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155件作品勾勒艺术人生,走进孙宗慰的“心影馨香”

时间:2023-3-12 19:56:29  来源:艺术中国

开幕式现场

  2023年3月1日,作为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面向公众恢复开馆的首展,“心影馨香——孙宗慰绘画主题展”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中央美术学院师生代表、孙宗慰先生家属代表及社会各界人士百余人共同参加了开幕式。

《塞上行》,孙宗慰,1947年,布面油画,78×67cm,家属提供

  孙宗慰先生是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的重要艺术家,他曾师从徐悲鸿先生,也曾跟随张大千西行敦煌考察石窟艺术。为纪念孙宗慰先生诞辰110周年,研究他的艺术与人生,并探讨中国近现代美术的绘画性问题,中央美术学院专门组织策划“心影馨香——孙宗慰绘画主题展”,并列入“百年辉煌?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名家”系列活动。

开幕式现场

  开幕式上,孙宗慰的学生代表、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94岁的杨先让深情讲述了1940年代在国立北平艺专受教于孙宗慰先生的经历,“我是1948年考入国立北平艺专美术系的,我的太太张平良是1949年入校的,我们先后都是在孙先生的门下开始学习绘画”。徐悲鸿院长在艺专的教学中特别重视学生的“第一口奶”,他安排了最好的老师教一年级,这其中就有孙宗慰先生。他感言,“以徐悲鸿为首的中央美术学院成立初期的教员体系是中国美术界的脊梁骨,我们是在他们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下成长起来的。他们是我们的引路人,是给我们第一口奶的人,是我们的启蒙老师”。

孙宗慰先生学生代表、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杨先让致辞

  本次展览由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美术史系教授曹庆晖担任策展人,他介绍到,“心影馨香——孙宗慰绘画主题展”是一个试图以画家的“绘画性”实践为主,兼顾情境带入和怀想引发的展览,展览共展出155件(套)作品,通过“天地霓裳——边地佛国的丽影姿色”“江水东流——长河行旅的移步换景”“馨香无尽——梦寐以求的平川牡丹”三个版块,梳理孙宗慰先生的艺术与人生,并探讨中国近现代美术的绘画性问题。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第一部分“天地霓裳——边地佛国的丽影姿色”

  作品以孙宗慰20世纪40年代在甘肃敦煌、青海塔尔寺的临摹和创作为主。在加强作品组合的情境带入感、制造创作与临摹混搭的空间对视性中,呈现孙宗慰西北行发生的如题所示的绘画性实践。置身其中,可体会画家之眼在天地之间和人物与风物之中对写实性与图案性的双重在意。

蒙藏女子歌舞,孙宗慰,布面油画,90×120cm,1943年,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月牙泉,孙宗慰,布面油画 ,64×84cm,1942年,家属提供

西域少数民族服饰册,孙宗慰,纸本彩墨,15×25cm×9,1940年代,家属提供

  第二部分“江水东流——长河行旅的移步换景”

  展览将关心处转移到画家的绘画性实践,有与通过艺术社会学解读画家的逻辑保持适度距离的愿望。在此愿望下,孙宗慰从四川到北京不同阶段绘画内容之变相对被平视为连绵的风景,不同的取材变化是人生长河行旅中的移步换景,而不变的是川江入海的江水东流,即孙宗慰作为画家对写实性和图案性因地制宜的侧重或沟通,其中20世纪50年代表现天津塘沽新港的一组作品尤其值得观摩和研究。

梵音,孙宗慰,布面油画,56.5×27.5cm,1947年,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午门,孙宗慰,布面油画,54×68cm,1952年,家属提供

灯红酒绿,孙宗慰,纸本彩墨,147×162cm,1948年,私人收藏、龙美术馆提供

塘沽新港,孙宗慰,布面油画,55×70cm,1954年,家属提供

  第三部分“馨香无尽——梦寐以求的平川牡丹”

  以孙宗慰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肖像与花卉、静物,以及摹古册为主。“平川牡丹”出自青海花儿“上去高山望平川”一曲,用在这里主要比拟展览关心的绘画性经由肖像与摹古、静物和花卉等画家日课多方面实践的过程。孙宗慰45岁后疾病缠身,在运动频仍的年代享寿未及古稀,展览最终以他开笔但未成的一件白描莲花作为结束,以示其实践启程,事业未竟,但暗香浮动,引人入胜。其中,也含有缅怀之意。

