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2-1 20:18:04 来源:艺术中国
2023新年伊始的故宫朱门 图源:故宫博物院
撰文_徐子淇
“推开一扇门,两朝三世六百年。”2023年的春节,博物馆内又是一番热烈的盛况。据北京市文物局统计,今年春节假期,北京地区博物馆累计接待观众约100万人次,其中,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等热度更高。早前的新年元旦,故宫博物院也同样人声鼎沸,摩肩接踵,预约名额爆满,无数来自世界各地、五湖四海的人们想要走在这红墙黄瓦之下,一睹经年累月的历史风采,并为新的一年祈福。
这一边,故宫博物院本体的展事如火如荼,另一边,在12月30日,2022年最后一个工作日,筹备了近十年的“离宫”——故宫博物院北院区项目,正式破土动工。该项目位于北京西北郊,海淀区西北旺镇的西玉河村。南侧临水,北面叠山,建筑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这座“紫禁城别苑”,距离故宫博物院30多公里,大概需要一个小时的车程。
一座有着浓厚传统文化基因的现代博物馆
故宫博物院北院区的建筑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总投资达到21亿元,预计3年建成。在官网介绍中,这是一座“集文物展示、修复、保存和文化传播、观众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博物馆”。北院区主要的建筑包括文物展厅、文物修护用房、文物库房三个大型空间,以及数字故宫文化传播用房、观众服务用房,以及其它综合配套设施等。
故宫博物院北院区东南鸟瞰图(效果)图源:故宫博物院
浩浩汤汤、横无际涯的芦苇荡,花团锦簇的洛阳牡丹,蓝天中平铺着流云的皓影,在建筑效果图中,故宫博物院北院区周边呈现出一片活意盎然,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氛围。故宫博物院前院长单霁翔指出,北院区建筑设计,既注重科学性,又具有前瞻性,适应当今时代的特点和要求。以体现民族传统、地方特色、时代精神、故宫元素为指导思想,拒绝“奇奇怪怪”的建筑形式,维护与保持故宫博物院在世界博物馆界的地位和形象。同时,鼓励对“中而新”的建筑形式进行探索和实践,追求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气与韵、形与意、神与魂的有机结合,延续故宫博物院的文化血脉,具有独特的文化气质,成为人们尊重并喜爱的“精神的家园”“文化的绿洲”和“城市的客厅”。
故宫博物院北院区效果图 图源:故宫博物院
北院区建筑沿用了故宫的经典配色,外城古朴厚重的灰,内墙肌理层叠的红,房顶流光溢彩的金,极具辨识度。相比600年历史的故宫,北院区在整体外观上有着更现代化的表达,同时也吸纳了大量传统建筑的元素。故宫北院主创建筑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张宇介绍,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空间序列感在紫禁城中得到了完美的展现,因此,符合故宫气质的秩序感也成为设计中的重要考量。在故宫博物院北院区的设计中,设计师们借鉴了中国传统“殿”“堂”“舍”“院”的空间布局,使北院区成为一座气势气势恢宏的博物馆群落。
故宫博物院北院区空间布局图 图源: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从横向的动线看,观众从东岸广场进入故宫博物院北院区后,先通过连桥步道到达入口门廊,然后从东入口礼仪大厅拾级而上,步入二层的中央大厅,随后是陈列展厅、滨水景观区、后花园区,一系列建筑内外呼应,形成走向清晰的游览动线。从建筑立面看,由屋顶、屋身和台阶组成的三部分,亦是仿照中国古典建筑外形的“三段式”构图法。鎏金重檐屋顶之下是红墙围合而成的屋身,窗棂华丽大气,排布轻盈灵巧,颇有东方韵律之美,如细腻柔和的表层肌理,首层大台阶则结合着草坡将首层自然抬起,塑造出灵气弥满的形神空间。同时,这种“三段式”的立面布局也与功能布局相呼应,满足从下至上的综合服务、常规展览、特殊展览与观景游廊的布置方式,给游客带来多层次、丰富的观展体验。
