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当历史的车轮驶入当下——周向林个展在京开幕

时间:2023-3-8 20:09:27  来源:艺术中国

  这是一个“有时代感”的展览——这里的“时代感”并不是在述说着其内容的“老旧”,而是在强调一种从过去到现在,从昨天到今天的延展、贯穿与生发。它就如一辆辆迎面驶来的“红色机器”,当这些具有时代感的民族品牌“东方红”“红旗”“解放”“北京”“上海””东风金龙”驶入展厅,驶入我们面前时,它们如同从历史中走来的活体,又载着每一位观者驶向各自不同的未来……

展厅现场

  2023年3月4日,周向林个展“红色机器·昨天今天”在798桥艺术空间拉开帷幕。作为艺术家12年前在今日美术馆“历史与现实”个展的延续,展览展出了艺术家持续创作的《红色机器》组画,同时也包括《模型》、《基因工程》等系列作品。除了布面油画的表达形式外,周向林还尝试通过版画、综合材料和丝毯等多种方式进行创作,从而在不同质感中拓展其艺术语言的感受与张力。

《红色机器?之一》1993年 布面油画  195x195cm

  一张创作于1993年的“东方红”牌拖拉机拉开了展览的序幕。它车头朝前,正对着展厅入口。这种迎面驶来的既视感瞬间将观者拉入某个特定的时空场域,直面30年前的巨物,仿若隔世,又近在眼前,给人一种déjà vu(似曾相识的记忆幻觉)的错觉。

展厅现场

  “不论是东方红,还是解放,红旗,东风金龙……它们都是一个时代的象征,是我们那个年代的青春回忆,也是同一代人复杂的情感共鸣。有人认为历史过去了就翻开新的一页,昨天过去了又是新的一天,但我认为今天就是未来的昨天,‘昨天’和‘今天’是一种铺陈往复,从而滚动书写了历史。”艺术家周向林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不难看出,周向林笔下的历史和和现实不是割裂的,而是统一的,他反映的是个人对历史和现实两重看法一种融合的观点,带有极强的当代性和批判性。 

《模型?SH760》2009年 布面油画 200×200cm

作品细节

《模型·1(斜杠)20×20·东风金龙》2010年 布面油画 200×200cm

笼罩在画面上的“历史光晕”

  细看他的作品,周向林并不是简单的将车模放大比例还原成真车尺寸,也并非照相写实的超真实刻画。周向林在写实还原了一辆辆红色机器的同时,却特意通过画面中金属光泽的光斑、旧照片般的底色为其披镀上一层“历史光晕”,仿佛触手可得,又似水中捞月,乍近还远,在时空的营建中让渡出人们对历史的思考

驻足作品前的观众

真车等比例大小的作品展示

  “传统的历史画多以历史事件或场景为内容,通过叙事性去呈现。而我希望把静物变成历史的投射。这些具有时代感的红色机器原有的功能是车辆或生产工具,但它的象征意味同样耐人寻味。我希望以浓缩了很多历史情节的物作为起点,当它成为一个时代的缩影和容器时,它便具有了社会性和群体性的普遍意义,我试图把它们以静物的方式描绘出来,当它成为历史的载体,那么它无疑也成为了另一种形式的‘历史画’。 ”周向林说到。

《基因工程Ⅰ》2018年  180x410cm

东方红发动机细节

  纵观展览,不难发现这一主旨贯穿始终。除了布面油画外,周向林还创作了一系列综合材料作品。当过车工的他受到蓝图的启发,在铝板上结合蓝晒法描绘出一批红色机器的工业图纸,按照这一蓝图可以生产出新的红色机器。在《基因》系列中,东方红的发动机被嵌在汽车里,它的介入是历史文脉中基因的接续和传承,也正呼应了“昨天·今天”的主题,将几代人连结在一起,供观者重新思考和解读。

丝毯作品细节

《红色机器?昨天今天》No.14 2022年、综合材料、85×120cm

  本次展览策展人杜曦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周向林写实绘画能力极强,他用古典油画层层罩染的方式画出了一种比照片还逼真的效果。但更可贵的是,他并没有停留和局限在这种写实绝技中,而是找到了一种极为恰当的方式进入当代,通过当代艺术的话语体系诠释他的观念与思考。他的作品乍看是科学气质的,细看是艺术气质的;乍看是在表达物理,细看是在表达心理;乍看是侧重于实用层面,细看是侧重于象征层面。冷静的思辨和炽热的情绪,融汇于照相写实般的绘画手法中,貌似是机械制图,但无一不透露着人文主义者的苦心。他撑开了艺术作品的魅力空间,供人驻足回味。”

《中国记忆.解放》2010年 平版 70X75cm

作品细节,无不牵出一个时代的怀旧

  这种奇特的效果,源于周向林对各种因素的微妙处理。经过他的处理后,很多方面被调换,无情之物有情了,实用之处变成象征之处,科学功能转为美学功能。这种调换,在科学角度是不合理的,但在艺术角度合乎情理,是心理投射于物理后生长出来的美学效应。这在《基因工程》和《红色机器·昨天今天》中体现得更为明显。

  已经身在2023年,见多识广的周向林为何仍然专注于“红色机器”?“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岂有一件事人能指着说这是新的?哪知,在我们以前的世代早已有了。”从人类文明轴心时代流传至今的古老话语,告诫我们人心和世道从来没有变过。经历了成千上万个昨天后走在今天的人,细思刻骨铭心的人生经历时,不难体会到“变”与“不变”的哲思,就如同贯穿历史的“昨天”与“今天”的命题

  青年收藏家谢尚晋博士观后感慨道:“我们这一代可能离那段历史有些距离了,可民族品牌红旗始终是新中国的符号,这几年红旗不断发展创新,新能源汽车也都做得很好,它其实也见证着中国的工业化进程,这些中国制造的传统品牌的复兴也象征着我们的民族希望。周向林老师的展览以时间线索把我们拉到过去,又让我们立足今天而感悟未来。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3月27日。(图文/付朗,视频/王尔晴,部分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部分嘉宾合影:

从左到右:李端妮、唐晖、尚扬、周向林、杜?云、唐骁、李明威

从左到右:林琳、寇勤、周向林

从左到右:朱鸿、陈池瑜、罗世平、周向林、李松、汤立

从左到右:石冲、周向林、曾梵志

 从左到右:王克举、闫萍、周向林、孟禄丁

开幕嘉宾大合影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