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27 16:23:27 来源:文旅中国
拙政园小景(综合材料) 40×70厘米 2016年 康益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人民生活为文艺创作提供了源头活水,也为文艺创作者提供了精神滋养。文艺创作者只有熟悉人民、了解生活、读懂人生,才能从根本上创作出好的作品。艺术家康益多年来秉承人文精神,无论是对传统艺术的探寻还是对综合材料的再创新,都源于他对生活的提炼总结。他热爱生活,数次进入川西康定写生,多年坚持绘画创作,逐渐形成自己的绘画风格。日前,康益等文艺工作者创作的巨幅工笔重彩画《幸福大家庭》呈现在大众面前,成为艺术家深入生活的最新创作成果。这幅工笔重彩创作描绘民族同胞欢聚一堂的盛景与华夏壮丽雄奇的“蜀山贡嘎”。画作以巨幅长卷的形式展开,翩翩起舞的藏族、弹奏马头琴的蒙古族、敲着锣打着鼓的朝鲜族、儒雅内秀的汉族……延绵宏伟的贡嘎雪山前,展现了56个民族簇拥在党周围,凝聚力量、砥砺前行、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康益1971年生于成都,1998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后留校任教至今。他大部分时间在学校教书,除主持基础教学部工作,也教授意象素描等课程。他现为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基础教学部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九三学社中央书画院成员。
师从国画家唐允明的康益在求学阶段接受了正统的美术教育,对纸本彩墨山水画有深刻的认识。“不管是以传统审美价值为创作的核心,还是使用‘新鲜材料’,借鉴舶来之法,这里面始终都透射着中国艺术的审美精神,它与西方艺术精神有着本质的区别,那就是笔墨精神。”康益谈到,从某种程度上讲,笔墨精神是通过对“线”的认识与表达体现出来的。线在中国书画艺术中是相对独立的,它甚至可以不依附于“形”而存在。抛弃了“形”的束缚,“线”在“心”的驱使下,在跌宕的节奏里会变得更加自由自在。在康益的作品里,“线”以各种形式、各种材质呈现。材料和技法像一只风筝,可以飞得很高、很远,但是飞得再高、再远的风筝也得有一根线牵着,笔墨精神就是牵着风筝的那根线。“笔墨”可以消解,“精神”必须传承。
近年来,他将创作转向了水墨综合材料。观康益近期的水墨综合材料作品,绘画风格自由、洒脱、不拘一格。观众很难想象在1998年前还是学生的他,画的大多是彩墨山水画。但也正因如此,练就了其扎实的绘画基本功。如何将传统水墨材料与综合材料进行结合?康益给出了自己的理解:“材料永远是其次的,综合材料侧重的更多是一种形而上的表达。”
“这是一种不再局限于绘画材料和表达媒介的表达方式,其艺术作品很难被界定和归属到哪一个画种。”康益介绍。这些建立在非传统绘画材料上的艺术表达方式在媒介材料、技法风格上趋于自由表达,拥有形式上与语言上的新变化。艺术创作不是因为材料而材料,也不是由于观念而观念,绘画语言的探索并非是盲目、任意的形式追求,材料的发现和突破也不能脱离作品内容表现这一特定的基础。
康益的画突出了水墨的含蓄和韵意,也表现了一种力量——突破的力量、自由的力量。对于这种自由自在的表现感,康益说:“自在其实是自信的一种体现,而艺术作品最好的状态就是自在,精神自由,作品也就自由了。”
在谈到创作中是否遇到困难或瓶颈时,康益说:“难题和困难经常遇到,瓶颈不多。当一个系列的作品画得没有感觉了,是一件非常令人沮丧的事情。这时就必须另起炉灶了。一般这种情况,我会放下画笔休息一段时间。听听大家的意见再做决定。”康益说:“走上画画这条路,当初不过是觉得好玩罢了,而且多年过去了,到如今,好玩仍然是我坚持画画的原因所在。”
“作为文艺工作者,我将‘以书言志,以画留声’作为创作目标,创作大家喜闻乐见的主题性作品。”康益说,“艺术家要有敏锐的感知力,坚持深入生活、表现生活,坚持兼顾主体性、人民性、时代性、艺术性,做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作为文艺工作者,我们应当以艺术专业能力履行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富有探索性、实验性地以创新的绘画语言去描绘祖国自然风光、人民生活与社会新变。”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643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