画室里,孙宗慰,布面油画,66×52cm,1945年,家属提供

探索,孙宗慰,布面油画,65×53cm,1945年,家属提供

静物,孙宗慰,布面油画,58×73cm,1940年代,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荷(二),孙宗慰,纸本彩墨,28×34cm,1948年,家属提供

  在曹庆晖教授看来,孙宗慰的“绘画性”实践是中国绘画“现代性”实践中的一叶。从孙宗慰1934—1938年在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科师从徐悲鸿等人学习西画,1941—1942在敦煌等地协助张大千临摹壁画和整理画稿,可以了解到实像模写和心象图绘两种不同心性文化的主流绘画系统对孙宗慰绘画性实践的筑基与影响。实像模写的写实性与心象图绘的图案性在孙宗慰绘画实践中的融通反应,即孙宗慰绘画性实践的主脉和主题。此次展览以“心影馨香”为题,是对此实践经验和价值的比拟修辞。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在展陈设计上别出新意,展厅空间中垂坠着厚重的深红色幕布,一方面暗示了孙宗慰在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的任教经历,另一方面融合着孙宗慰在描绘塔尔寺等西北风物的色彩意象,指向他的艺术人生。展场里回荡着西北民歌花儿《上去高山望平川》,营造出体验丰富的情境,给予观者一种沉浸式的体验,通过桥梁走进孙宗慰的艺术心灵。

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邱志杰为家属代表、孙宗慰之子孙景年颁发捐赠证书

  本次展览中,孙宗慰之子孙景明、孙景年等家属向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捐赠孙宗慰先生代表作品18幅,包括《北平艺专迎接和平解放》等涵盖各个历史时期风格面貌的重要作品。

  展览位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二层B展厅,将于2023年2月28日持续至3月26日。(许柏成 实习生 瞿弋宸 部分图片来源于中央美术学院公众号)

青年孙宗慰

  孙宗慰简介

  孙宗慰(1912.7.29—1979.5.21),生于江苏常熟,1934年考入南京国立中央大学教育学院艺术科,受到徐悲鸿的写实主义美术教育主张与方法的深刻影响,期间曾参加该系战地写生团从事救亡宣传,1938年毕业留校后毕生从事绘画创作与教学工作。

张书旂、孙宗慰、文金杨、康寿山等中大师生在重庆合影(后排左九为孙宗慰)

  1941—1942年,孙宗慰由吕斯百举荐,协助张大千赴敦煌等地考察石窟艺术,借此学习民族传统,写生风俗民情,1944年在重庆举办“孙宗慰西北写生画展”,被徐悲鸿誉为反映蒙藏游牧生活、开拓胸襟眼界的先驱者之一。1953年,孙宗慰参加文化部组织麦积山勘察团,通过临摹再度学习历代无名工匠艺术叙事智慧与经验。

在云冈石窟的吕斯百、孙宗慰、冯法祀等中大师生合影(右一为孙宗慰)

  孙宗慰为徐悲鸿所识用,在徐悲鸿主持的中国美术学院(筹)、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和中央美术学院,历任副研究员、副教授。1946年,孙宗慰随徐悲鸿到北平任教后,直面社会变化,画笔与时俱进,在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先后创作了一批反映古都风貌和民生之变的代表作。1955年,孙宗慰转任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教授,因地制宜抓基础教学,对徐悲鸿美术教育学派的方法和经验加以发展。

孙宗慰、滑田友等人在广西合影(左二为孙宗慰)

  孙宗慰创作上中西兼能,坚持以写实主义为基础但能融变传统,教学上要求明确,坚持写实主义为正途且能持之以恒,对其绘画艺术的发现、研究和收藏,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持续不断。

展览海报

  心影馨香——孙宗慰绘画主题展

  开幕时间:2023年3月1日10:00

  开幕地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学术报告厅

  展览时间:2023年2月28日-3月26日

  展览地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二层B展厅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