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展览资讯> 正文

始远行以游目,书丹青以骋怀 “旅德中国艺术家作品展”巡展在上海新美术馆隆重举办

时间:2023-2-13 21:28:22  来源:艺术中国

“游目骋怀——旅德中国艺术家作品展” 巡展在上海新美术馆启动

  作为中德建交五十周年的重要文化成果,2023年2月12日,“游目骋怀——旅德中国艺术家作品展” 巡展在上海新美术馆隆重举办。展览由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中国德国友好协会主办,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作为支持单位,中央美术学院提供学术支持,上海新美术馆承办。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执行主席龙宇翔,中国德国友好协会会长、中国前驻德大使史明德,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担任出品人,范迪安同时担任本次展览策展人。

开幕现场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中指出:“过去50年来,中德秉持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精神,持续推进两国关系,努力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谱写了携手同行、相互成就的篇章”。50年来,中德之间的人文交流奠定了坚实的民意基础,旅德中国艺术家的学习、研究与创造更是中德两国艺术交流史册上不容小觑的一道亮丽风景。值此中德建交50周年之际,举办“游目骋怀:旅德中国艺术家作品展”,旨在呈现这批艺术家在中德文化蒙养下的艺术实践方式,也是对艺术旅德这一现象的梳理。

嘉宾观展

  展览汇聚37位旅德中国艺术家,展出作品涵盖绘画、雕塑、设计、建筑以及新媒体艺术等多个领域。其中不仅包括许江、杨起、谭平、朱金石、邓国源、周春芽、张晓刚、马路、王小慧、单凡、王小松、任戎、李继伟、缪晓春等风格语言个性鲜明的创作,也展现了王敏、何见平、滕菲、林存真、何崴等在艺术设计、建筑设计领域的重要成果。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旅德中国艺术家进行的系统性学术梳理,全景式地呈现了该群体在中德文化艺术交流中融汇两国艺术优长,在时代发展中深入思考与探索的累累硕果。

本次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诠释展览主题

  “游目骋怀”出自王羲之名篇《兰亭集序》: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正如本次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所言,“‘游目骋怀’在中国文化中是一种源远流长的艺术创作方式。‘游目’意味着行走的观看与体验,是在‘游’的过程中对自然、社会和生活进行体察和体验的一种艺术状态。只有如此,才能真正敞开自己的胸怀,呈现更加宽阔的眺望和更加宽广的表达。旅德中国艺术家跨越文化边界,游走于中德文化交流的桥梁之上,在观览中德艺术传统和现代发展特征的基础上,将广阔的视野和细密的感思凝练于自身的艺术与设计创作中。因此,‘游目骋怀’的状态不仅是旅德中国艺术家艺术成长、成熟历程的真实写照,更是对中德艺术交流未来的美好憧憬。”

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执行主席龙宇翔致辞

  回望历史,从1982年的表现主义绘画大展,到2015-2017年间“中国8”与“德国8”的相继举办,再至此次“游目骋怀”作品展,中德两国文化交流一以贯之,一脉相承。正如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执行主席龙宇翔所言:“艺术的交流,是国际文化交流战略的重要环节,更在增进两国人民情谊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龙宇翔执行主席在开幕致辞中说到:“书画艺术作为重要的文化符号,在不同文明间架起沟通的桥梁。50年来,中德在文化艺术发展中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风格和特征。希望通过此次中德建交50周年作品展,以文化交流为媒,进一步加强中德两国民间、地方、青年、教育、文化等领域的友好交流,夯实两国关系的社会和民意基础,并成为中德两国艺术家开展艺术研讨和文化交流的互动平台,为推动中德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迈上新台阶,为造福两国人民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国德国友好协会会长、中国前驻德大使史明德致辞

  艺术无国界,情谊越山河。开幕式上,中国德国友好协会会长、中国前驻德大使史明德从中德友好的角度出发,回溯了50年来中德艺术的交流历程。“展现德国传统与现代艺术发展的展览曾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等重要场所多次举办,德国公众也乐见和欣赏来自中国的艺术。‘中国8’当代艺术大展和‘德国8:德国艺术在中国’系列展览的成功举办引发了两国公众的热烈反响,在体现中德两国艺术对话高水平交流的同时,更探索出艺术活动跨越文化边界的可能性。此次在上海新美术馆举办的“游目骋怀:旅德中国艺术家作品展”又是一次别开生面的展示,它让我们看到旅德中国艺术家们如何穿行于中德艺术之间,在研究、借鉴的基础上迸发创造的活力。他们将中德艺术传统和表现方式相融酿化,呈现出蓬勃的创造生机,为中德两国半个世纪的真挚情谊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展望未来,中德艺术交流将有助于中德双方携手努力,进一步巩固政治互信,深化务实合作,为推动创造两国人民的福祉做出新的贡献。”

