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5-26 22:25:07 来源:中国文化产业网
“中华书道 道亦尊法”
———青年法学家、学者、书法家唐从祥的书法思想
中华文字起源甚早,将文字的书写性发展到一种审美阶段是在融入了创作者的观念、思维、精神,并能激发审美对象的审美情感,也就是中华文字真正意义上的书法的形成。有记载可考者,当在汉末魏晋之间(大约公元2世纪后半期至4世纪),在书法的萌芽时期是在殷商至汉末三国,文字经历由甲骨文、古文(金文)、大篆(籀文)、小篆、隶(八分)、草书、行书、真书等阶段,依次演进。书法的书体形成时期是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成熟,从此书法艺术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由篆隶趋从于简易的草行和真书,它们成为该时期的主流风格被官方认可并采用,书法的功能展现在官方文献的编撰,公文发布以及书信往来等领域,于是在碑刻题记等方面也得到拓展,从信息载体成为一种艺术表达,被历代书家展示。
自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出现使书法艺术大放异彩,他的艺术成就传至唐代倍受推崇,由于历代书法家蜂拥而起,如唐代的虞世南、欧阳询、楮遂良、颜真卿、柳公权,宋代的苏东坡、黄庭坚、米芾,元代的赵孟頫,明代文徵明、唐伯虎,清代的何绍基等书法大名家,不断传承与发扬并影响至今。他们在书法造诣上各有千秋、风格多样。中华书法的历史与文化文明紧密相连,在发展千年的书法艺术与现代文明出现了相互交融的时期,对于传承与发展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责任,文化的复兴需要弘扬中华书法的传统经典。唐从祥学习书法中提出弘扬“中华书道,道亦尊法”的书法思想。
“传承晋唐遗风,书写传统经典。”唐从祥遵循书道之源。唐从祥,名驳虎,又名宗祥,字景瑞,号玉屏山人,生于眉山(三苏故里)洪雅,是宋代政治家、文学家田锡故里(为表其功绩司马光、范仲淹为其撰写墓志铭);明代进士张鹏家乡,现为中国法学会会员,华人书画艺术家协会会员,作为80后的青年书法家、法学家、学者,一直保持着爱好书法与文学诗歌写作,2017年拜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黄常纬先生为师,学习格律诗词创作。
近年唐从祥在国家级学术期刊发表关于法学、历史、文化、教育等方面的论文,2021年获得国家级学术期刊《百科论坛》学术论文一等奖,《论田锡政治家、文学家》发表在国家级学术期刊《海外文摘》,系第一个全面论述田锡是文学家、政治家的学者,《论田锡军事理论》论文首次发表在中国外交部主管《国际公关》等,唐从祥律诗《祖国统一》2021年“长江文学奖?三等奖”,诗歌作品选登广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管的《诗词报》,唐从祥在工作过程中不忘自己的书法爱好,坚持学习颜真卿、柳公权楷书,学习二王,赵孟頫等名家的杯贴,吸取古人的笔法“以古为师,尊道守法”,也慢慢形成自己的风格,唐从祥的榜书书法大气磅礴,厚重沉稳,传承经典,创新寻道,在古迹名胜留有墨迹,坚持书法艺术服务社会,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唐从祥的座右铭,在学习书法艺术中,唐从祥认为书法技术是表,而文化的内涵才是根源。唐从祥在书法创作中遵循“二八定理”,百分之八十的时间是用来练习,只有百分之二十的时间用来创作。书法也如练习功夫,俗语有“练武不练功,到老一场空。”如没有把基本功练好,一味追求个性化,也就失去传统的根基,传承与继承是第一位的功夫,而创作上基本功上的功夫。2022年唐从祥为纪念明代新都状元杨慎创作书法“状元及第”、“光耀文魁”、“状元故里”,2023年为扬雄故里宣传扬雄文化而创作“圣人遗风”,2023年因受天府书院院长之托而题“天府书院”,受四川大学新疆校友会之托而题“巴山蜀水”等,这些作大气浑厚,稳重内敛,正气凌然。正如唐从祥所说艺术之外的就是个人的修为,包括文化与艺术的修为提升,是平时的沉淀与历练的过程,书法艺术是建立在书法技艺之上的人格魅力与思想境界的提升,作为书法家要本着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初心,坚持大众利益优先,个人名利在后的精神,艺术需要有思想与文化的高度,书法艺术是外在的表现,书法艺术之外的功夫是不断修炼自己。
唐从祥认为在技术之上的才是艺术,而技术并不是真正艺术,艺术需要技术与技术之外的内容。书法家需要具备很多能力,会写字还是基本功,更需要文化的内涵与思想的升华,艺术不能仅仅停留在技术的层面,更需要展示创作者综合体现,更不能脱离时代与社会。书法随着时代的发展,也产生了必然的变化,书法从之前的基本信息载体功能出现了多种形式的艺术表达,而最根本的还是需要有最基本的审美判断与价值观,遵守历史以来中华民族约定俗成的规范,让书法艺术一方面传承古人之优秀方面的同时,不断提升我们的审美能力,更好服务社会与大众,将艺术滋润我们的心田,只有把艺术生根于生活之中,生根在社会文化发展中才有生命力。唐从祥希望在传承与发扬传统书法中寻书道之正道,尊书道之正道,将“中华书道,道亦尊法”的思想弘扬。
(文章编辑:马超,图片来源:西蜀唐驳虎)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643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