因此书法不是造型艺术,书法表现不是力度、张度、重度、强度,不是外在感官刺激,不是苦怪粗野,而是文、美、雅、真,体现的是温和的力量,是从内部发生的感动人的力量。书法实践不仅仅是在心情娱乐,更在德性修养。书法是修养心性、提升生命境界之重要而适中有效的方式和途径。至于书法之器是指书法的技术,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工具,一是使用工具的方法和手段。工具至简,即笔、墨、纸;手段至简,无非是笔法;点画、结字、章法。简单展开来,就是中锋运笔,有藏有出,“笔笔还其本分”;点画坚实,笔墨老到;结字要“背字形”(米芾语),把“晋唐人字一一录出,时相参取”(董其昌语);章法要行气贯通,气脉相连。于是中国书法的审美价值和理想境界终于可以实现:整体和谐,多样统一。

   张辛认为,书法评判的标准无非二字:一是文,二是古。文不文见修养,古不古见功力。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