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视点 | 陈履生:博物馆设计要以人为本,摆脱世俗的流行风气
时间:2023-4-27 21:22:52 来源:大河美术
4月19日,中国国家博物馆原副馆长陈履生在参观某地市级博物馆时发现,该博物馆存在设计美感不足、千馆一面,声光电设备成摆设,以人为本未落实等问题,而这些问题也是目前国内很多地市级博物馆存在的突出问题,应该予以重视。于是,他将这些问题公布到了个人社交平台,引发网友的关注。
博物馆设计要以人为本,体现历史的厚重感
从陈履生发布的视频可以看出,展厅内四面透明的文物展柜,显然是为了方便观众全方位欣赏文物而设置。可是两个独立展柜之间的距离却设计得较为狭窄,不太方便观众从中间通行或围在四周观赏展品。
陈履生发布的视频截图
而在展厅的另一个角落,木质展墙和地面有1米多高的距离。“如果将这一部分空间也设计成木质墙面,不仅可以增加展线,还可以杜绝一些公共安全问题。”陈履生说:“这样的设计暴露出了设计者不懂博物馆的基本规律的问题,我不理解设计它的用心和用途!”
陈履生在视频中指出,展陈设计要合乎基本规律,不能为了形式而形式,不能为了形式而影响公共安全,不能为了形式而花冤枉钱。他说:“博物馆以人为本,不是说而是做,做就必须专业。而现在不少美术馆、博物馆,还或多或少地存在布局不合理、缺少个性、缺少设计、缺少规划、缺少统筹等问题。”
博物馆展厅现场
陈履生觉得,博物馆的美感应优于一般的公共文化场所,设计要有历史的厚重感,要有自己的品味和品格,而不应该是千馆一面。他说:“目前,博物馆展厅设计已经是同质化的重灾区。展厅的展陈和装饰的适度很重要,应该摆脱世俗的流行风气,博物馆的色调应该是高雅、和谐、悦目,重要的是不能俗。万般可医,唯俗不可治。”
数字化时代,莫让沉浸式体验变沉默
中国“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推进博物馆等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和数字化发展,发展线上数字化体验产品,发展沉浸式体验等新型文旅服务。
随着我国各地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的不断深入,数字化为观众提供了走近、了解、感受文化的丰富手段,让观众可以获得集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于一体的综合性感官体验。
与此同时,数字化时代对文化的传播方式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不少纪念馆、展览馆、博物馆虽然运用了现代化声光电技术,但却缺少互动项目,有的甚至成了摆设,难以让参观者产生情感共鸣。正如陈履生所说:“声光电设备在很多博物馆里已成为标配,但不少展馆存在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当花巨资构造的声光电设备成为摆设,博物馆应引以为戒!”
博物馆展厅现场
“目前,很多博物馆都存在实景装置多、展板多、图片多、展出文物少的情况,事实上,博物馆还是应更多地用文物来说话。沉浸式也好,数字化也好,实际上都是一种展陈方式,文物和文物背后的文化内涵永远是最重要的。”陈履生坦言。
陈履生的观点赢得了众多网友的拥护。一位名叫“袁野4656”的网友评论道:“博物馆的展陈方式,应该以文物为主体,因为文物是博物馆的核心价值。”
编辑:郑广伟
统筹:彭彬
审核:彭彬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