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2-6 22:02:52 来源:中国文化报
元宵节是我国自古以来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十五元宵夜是农历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古人称“夜”为宵,因而取名元宵节。若说春节是过年的开始,那元宵节则是过年的结束。元宵节过后,人们就开始恢复正常的生产和生活了。历来元宵节都热闹非凡,欢乐气氛不亚于春节。元宵节民俗活动非常丰富,人们纷纷出门赏月、燃灯、放焰火、舞龙灯、舞狮子、踩高跷、扭秧歌、跑旱船、猜灯谜、击太平鼓、吃汤圆,尽情欢乐,其乐融融。元宵节成为中国的“狂欢节”,民众称其为“闹元宵”。
我自幼就在故乡闹元宵这浓烈的乡风民俗中受到耳濡目染,留下美好而深刻的记忆,与民间艺术结下不解之缘。后来我从事美术工作,致力于民间美术的研究,以民间美术为根基创新,都源自我童年时与民间艺术的结缘。我创作了许多反映时代新生活的新年画,其中就有两幅作品描绘“闹元宵”那热烈、红火、生动的情景。
元宵节自古以来就有热烈喜庆的观赏灯彩的习俗,因而又称灯节。元宵夜,家家高悬灯彩,呈现一派万家灯火的壮观景象。小时候我只知道元宵灯笼好看好玩,后来才知,那盏盏灯彩里含有人们虔诚的祈盼和美好的寄托。人们通过灯彩的状物寓意,表达希望风调雨顺好年景、五谷丰登连年有余的美好期盼;寄托太平盛世万象更新,家庭和美亲朋幸福安康的美好愿景。灯彩多由技艺高超的民间艺人精心扎制彩绘,元宵夜在城镇或乡村特辟宽敞厅堂集中展示,供人们观赏。同时还有猜灯谜等娱乐活动,很是热闹。身处灯海便勾起我童年记忆与眷恋之情,激发起创作灵感,我要画它,表现元宵夜之美。我的木版年画《迎新春》就是这样诞生的。
《迎新春》采用木版年画形式,为的是更具传统民间美术质朴纯真的韵味。这是一种半印半画的形式,多见于杨柳青民间年画。主版为黑色线条,刻在木版上,印到纸上后再手绘着色完成。我运用这种形式创作,但根据现代审美需求有所创新。在用线上,传统年画线是一样粗细,我则依物象有粗有细,不呆板且生动。为较全面地展现灯彩美,我构想出民间艺人制作花灯的场景。3个心灵手巧的姑娘正在制灯,身后挂满她们已制好的各种花灯,琳琅满目。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民间艺术空前重视,元宵节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灯彩也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每逢元宵节全国很多地方都会举办红火的灯展。这些形态各异的花灯都是我从各地灯展上搜集来,并组合到作品里的。我遵循民族美的法则,即以均衡对称、变化和谐为原则来匠心经营画面构图,使主体人物和背景花灯主次分明、和谐统一,既有优美装饰性、韵律节奏感,又营造了红火喜庆的氛围,表现出人们喜迎新春的欢欣。
如果说《迎新春》所展现的是民族的柔美,那另一幅元宵年画《舞龙》则是展现了民族的阳刚之美。看,那些舞龙小伙,个个剽悍强壮,舞起金龙在焰火中飞腾。此刻耳边仿佛响起了聂耳的民乐名曲《金蛇狂舞》,声情并茂地表现出元宵节的欢腾气氛。
在家乡闹元宵时,我最爱看耍龙灯。从春节到元宵节,耍龙灯不断,我每场必看。痴迷入神,观看入微。看,舞龙最前端,挥舞彩球的最灵活,引逗着龙头紧紧跟随。高举龙头的最威武,他力大无穷,舞动让龙飞起来。最有趣、最机灵的是耍龙尾的,龙起舞飞腾翻滚不断,速度很快,他得更快才能跟上,在快跑中不时还有滑稽表情,逗得人们开怀大笑。每个细节都深深地留在我的记忆中。后来我一直想画舞龙,但这题材很多人都画过,要与众不同谈何容易!我不知从何下手,苦苦地思索,竟酝酿了数十年。
汉画像石让我茅塞顿开。智慧的先人们,似不经意间,在坚硬的石头上凿刻出他们心灵感知的大千世界,留下令人震撼的艺术瑰宝。看,那为生存而抗争与猛兽搏斗的狩猎图,图中的猎手和猛兽是以似剪影般单纯简略粗犷的造型,表现了人物、动物的生动和力量,令我过目不忘,以至我临摹了许多画像石拓片,仔细揣摩体会古人这种极简造型表现生动力量的奥妙。这令我恍然大悟,这不正是我画舞龙所苦寻的造型精要吗?我用大刀阔斧、极简大气的造型手法刻画舞龙的小伙们那浑身透出的力量感。我擅版画,于是先将舞龙刻成版画,从而达到了需要的效果。但元宵夜金光闪耀的焰火仅用黑白二色表现哪行?为表现元宵夜焰火中舞龙的绚丽色彩,我想到了新印象派画家西涅克,他用色调最生动、色阶最耀眼的点彩画法,画出了色彩美得醉人的杰作。这种方式被借鉴到我的舞龙题材创作中,从而点画出元宵焰火烟花中舞龙的斑斓壮美图景,了却了我多年画舞龙的夙愿。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643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