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温州人丨郑碎孟:作品亮相纽约时代广场的温籍画家

时间:2023-1-8 17:13:35  来源:学习强国 作者:孔丽琴 郑剑佩

  34岁时,因导师的一句话,他打包登船在三峡游作十载,用行动实践“从生活中找灵感”教导;42岁时,他历经一年创作的长达15米、宽0.6米的三峡名作《三峡全景图》被巡回展览。另一幅代表作《三峡飞瀑图》悬挂于湖北人民政府大厅内,他本人被业内人士称为“三峡画笔”;52岁时,他成为中国文化交流中心理事,作品亮相纽约时代广场……他就是乐清籍著名书画家郑碎孟。

  抱朴守拙传承传统文化

  “十年了,可以下船了。”2010年,因国画大师姚治华的一句话,其关门弟子郑碎孟终于走下船来。此前,因为导师的一句“要从生活中找灵感”,郑碎孟登上三峡游轮,一心观景作画,鲜有下船,往返三峡700余趟,终将三峡风光融会于心,被业界称为“三峡画笔”。

  如今下船10余载,郑碎孟把船上的宁静心态也带到了北京。最初,他在北京磁器口万商会淘宝城设了一处工作室,在嘈杂如集市的商场里静心创作。说来神奇,无需吆喝,往来之人便被他的画作吸引。渐渐地,在北京的朋友,知道郑碎孟虽言辞不多,却是个忠厚仁爱之人,每有公益活动,总不忘请他前去助阵。

  无论是船上,还是首都,家乡是郑碎孟永远的牵挂。2013年3月,受温州市政府所邀,郑碎孟到温州国际时尚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开设个人书画展。这也是他离开家乡二十余载,首次回乡办展。

  他将精心挑选的画作悬挂于60多平方米的展厅内。展厅门口的一幅三峡景图,一眼见之令人为之一振,难以挪步。画中重山险陡气势磅礴,云雾与烟气交融,山水若隐若现,令观者仿佛身处一个高地,身临其境俯视画中仙境。更为奇妙的是,山边弯过的一股江水延出画外,给人以无限想象,仿佛耳畔已听到了震耳欲聋的江水滚过之音。

  “画三峡多年,我始终想让作品里的风能吹,云能动,空气能在山间游走。”人们说他是“三峡画笔”,但他偏要尝试三峡以外的创作,在传统与现代的转换中,不断推陈出新。为此,郑碎孟在原有画作的基础上进行创新,首先在画面的上半部分运用了大量的雾气及云缠绕山间作为铺垫,用雨过天晴的气象作为暗语,造成水量充足的前提。随后再用多年练就的笔力,以简洁的笔法画出飞瀑直泻的场景。有了这些条件,风吹云动,终于让画活了起来。

  走出国门尽展国画魅力

  然而,思变的郑碎孟仍对三峡魂牵梦绕。有时夜来幽梦,三峡的景观一幕幕映现脑海,犹如仍身在游轮。大有“不思量,自难忘”的感触。

  一日,三峡入梦,他半夜惊醒,起身给朋友写信道:“十年里,在三峡中,我和那里的山川江水草木共同度过了各异的春夏秋冬,风和日丽时我喜迎朝阳,目送晚霞,独赏晶莹剔透的星星。狂风暴雨时我喜看处处银川悬挂的壮观景象,以及雨水敲打江水,江水追拍雨水的嬉戏场面。追着跑着,江面泛起了或浓或淡的雾气,那雾气开始蔓延,蔓延到分不清天地时的朦胧,真叫人喜欢,更舍不得让它们散去。”

  带着这份对山河大川的爱与执着,2017年,郑碎孟应邀参加了“歌诗达邮轮·大西洋号46天环南太平洋绝美海岛之旅”。在一个半月的时间里,他和船友们到访了两个洲、9个国家、12座岛屿、14个港口,并用一支画笔画出了南太平洋的异域风情。

  水墨山水易现,大海难画,如何用黑、白、灰三色展现大海之变幻是郑碎孟南太平洋行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他拿出画笔将浓墨点染勾勒的小岛布局在画面的右侧中部,岛上浓墨点染的植被繁密茂盛,显得轮廓十分清晰。边上悬崖峭壁巍然耸立,一株高大的椰子树作为前景衬托,崖下沿海道路蜿蜒盘旋。另一侧则是淡墨轻扫的广阔无垠的大海,海浪涌来,翻起一层层白色的浪花。郑碎孟再提笔用墨色更浓水分更多的笔触,来描绘高大的椰子树和近处的海岸、沙滩和植被,与干笔皴擦的远处天空飘着的云朵形成明显的对比,体现出浓浓的热带海岛风情。

  一路走来一路画,一个半月的旅途中,郑碎孟创作了40余幅一笔画。绚丽多变的南太平洋风情在他笔下如画卷般徐徐展开,也令船上的国际友人近距离感受到了中国国画的魅力。

  在走出去看世界的同时,郑碎孟的作品也在被世界看到。

  2018年夏天,郑碎孟的作品亮相纽约时代广场的纳斯达克“全球第一屏”,向全世界展现中国画魅力。同年,郑碎孟的作品入选2018年度《中国大艺术家——法国、美国、德国、荷兰、加拿大艺术邮票集》。在作品《日出江花红似火》中,郑碎孟用“虚”与“实”相结合的表现方式,使山、云、水、船相互呼应,浑然一体。再加上色彩的搭配,令一幅情景交融、美丽生动的秋景呈现在人们面前。

  化繁为简探寻艺术真谛

  船上十年,船下十载。一晃间,郑碎孟到了知天命的岁数,对创作有了更深的思考。

  “中国山水画大多是一气呵成,这就要求作者不仅要有炉火纯青的技法,更要有心中的格局。”在郑碎孟看来,格局越大,布局越有神韵。画中布局考量作者在长期创作、思考后,逐渐积淀下来的智慧、思想、境界。只有了然于胸,才能在短暂时间内泼出墨的浓与淡,笔的滞与行,纸的生与熟,物的构与型,布局的张与弛、静与动、远与近的变化。可以说,画面上山水的布局,本质上是作者心中的格局。

  “中国画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融诗、书、印于一炉。年轻的时候,我想得更多的是如何让画更饱满,现在想的是如何化繁为简。”郑碎孟说,对传统文化的敬重是他一直坚持的动力,而他将带着这份敬重继续自己的书画梦之旅。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