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彩塑名家逯彤创作谈 《筇竹寺五百罗汉观后感》

时间:2023-1-21 19:08:12  来源:党建头条

  1978年我在四川峨眉山巧遇吴冠中先生,当吴先生知道我是天津“泥人张”工作室搞彩塑的时候,很有兴致的讲:“两天前刚刚去过昆明邛竹寺。见到清人黎光修塑的五百罗汉,其艺术令人叹服。”我曾长跪拜之,听后深有感触。作为留法的画家非但没有“言必称希腊”,而且还对民族传统文化这么热爱,这么有感情。同时,他语重心长的建议我们搞民族雕塑艺术的一定去看看,把好的东西继承下来。一晃四十多年过去了,吴老已仙逝,我也步入花甲之岁。“泥人张”彩塑曾经历过艺术巅峰的张明山、张玉亭时期,也经历过新中国最为辉煌的60年代发展期,而后也经历了消沉期,这时期“言必称希腊”,全国美术学院只有雕塑系,雕塑系教的是西洋雕塑,还编造一条“非硬质材料不得参展”的条款将“泥人张”彩塑排挤在美术展览之外。因此形成了中医是巫术,彩塑难登大雅之堂,只有西方的美术是艺术,处处与西方接“鬼”的局面。敦煌莫高窟壁画与彩塑珠帘合璧的传统没了,具有五千年文化底蕴的民族艺术没有了用武之地,渐渐丧失了信心。

  当前党和国家极其重视民族艺术,“泥人张”彩塑首批录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全国包括美术院校也掀起研讨“泥人张”彩塑艺术的热潮。我作为50余年的彩塑从业人员也被勾起进一步探讨“泥人张”彩塑的兴趣,张铭老师生前曾对我说“第一代张明山的泥人是受任伯年画风影响形成的”,当时疑惑清代彩塑又如何呢?恰好筇竹寺五百罗汉正是清代的,于是飞往昆明筇竹寺了却40年的夙愿。

  在昆明画友蒋雨田、徐双友的帮助下,破格打开大殿门锁,零距离观看塑像。五百罗汉分布在正殿和左右配殿,每殿均重叠排为三层,人物在云朵海浪中显现,令我吃惊的是无论从塑造技巧、人物动态、神态、色彩都酷似放大了的泥人张彩塑。

  筇竹寺建于唐朝,清代重修,光绪九年四川著名艺匠黎光修率七名弟子用七年塑造。据传塑像期间艺匠广交朋友,随时抓住来寺香客作为罗汉形象。故此五百罗汉或坐或立、或行或动、举止文雅、谈笑风生、不同于其它庙宇千篇一律之端坐形态,却似乎是凡间的武生、官员、和尚、学生、老人、儿童等普通劳动者,构成了殿堂的罗汉百态。“泥人张”彩塑于清代道光年间创立,其艺术远鬼神、近人世,将彩塑艺术赋予世间传奇故事,从庙堂神像搬入百姓案头。筇竹寺罗汉是借神佛讲人世风情,因此具有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可见清代彩塑艺术之繁盛。

  观清塑最大之收获是其娴熟的泥塑技巧,面容各具神态,体型比例适度,动姿活灵活现,衣饰舒展飘洒,衣纹行云流水。压子纹在泥塑的肌理上留下痕迹显现泥塑刀功之魅力,特别令人难解的是长臂、长足夸张至极限,却没有畸形之视觉感。整殿罗汉多姿多彩、繁而不乱、色彩典雅,丝毫没有浮躁气,给人以欢快、沉静的感受。从中深感黎光修时期彩塑艺术发展到了一定高度,清代张明山、黎光修和法国罗丹大约是同时期艺术家,东西方艺术交流互相影响,这可以在五百罗汉中出现了西洋面孔得到诠释,总之五百罗汉形象生动,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

  正因清代画坛不仅有任伯年,彩塑艺术的继承和发展同样有如此高度,道光年出现“泥人张”、光绪年出现黎光修绝非偶然。无论黎光修还是张明山,其作品在艺术风格上都是生动朴实、形神兼备、栩栩如生,在创作方法上真实而深刻的表现了劳动人民卓越的艺术才华。

  昆明行观筇竹寺五百罗汉收获颇多,不仅了却了四十年夙愿,也进一步了解到“泥人张”彩塑发展的源头状况,对研究彩塑艺术有了新的认识,故作水调歌头词纪念:

  水调歌头 (筇竹寺)

  久慕黎广修,癸子赴昆明。目中五百罗汉,仙缘悟相逢,可叹驾云踏浪,可叹長臂探宇,可叹虎狮龙。只見乾坤闹,大殿却无声。

  曾神往,今了却,梦融融。学无境止,翫塑皓首趣仍浓。莫炫平生光环,只望绯红夕阳,系日頼长绳。四海积广识,花甲记此行。

《济公》 作者:逯彤

《刘伶醉》 作者:逯彤

  艺术简介:

  逯彤  Lu Tong

  逯彤,字金榜号泥庐主人,天津生人祖籍山东宁津。从艺彩塑艺术50余年,中国彩塑国家级传承人、国家级一级美术大师、天津泥人张彩塑工作室高级工艺美术师。天津市民俗文化艺术协会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聘中国民间艺术创作研究员、国家一级作家、名人协会中国书画研究院聘名誉院长、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彩塑专业委员会顾问。泥塑与诗词作品多次在国内外重要展出中获奖。历年曾出访日本、新加坡、巴基斯坦、丹麦、韩国、法国、澳大利亚进行艺术交流,受到新加坡吴作栋总理亲切接见,丹麦马特利特女王来信表彰。获法国卢浮宫世界美术年展特别奖,巴基斯坦首届伊斯兰国际艺术节参与奖,理论文章荣获共和国国学专家特等奖,诗词荣获“世界顶级艺术家金奖”及“国学经典”第二届中华国学文化大赛一等奖,受到社会高度赞扬和表彰。其作品被国内外多家美术馆、博物馆收藏。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