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乡贤共话强国情丨中国国家博物馆原副馆长陈履生:海外华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依赖,是身处异国他乡的精神支撑

时间:2023-5-16 21:03:08  来源:江苏学习平台

  故乡,是艺术家们源源不断创作的重要源泉。陈履生从小生长在镇江扬中,他的认知、价值观、生活习性,几乎都和扬中有着紧密关联。

  陈履生生活的年代,扬中没有博物馆,审美教育基本缺失,但学好中国文化,是他从小就有的观念。幼时物质匮乏的状态,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陈履生的品格和精神。因此他在1985年到北京工作之后,始终怀念过去的一切。

  而今,陈履生见证了家乡的飞速发展。1998年,他在扬中建立了第一座博物馆——油灯博物馆,到现在,江苏的博物馆“成群结队”,品类繁多,陈履生说:“我想,这就是社会的发展,这就是地方政府对于文化的重视。”

  乡贤文化是中国独特的一种文化形态,乡贤对家乡发展作出贡献,是一种文化传统。2020年,陈履生回到家乡扬中新坝镇新治村,在村委会的旧址上建了陈履生博物馆,这里远离城市中心,藏品都是裸展,展品“触手可得”,满目皆是乡村原色,“我建立的这个博物馆以教育为中心,免费对外开放,所以吸引了很多学生,尤其是我们和一个小学紧密结合,我给他们设计了专门的课程,从陶艺、木工、竹编、印染,包括剪纸、书画、篆刻等多个方面,让很多学生在我们博物馆中获得审美的体验,更重要的是一种动手的能力。”

  未来,步履不停。陈履生还打算在扬中建其他类型的博物馆,现在手头上正在筹备的是鱼文化博物馆,呈现扬中的历史文化以及长江渔业的发展。

  “不管你走遍天涯海角,不管你是在美国、在英国、在法国,今天我们在很多华侨身上都能够看到一种精神,他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依赖,是他们在异国他乡的精神支撑。”陈履生语调沉稳而坚定,自从业以来,他一直致力于让优秀的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出国门、走向海外,“文化只有在交流互鉴中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我自己竹器博物馆的4件竹器藏品已经去往英国曼彻斯特博物馆展出,我要向海外介绍江苏扬中,推广中国。”

  这是陈履生第二次参加江苏发展大会,三届以来,他看到了江苏的巨大变化。家乡在变好,这也是所有在外的江苏人的美好期待,“通过江苏发展大会来赋能江苏的发展,我想这是这次大会的使命,也是我们所有与会人员共同努力的目标,希望大家共同协力,能在江苏发展大会的基础上贡献自己的光与热。”

【陈履生说中国式现代化】

  就我个人而言,江苏的现代化发展重要的是要保持我们的江苏的特色,城市建设公共文化服务都有自己独特的一个方面,发挥我们的历史文化资源,既要在保护中传承,也要在传承中发展,让现代化的建设在相互的呼应中显现出各自存在的价值。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