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光与影之间,“遇见”内蒙古——简评“内蒙古印象”摄影展

时间:2023-4-19 20:11:58  来源:中国艺术报

  延续不断的山岭、一碧千里的大草原、苍茫的戈壁沙漠……在光与影之间呈现出内蒙古昂扬向上、感恩奋进的万千气象——伴随着悠扬的马头琴声,在北京春光明媚、万物勃发的美好季节,由中国美术馆、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共同主办的“内蒙古印象”摄影展亮相中国美术馆。展览荟萃的117幅摄影佳作,汇聚成一条通道,开启了一段让公众认识内蒙古、感受内蒙古、爱上内蒙古的“遇见”之旅。

  如诗如画的壮美

  内蒙古犹如一匹奔驰的神骏,横越中国北疆。这里的茫茫草原、浩浩河湖、苍苍林海、绵延青山、浩瀚沙漠,“遇见”摄影家的镜头,自然被记录为广袤内蒙古多姿的自然景象、醉人的壮美风光,更被记录为祖国正北方山水林田湖草沙的协奏齐鸣。

  春天,兴安杜鹃漫山红遍;盛夏,锡林郭勒百花争艳;金秋,秘境阿拉善驼铃声声,大漠胡杨让人流连忘返;寒冬,呼伦贝尔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在镜头中,从原始森林密布的大兴安岭到中国保存最好的草原呼伦贝尔,从良田万顷的河套平原到神奇的巴丹吉林沙漠,从蓝宝石一般的火山天池到蜿蜒曲折的西拉沐伦河,光影中的内蒙古尽情展示着上天赐予这片土地的富饶与美丽:赵迎新在兴安盟科右中旗拍摄的《秋叶枫红》,展现秋日各色五角枫如同打翻调色盘一般令人惊叹的美;孙军于赤峰市克什克腾旗拍摄的《冬日晨曲》,更呈现出克什克腾世界地质公园类型多样的生态。

  很多摄影家如拍下《阿斯哈图奇观》的张放一样,以山为物象,创作出风格各异的春坤山、乌里雅斯太山、九峰山、乌兰哈达火山群……也有很多创作者,像在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创作出《小佘太秦长城》的史学军一样,痴迷于内蒙古的人文景观和名胜古迹,以侧光、逆光或特写局部与细节等手法,来反映内蒙古的历史积淀和变迁。

  内蒙古不仅有草原与沙漠,河流资源亦非常丰富,这里流淌的母亲河——黄河,以及莫日格勒河、乌拉盖河、黑河、额尔古纳河……对摄影创作者而言非常“友好”:大部分流经内蒙古的河流都蜿蜒曲折,两岸植被茂密,非常适合创作出优秀作品。在展览中,张世瑜拍摄的《黄河之水天上来》、李颖拍摄的《河水映蓝天》,以及祝宝钟创作的《落日额尔古纳河》,以广角镜头、长焦镜头或者航拍手法取景河道局部,表现弯曲宽广的河道,同时呈现河道环境的生态之美。

  通过镜头遇见内蒙古,众多优秀摄影作品把内蒙古的壮丽风光展现得淋漓尽致,于是,这里浩瀚的沙漠、汤汤的河流、壮丽的胡杨林,都在光与影的交错中,呈现出让人产生无限遐想的旖旎风光,留给观者“如诗如画”的“印象”。

  诗与远方的和美

  内蒙古之魅力,不仅仅在于草原与山川之间壮美的风光,更在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在这块辽阔富饶的土地上,多元文化交流互鉴,生态版图绿意盎然,北疆大地万物峥嵘……魅力无限的内蒙古是人们向往的诗与远方。

  此次“印象内蒙古”展览,已经成为春季北京的“网红”展览之一。在展厅入口,巨幅摄影作品《奔腾》成为展览期间游客争相合影的“打卡地”。作品中表现的蒙古马,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马种之一;特殊的物种基因、严酷的生存环境和遗传的多样性,造就了蒙古马耐寒、耐旱、耐力强的特殊属性,“吃苦耐劳、一往无前、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蒙古马精神,更成为内蒙古各族人民的精神象征,并深深扎根于各族人民的奋斗历程中。

  展览之“出圈”、摄影之高度,也在于角度的捕捉与图像的经营。展览作品、袁广明取景自全国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县级市——呼伦贝尔市根河的《孔雀开屏》,就是鲜明一例——一棵棵高大的松树就像一朵朵盛开的鲜花,更如同一个个精神抖擞的士兵,让它不但出现在各类观众的“朋友圈”里,也出现在北京市五四大街、美术馆东街等街道上,成为对“印象内蒙古”的突出“印象”。

  在展览中,同样留给观众深刻“印象”的,应该是众多反映人与动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动图景。薛新玉的《温馨的牧场》、包长明的《快乐家园》、额博的《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梅长华的《牧马晨歌》、杜文光的《舞动的草原》,展现连绵起伏的山峦,开阔平坦的草地,蓝天、白云、骏马、牛群,共同演奏出一曲悠扬高远的草原牧歌。巴义尔的《黑牛穿越》、张德山的《草原牧歌》、张全利的《骆驼骑手》、陈桐的《牧马人》、郎立兴的《驯鹿人家》等作品,更注重动物与人的互动场景,那些或觅食或转场的景象蔚为壮观。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郁青拍摄于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旗的《冬日的美丽》,月光、草原、河流成为满幅的色阶不同的“光亮的蓝”,四匹骏马在这个神秘的场景之中觅食休憩的场景,美得令人惊心动魄。

  高质量发展的善美

  高明久的《云海之光》拍摄云海之间的高压电线,胡晓阳的《旧貌与新颜》让绵延的山岭与一眼望不到边的风力发电机组进行“对话”,张挨维在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的所见所摄更为直白——《大漠奏响光伏乐章》 ……内蒙古之美,还在于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这里“风”“光”无限好,“粮仓”“肉库”“奶罐”“绒都”名副其实,“草原丝绸之路”和“万里茶道”穿越历史烟云,在“一带一路”“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中写下浓墨重彩的华章……“印象内蒙古”也因而展出了很多反映自治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佳作。

  钱自余拍摄赤峰市高铁站修建时的《焊花绽放》,纪恩泉拍摄列车进出二连浩特市谱写出的《丝路新篇》,王正与孟和朝鲁共同聚焦了内蒙古奶业,《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与《液态奶生产基地》都呈现出新时代内蒙古畜牧业的新发展……在流光溢彩的镜头下,内蒙古诸多城市发展蓬勃、经济活力奔涌、民风民俗淳朴,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定格向善向美的呈现发展印记,更捕捉了时代的脉动。

  有人曾说,没有反映历史变迁的照片,就像一个家庭没有自己的相册。“印象内蒙古”展览在呈现壮美的自然风光、和美的人文生态环境的同时,更侧重呈现出当代内蒙古高质量发展的善美之势,记录了新时代内蒙古广袤大地上的美好图景。“印象内蒙古”,在变幻的光影中,浓缩了内蒙古人追梦的汗水;在精彩瞬间里,定格了新时代内蒙古多彩的时代华章。

  内蒙古当代摄影工作者们,用火热的激情、家乡的眷恋,用独特的眼光、娴熟的技能,用梦幻的光影、斑斓的色彩,展现内蒙古的“壮美”“和美”与“善美”,同时也在光与影的“遇见”中,把一个个内蒙古故事介绍给世人,留下“无人不道看花回”的“印象”。

  (作者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报社副社长)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