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4-19 20:06:39 来源:中国艺术报
在全国第三届老年书法作品展览入展名单公示后,来自浙江省天台县的陈悦铮“刷屏”了,她65岁学书法,98岁时以小楷入国展,成为书坛真实不虚的励志版。杜甫说“老年花似雾中看”,百岁老人还能写得一手精湛的小楷,这需要的不仅是书法功夫,还需要好的体力和目力,从中亦见书法之于人的精气神有极大帮助。
“读书真事业,磨墨静功夫。”书法练习能去除人的浮气、躁气、粗狂之气,从而静气养心,自然养性。皎然诗云“浊醪不饮嫌昏沈,欲玩草书开我襟”,陆游也作诗称“病体为之轻,一笑玩笔砚”,都是强调书法练习既能排忧解愁、忘却烦恼,又能防治疾病、强身健体。刘熙载《书概》云:“学书通于学仙,炼神最上,炼气次之,炼形又次之。”他通过学仙的形象比喻,指出“神、气、形”在学书中的关系,明确指出书法的神采来自于书者的超脱精神。《黄帝内经》云:“静则神藏,躁则消亡。”书法能让人凝神静虑、专一不杂,故而能养神,提高人的修养,改变人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素质。
清康熙帝在《庭训格言》中教导子孙说:“人果专心于一艺一技,则心不外驰,于身有益。朕所及明季人与我国之耆旧善于书法者,俱寿考而身强健。复有能画汉人或造器物匠役,其巧绝于人者,皆寿至七八十,身体强健,画作如常。”这是说从事书法要专一且能久久为功。陈悦铮虽然是65岁学书法,但任何时候学书都不晚,她数十年如一日的临池不辍,“有乖入木之术,无间临池之志”,这样既能延年益寿,又能书艺有成。何乔璠在《心术篇》中说:“书者,抒也,散也。抒胸中气,散心中郁也。故书家每得以无疾而寿。”这也验证了那句老话“寿从笔端来”,道出的正是书法与养生之间的关系。启功先生也有诗应和道:“书画益身心,有乐无烦恼。”
由于书法讲究笔力,是一种力的形式。这种“力”是“三力”合一:一是周身处于书写状态的生理力,执笔、运笔需要指、腕、肘,甚至全身发力;二是在协调生理力的基础上要注重精神力的发挥,要心无杂念,思维高度集中,心手两忘,进入到人书合一的境界;三是字有力感,要“有果敢之力,骨也;有含忍之力,筋也”,这两种力分别产生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可以说,这“三力”合一,是一个书者功力的体现,也是书者精神境界的流露。如此发力,可以说从心理到体能都得到了健康训练,自是有助于书者陶冶性情。
清代周星莲在《临池管见》中对书法的养生之道做了详尽的阐释:“端坐正心,则气自和,血脉自贯,臂自活,腕自灵,指自凝,笔自端。是臂也、腕也、掌也、指也、笔也,皆运用在一心”,这是说书法让人坐姿正确,脉畅心直,正所谓“身直则脉直,脉直则心直”。他又说:“静坐作楷法数十字或数百字,便觉矜躁俱平。若行草,任意挥洒,至痛快淋漓之候,又觉灵心焕发。下笔作诗、作文,自有头头是道,汩汩其来之势。”可见书法有养气、助气之功效。
梁启超在《书法指导》中说:“书法是最优美最便利的娱乐工具。一、可以独乐。二、不择时,不择地。三、费钱不多。四、费时间不多。五、费精神不多。六、成功容易而有比较。七、收摄身心。写字虽不是第一项的娱乐,然不失为第一等的娱乐。”所谓娱乐工具,那是由于书法在中国艺术史上被视作小道,是文人骚客的“余事”。然而,书法可以表达书者的情感和思想,即“书如其人”,因此书法便成为通往人性大道的必由之径。在这个过程中,书法所呈现出来的不只是给人艺术的享受,还对人的精气神大有裨益。
借用“美酒虽好,可不要贪杯”之说,书法练习虽对身体有益,但也要注意度的把握,过犹不及。赵壹《非草书》中有痴迷书法的记述:“专用为务,钻坚仰高,忘其疲劳,夕惕不息,仄不暇食。十日一笔,月数丸墨。领袖如皂,唇齿常黑。虽处众座,不遑谈戏,展指画地,以草刿壁,臂穿皮刮,指爪摧折,见鳃出血,犹不休辍。”如此学书写字,哪里还是第一等的娱乐?更谈不上养生保健了。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643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