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延安版画为何自成一派

时间:2023-1-8 19:50:35  来源:中国艺术报

怒吼吧!中国(版画) 李桦

  近日,中国文联组织召开“延安版画艺术中心”创建工作推进会,该中心计划在2023年启用。

  延安版画是如何诞生的?它们讲述了什么?“延安学派”的地位是如何建立起来的?今天,我们来讲讲延安版画的故事。

  延安版画是在火热的斗争、生产中成长、发展和壮大的。1930年,当鲁迅振臂高呼:“当革命之时,版画之用最广”时,以刻刀直面现实的新兴木刻运动之火自此点燃。自1936年至1940年间,温涛、胡一川、沃渣、江丰、马达、陈铁耕、黄山定、张望、刘岘、力群等,除温涛于1938年离开延安之外,他们都以鲁艺美术系(后来扩大改称美术部)为活动阵地,将新兴木刻的创作经验直接传授给青年一代。当时许多优秀和比较优秀的青年木刻家,如彦涵、罗工柳、王琦、焦心河、古元、夏风、张映雪、戚单、牛文等,都出身于鲁艺。

  当时的版画家既是艺术家,也是革命者,他们用带着温度的刻刀创作出许多杰出作品。胡一川的《到前线去》、郑野夫的《搏斗》、段干青的《九一八之夜》、李桦的《怒吼吧!中国》、沃渣的《抗战总动员》《红星照耀中国》等作品,或表现战争现实,或呼吁抗战,以充满感召力的画面鼓舞民族斗志,充分展现了艺术家书写历史、反映时代的敏锐、自觉。

  抗战时期的延安,物资匮乏,条件艰苦。相比其它文学艺术,版画创作的优势是可以就地取材,砍几块梨木,便能在方寸之间进行创作。木刻版画作为一种特殊的造型艺术,有着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方式,因创作材料较易获取,印刷制作具有可复制性,使其成为当时方便、有力、广泛用于战斗宣传的艺术形式,成为了抗战的“特殊的武器”。这也是当年延安鲁艺能走出一大批杰出版画家、能产生一大批优秀版画作品的缘由之一。

  延安时期的木刻版画独树一帜,以富有情节性、直观化等特点,有效地起到宣传革命信仰、凝聚民族精神、打击敌人的重要作用。延安版画,不仅是民族精神的集体记忆,也是讲述党史的重要载体,更是延安精神的具体体现。

  延安版画从诞生那天起,便和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紧密相关,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命运血肉相连。1942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的文艺的根本问题是“为什么人的问题”,文艺创作的唯一的源泉是“人民生活”。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指引下,延安时期的版画创作以平凡的视角记录下历史变革中的重要事件和节点。例如,夏风的《家庭识字牌》刻画了延安地区开展的识字活动;沃渣的《军民打成一片》刻画了八路军战士帮助边区农民收割的场景;力群的《丰衣足食图》《帮助群众修理纺车》通俗简明,格外强调细节真实感和丰富性,用群众看得懂的形式表现出淳朴生活和乡土日常;古元先后创作了两幅《离婚诉》,虽然主题都是展现离婚自由这一重大历史进步,但创作风格迥异,成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之后艺术为群众创作、反映延安时期党的政策的具体体现。

  延安时期的木刻家们处在相同的生活环境,接触相同的人情风俗,他们互相学习互相影响。艺术创作均以人民生活为源泉,在内容上歌颂陕甘宁边区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幸福生活,歌颂敌后军民的英勇战斗和英雄事迹;形式上从民间艺术中汲取营养,借鉴年画、剪纸等创作手法,不断丰富版画的语言与表现手法,探索出延安本土化的创作风格,使作品被群众理解和接受,形成了版画创作的“延安学派”。

  延安时期的版画作品题材类型丰富多样,创作涉及陕甘宁边区及相关解放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民俗等领域,艺术化地呈现了那段火红岁月,为研究这段抗战时期的历史背景、人民精神状态、当地民俗风情提供了生动详实的材料。鲜明的革命性、创新性、群众性、历史性,这就是延安版画开宗立派的底蕴。

  在延安文艺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延安版画更加民族化和大众化,一幅幅散发着中国革命美术独特魅力的木刻版画从延安走出,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1942年,中国木刻研究会在多个省区同期举办“双十全国木刻展览”,周恩来把延安版画带到重庆,再印刷寄往各省区展出。1945年4月9日,美国《生活》杂志刊载了古元和彦涵的8幅版画作品,同时发表了标题为《木刻帮助中国人民进行战斗》的文章。1946年,何香凝将一大批延安木刻带往香港,后来在香港“鲁艺木刻展览会”上展出。

  时光荏苒,延安版画依然彰显着跨越时空的不朽力量。2018年4月21日,美国空军航空部队飞行员乔治·韩伦中校的子女带着15幅由延安鲁艺版画名家创作于上世纪40年代的木刻版画(包括《延安风景》 《人民的刘志丹》《延安鲁艺校景》等),漂洋过海,将它们捐赠给复旦大学图书馆,展现了两国军民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难忘岁月里勠力同心抗击日寇的战斗友谊。2022年,以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为契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出品的大型文化节目《从延安出发》第四期,以人民艺术家古元为代表的延安版画为切入点,生动探讨当代文艺如何延续延安精神,追寻先辈足迹、感悟初心使命,书写精神传承与文艺创新。2022年11月5日,国家大剧院与北京舞蹈学院联合出品的舞蹈诗剧《杨家岭的春天》在国家大剧院首演,该诗剧以延安版画作为创意源头、重要素材以及串联线索,以延安版画呈现的延安时期艺术家视野中的种种情境为创作基础,表现了延安文艺工作者融入百姓,学习、劳动、创作和战斗的场景。“延安木刻版画是中国美术的瑰宝。”编剧许锐这样解读。

  延安版画不仅参与了中国现代艺术的进程,同时也作为一种革命的工具和武器,参与到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中。包括延安版画在内的近百年间的中国版画艺术创作,以美铸史,是不朽的丰碑。进入新时代,“延安版画”这样蕴含了超出艺术本体意义的艺术遗产仍然不断地启发着我们当代的版画创作以及其它文艺创作。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