故宫博物院北院区轴线设计图 图源: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和原故宫本体的南北朝向轴线,故宫博物院北院区东西横放,可建设用地地块狭长、形状不规则,东西长约900米,而南北最窄处仅60米。在狭长的地形里如何满足一座现代化博物馆的功能?设计团队反复考量后,在建筑的最终设计规划中,将对外文物展览布置在了场地东侧,较为私密的文物库房、修复及后勤功能则布置在场地西侧,最大限度满足功能布局的同时,也有利于分期建设。这种南侧临水、北面叠山的线性格局,同样呼应了中国传统“堪舆”理论的理想布局。博物馆群落的金顶建筑形成一条轴线,作为整个建筑体量的中枢。“轴线是形制的根基。故宫有一条中轴线,北院区的中轴线也是寓意故宫核心‘天际线’。我们想通过这种均衡的轴线布局方式与散点的构成逻辑向紫禁城致敬,也是在传承着故宫的历史文化底蕴。”
故宫博物院北院区南面人视图(效果)图源:故宫博物院
和大多数博物馆不一样的是,在故宫博物院北院区,建筑与园林相映生辉,成为别具一格的园林中的博物馆。主创建筑师张宇介绍,北院区处于水面与林木环绕之中,地理条件极佳。而这种水面与林木环抱的原生地理条件,使得北院区的设计有机会打破传统城市博物馆封闭内向的空间特质,将园林纳为展览的一部分,让观众能在人文与自然中移步换景,获得充分与环境对话的机会。由于北院区所在地块的空间格局与颐和园相似,因此园林整体规划的格局也更多地借鉴于传统,最终形成了四部分的园林:礼仪性的东入口广场,亲水平台与生态驳岸结合的南侧滨水空间,修缮现状窑口、花房,保留防护林带形成北侧园林,以及位于展览建筑与修复工作区之间的花园。
故宫博物院北院区园林空间效果图 图源:故宫博物院
建筑之中,也充分考虑了生态与环保因素。屋顶的雨水收集系统加中水系统的应用,更加适合少雨的北京。还有一点很巧妙的是,南侧通透、北侧封闭的墙身设计结合上这些景观布局,可以保证夏季东南风导入建筑室内,降低能源消耗;冬季西北方向冷空气被抵挡出去,最大限度降低热量散失。
大规模文物展览得到根本性改善
为何要在如此远离故宫本院的地方,兴建一座“别苑”?故宫博物院给出一组数据:截至2016年底,博物院文物藏品总数达1862690件,是国内馆藏文物最多的博物馆,但是受展出空间和条件的限制,展出文物不足2万件,仅占馆藏数量的约2%,每年展出不到1万件。同时,因场地限制,每年修复文物的数量有限,很多大型文物无法在院内进行修复。且采取限流后日接待观众量待仍达8万人,对博物馆的接待服务能力和应急保障措施也提出了巨大挑战。
故宫博物院北院区的建设,将使这些问题迎刃而解。故宫博物院党委书记、副院长都海江介绍,庞大的博物馆群落将带来每年2-3万件文物的展出数量,让常年尘封、久不见天日的故宫文物,在更安全、先进的条件下展示在观众面前。如对温度湿度要求极高的书画文物,在故宫博物院本院受到异常严苛的展览限制,雨季、冬季、夏季均不能展出,另有诸多不能展出的丝质、棉质文物尚未和观众见面,本院不充足的展出条件和环境使得建立一个现代的博物馆势在必行。据悉,北院区建成后有12个展厅,大概35000平方米的展厅面积,将与故宫本院统筹规划,全面提升博物院的文化遗产保护、展示传播和服务观众的能力,有效解决大型珍贵文物展示等问题,为各类型文物的科学保护和修复提供先进的硬件条件。
故宫博物院古建筑群 图源:故宫博物院公众号
此外,据了解,负载过多的故宫博物院本院仍有大批古建筑被用作办公场所和库房,已开放面积约占总体面积的75%,而故宫北院的建成,将大大解决包括古建筑、参观观众和可移动文物的安全问题,最大限度腾退故宫内被办公和文物储存占用的古建空间。同时,很多对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要求较高,需要防虫、防蛀、防氧化,甚至需要放置在特殊气体内的文物,新建的故宫北院也可以提供更好的储存条件。但这并不意味着将本院文物悉数挪至北院,都海江副院长表示,两所博物馆将根据不同的存放条件和环境,分别展示不同的文物,这势必分流一部分参观人流,缓解本院展区的接待压力,促进实现故宫博物院的可持续发展。预计开放后,北院区每年将迎来不少于300万的观众。
故宫博物院北院区室内空间效果图 图源:故宫博物院
