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数字时代的设计之问

时间:2023-4-16 21:02:52  来源:中国文化报

   当下,知识传播型的传统教育方式面临挑战,未来全域型设计人才培养成为全球设计教育的新目标和新起点。在此背景下,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如何实现特色化、多元化发展?近日,在中央美术学院开幕的2023“未·未来”国际教育论坛在上,来自全球的专家学者通过对传统教育思想和模式进行反思,审视未来设计的新思维和新方法,未来设计教育如何通过大数据、深度学习、人工智能等多类型思维实现创造性建构?世界各地的设计大咖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面向未来,思变的教育尤为迫切

   在此次论坛举办的同时,中央美术学院还举办了“未·未来”系列展览。其中,“瞰·见”国际艺术设计院校教学成果展汇集了78所国内艺术设计院校、27所国外艺术设计院校、40余位院长对艺术设计教育的思考,展现300余个艺术设计课程与项目、600余份课程作品及100余份国内外优质毕业作品。“生态融合——北京媒体艺术双年展”“设计驱动创新机遇文献展”等展览也同期拉开帷幕。

   从展出的作品可以看到,随着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设计关注的对象更加广泛,信息设计、交互设计,包括智能设计、生态设计、服务设计等新兴领域不断发展,新的设计问题层出不穷。科技为艺术设计插上了翅膀,成为设计师创作作品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科技也为设计领域带来了挑战,如人工智能的出现,使得设计师面临失业的危险等。由此而带来的对设计教育的冲击也已然到来。

   “我们要立足当下,以超越性的思维能力和决心来推动今天的战略谋划与实践行动。我们能够共同感受到,在历史之变、时代之变、世界之变的关键节点上,新时代的中国教育,特别是高等美术教育应该思变、应变和创变。”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表示,当前,立足未来思变的教育比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中国美术学院院长高世名也表示:“各种各样微观和宏观的增强技术带来的危机已经近在眼前。传统的人文教育、审美教育、艺术教育都已经不够用,人类的知识与智慧遭遇到最大的挑战就是数字智能技术。”

   科技对于艺术设计以及设计教育的冲击已经显而易见。欧洲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设计学院客座教授尼尔·里奇认为,人工智能在设计行业中的作用是革命性的。“当前,人工智能已经能够产生和工作室一样好的设计,能够取代设计师、建筑师的众多设计工作。那么教育领域的未来又如何呢?以建筑行业为例,如果我们不需要那么多建筑师,以致建筑师的数量减少,那么,这将对建筑机构、对院校等造成一系列的影响。”

   主动求变,探索设计教育的迭代发展

   设计何为?设计教育又该走向何方?《连线》杂志创始主编凯文·凯利则对人工智能的产生抱有乐观的态度。他认为:“艺术家并不会因为人工智能而失去工作。人工智能可以快速生成二维与三维虚拟世界的细节,这意味着艺术家未来的角色将更能接近好莱坞的导演——他们可以指挥人工智能,并与其一起工作。人工智能机器人的最终目的是帮助人类成为更好的人。” 

   尼尔·里奇也表示,既然人工智能已经出现,教育界要做的就是鼓励学生有效地使用它,而不是禁止它。我国各个美术学院也在积极地调整设计教育的方式和方法,以期紧跟时代前沿发展方向,引领时代发展浪潮。“湾区艺术创新系统”是广州美术学院基于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以及广东高质量发展的内驱动力开启的新发展路径,是社会创新大系统的重要环节。广州美院希望借助该系统,可以实现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的有机融合,并探索学校艺术设计教育与国家区域经济社会创新发展路径,打造湾区艺术与科学、设计与产业、教育与社会,面向未来、共享共生、互惠互利的创新系统。中央美术学院在设计学科方面,以主动求变和超越未见的视野来进行迭代思考与创新,构建了战略设计、科技设计、社会设计、文化设计、产业设计和设计研究六大专业交叉型的新结构。

   此外,我国的设计教育也不再局限于独立实体的设计学院这一模式,还在向虚拟学院逐步拓展。当前,教育部启动了虚拟教研室的相关举措,为未来的虚拟设计学院提供了一个参照。在学术界也有相关的探索,如两院院士路甬祥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主持的重大咨询项目“创新设计发展战略研究”,有20多位院士和100多位专家参与,涉及发改委、工信部等多个部委,正式创建了虚拟设计学院的运行模式。

   交叉学科,但不能忽视传统设计

   今天,设计与设计思维越来越广泛地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设计经历了从装饰艺术到工业产品造型与定义、再到设计参与战略决策的转变路径,其边际和定义发生了本质变化,设计师的身份特征和社会责任也随之发生了转变。设计结果对受众的影响力在不断扩大,设计决策的语境也同样在不断扩大。广州美术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范勃认为,重新认识设计的对象,重新构建设计方法论,重新确立设计原则,是设计教育不断进步的基础和不可回避的路径。“不论是新工科还是新文科,交叉是必经之路,交叉是以个体和群体广泛需求为线索,打破学科界限,在细胞单元层面重新定义和构建新的能力体系。随着整个实体教育格局的快速变化,尤其是当设计学进入交叉学科目录以后,设计教育的挑战已经先后超越了专业艺术院校、综合性大学,乃至高等教育系统,形成了需求与产业倒逼引领的新态势。”范勃说。

   在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潘鲁生看来,虽然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态势使得很多设计人对未来感到迷茫,但是依然不能忽视传统设计的时代价值。传统设计思想是设计创新发展的主要根基,传统设计思想蕴含丰富的中华造物智慧,也包含优秀的设计思维,是建设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基础,更是设计创新的文化源泉。

   潘鲁生表示,设计作为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它与现在的大数据5G模拟现实技术、万物互联、人工智能息息相关。“数字时代的设计之问”是一个社会性、系统性和多样性的问题,需要从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去思考、去回答。对于中国设计的未来,潘鲁生充满期待,“在数字时代,设计呈现出绿色低碳、网络智能、超常融合、共创分享的一种新特征,它将会引发产业的创新与变革,成为建设制造强国、实现中国创造的重要创新支撑。”潘鲁生说。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