德国驻上海总领事贺德满致辞

  德国驻上海总领事贺德满先生在致辞中从中德两国文化对“游目骋怀”的理解谈起,强调了文化艺术在搭建两国友好桥梁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他以桥社为代表的表现主义绘画为例,介绍了其对21世纪现代艺术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这些都说明艺术是有活力的,艺术是无国界的,艺术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即如同桥梁,促进优秀文化的互通与共赏。这次展览的成功举办亦是如此,感谢主办方将旅德艺术家的作品梳理汇聚于此,这不仅是艺术的集中呈现,更是中德不同艺术元素的激情碰撞。相信能够为广大观众带来一场全新的、跨国界的视觉盛宴!”

艺术家代表,浙大艺术与考古学院副院长王小松致辞

  以匠人姿态,溯旅德心路。艺术家代表王小松动情地回顾了他三十年前的旅德历程,讲述其十余年的在德经历。他提到:“今天我们这些归来的学子在中国美术、设计、音乐界、特别是在大学里已经成为骨干教授、或是艺术大家。他们承担重任、辛勤耕耘、将德国现当代艺术教育思想与中国哲学思想相互融合,启发新一代学子的自我意识与批评精神。旅德艺术家的兴起,离不开二十世纪艺术的别开生面及德国艺术教育所承担的重要角色。梳理旅德艺术家及其艺术语言与创作观念,特别是这代人所带给中国艺术教育的变革与当代艺术的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历史价值。时代赋予我们这代人新的使命与责任,今天具有跨文化身份的旅德艺术家,被置于特定‘历时性”的文化脉络中,其跨文化适应能力造就了对于身份建构的双向性和模糊性,以自觉的方式,共同在全球化视域不断的变化中,寻求中国当代艺术的价值观与话语体系。”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总结致辞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在致辞中表示:中国和德国建交50年来,艺术交流成为两国友好往来的重要见证。旅德中国艺术家的学习、研究与创造是中德两国艺术交流史册上一道亮丽的风景。“德国艺术在反映大自然的广袤,特别是对于大自然的文化属性、精神属性的追求上形成了独到的表现。中国艺术写意绘画传统亦强调对于自然山川的精神性叩问,和对现实生活从表象到深层的追踪与追怀。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德国艺术的文化传统和中国艺术的文化传统也有许多相连、相通之处。他们艺术创作间彰显出的共性是对于表现性语言的运用和精神性内涵的思考,体现出了跨越文化边界进行艺术实践的丰富性。” 

上海新美术馆王敬元主持开幕

展览现场

  “值此中德建交50周年之际,举办‘游目骋怀:旅德中国艺术家作品展’,旨在呈现这批艺术家在中德文化蒙养下的艺术实践方式,也是对艺术旅德这一现象的梳理。展览作品映射出艺术家在中德艺术交流这座壮阔桥梁上的伫立与眺望、思考与探索,也体现了他们融合中德两国文化艺术传统的创新与创造。艺术家个人风格的建立为当代中国视觉艺术带来变革与生机,更让人们对中德艺术交流的前景寄予畅想与厚望。”

观展现场

上海新美术馆外景

  据悉,出席本次开幕式的主要领导嘉宾有:原文化部部长、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蔡武,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执行主席龙宇翔,中德友好协会会长史明德大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长范迪安,中国日报社原社长朱灵,全国政协委员郜玉凤,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副主席艾米尔,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姜峰,同济大学前副校长董琦,上海市政府外办欧洲非洲工作处处长李春平,上海市政府综合处副处长陈可乐,云南昆明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徐晓梅,江苏常州市委常委乔俊杰,中法学院院长余丁,中法学院副院长王可,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湖南联络部部长彭崇古,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湖南联络部秘书长苏心灵,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上海联络部执行部长邱长信,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特派员阮希玮,德国驻上海总领事贺德满,德国商会代表Jonathan Schoo,宁德时代创始人李平 ,上汽前董事长陈志鑫  ,西门子董事长肖松  ,菲律宾麦格纳实业矿业有限公司董事张少伟,苏州市正洋纺织有限公司董事施纯锻等。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游目骋怀——旅德中国艺术家作品展”不仅是一次当代艺术家的创作汇总,更是对古人春日雅集的传承与延续。而在中德建交50周年的今天,它更成为连结两国情谊的坚实纽带,见证着中德两国敦睦邦交的累累硕果。据悉,本次上海站展览得到了菲律宾华人企业家张少伟,香港企业家施纯锻先生的大力支持,该展览还将巡展至青岛、常州等地。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