故宫博物院前院长单霁翔介绍,此次故宫博物院北院区最重要的功能是文物保护修复中心,用以解决故宫博物院大量大型珍贵文物,例如家具、地毯、巨幅绘画、卤簿仪仗等,因场地局限而长期无法得到抢救性保护和有效展示的问题。同时把文物修复的传统技艺,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技能展示给观众,使社会公众可以参观文物藏品保护修复的过程。故宫文物修复的传统工艺技术在全国范围内门类最全,其中“古书画装裱修复技艺”“古书画人工临摹复制技艺”以及“中国青铜器传统修复、复制技艺”均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北院的建成不仅能够为其提供超大空间,还能为大型文物修复配备相应的吊装设备并提供专门通道等特殊保障,对文物修复感兴趣的朋友,未来还可以在故宫北院收获相关体验。
故宫博物院文物修复场景 图源:央视新闻
故宫博物院北院区建成后,将组成主题鲜明的系列展览,不断为观众呈献精品陈列。北院区内还建有一座古典宫廷园艺中心,作为园林景观建设,为观众展示宫廷珍贵植物花卉养植技艺,在大自然中重新振兴紫禁城宫廷园艺,使传统技艺得到传承。开发中的数字博物馆也将使故宫博物院先进的数字技术更大范围地向观众呈现。同时,未来的故宫博物院北院区,将与颐和园、八达岭长城、十三陵等世界文化遗产组成重要文化旅游线路,丰富广大民众的文化生活。
故宫博物院数字藏品《春花烂漫》 图源:故宫博物院
为何选址偏远京郊?
尽管目前故宫博物院北院区作为一个独特的现代化博物馆,已呈现出为公众提供精彩丰富的文化体验,延伸和强化故宫博物院文化传承和传播的职能,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贡献力量的巨大优势,仍有不少北京本地居民则对其选址表达了担忧,因为实在离市区太远了,“真的会有游客特地去那儿看文物吗?”
故宫博物院北院区的选址到底有何讲究?
都海江副院长介绍,这是一个很特殊的位置,名叫崔家窑,是清代的窑址,直到1998年前后关停,距今已有数百年历史。崔家窑曾给紫禁城造砖、瓦、琉璃等构件,是紫禁城重要的原材料生产基地,此前该地已有50000平方米区域为故宫所有,北院建成后,这一遗址将会成为故宫北院的见证物和重要参观点,加上周边独特的水系风光,自然成为了首选之地。
故宫博物院及北院区位置示意图 图源:北京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委员会
再往前追溯,四百多年前,一个叫王嘉谟的明朝诗人路过南沙河流域,写下“百望山之阳有祠焉,高十五丈,登之可望京师……”的文字,今天,这里成为故宫博物院北院区的新址。北院区的落地方案体现了设计团队对历史根源和民俗谱系的重视,在北京四九城老百姓心里,西面是上风上水之地:上风,风之上端;上水,水之上游,污染少、空气好,还有青山叠翠,白云袅袅。“上风上水”,老北京人一直有这说法。民间的祝福和人们对天地、自然、四时的敬畏,被以一种沉稳柔和的方式投射到故宫北院区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中,象征着中国人内心深处一种东方式的礼法与抒情。
故宫博物院北院区选址示意图 图源:北京规划建设前沿官方公众号
此外,从文化产业的角度,故宫博物院北院区和北京海淀区的“三山五园”相互映衬。“三山五园”,是对北京西郊沿西山到万泉河一带皇家园林的总称,包括畅春园、圆明园、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万寿山清漪园等皇家园林。故宫博物院北院区建成后,如同明珠一般与古迹遗存相得益彰,形成遥相呼应的历史文脉,将助力北京市“博物馆之城”和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成为展示国家和首都北京美丽文化风景的亮丽名片。
“轻清者上浮而为天,重浊者下凝而为地。而有天地,乃有万物,万物在天地之內。”一座有着鎏金华冠的现代博物馆,将再次成为文化传承与展览之所。目前,故宫北院正在加紧建设,争取在2025年、故宫博物院建院100周年之际对外开放。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643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