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书法为民,如何满足“最大审美公约数”

时间:2022-12-27 16:21:42  来源:中国艺术报

  书法是中国独特的传统艺术,中国书法源于汉字,汉字从诞生之始就承载着记言、录史和传道、授业、解惑的文化功能,这个中华文化基因是与生俱来的。毋庸讳言,文化和艺术是中国书法的两个最明显标识,随着历史的发展与时间的推移,书法在文化和艺术两大功能方面也呈现出此消彼长的特征。在古代,印刷出版欠发达,更没有硬笔和电脑、手机,毛笔字主要承担实用功能,艺术审美这一块占的比重相对较小。而在今天,常用文字书写早已改成硬笔或键盘,随着印刷出版特别是网络技术不断发达,信息沟通更为便捷,当下,毛笔字的主要功能则偏向了艺术与审美。

  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时代大潮中,书法工作者需要经常思考的是,书法艺术的主要审美对象是谁?这个最大公约数的审美群体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书法作品?毫无疑问,书法艺术和其他门类的文化艺术一样,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也就是说,艺术从宏观和整体上说,应该主要是面向大多数民众的,或者说主要是为人民的文化生活服务的。而从另一方面看,每个人又都有自己的审美标准和审美倾向,羊羔虽美,众口难调,并不是要求书法艺术工作者针对个体需求去量身定制艺术产品,而是要认知与把握审美共性中雅俗共赏的最大基本面,由此出发,去身体力行地实践,去大胆尝试、探索和实验,都不会迷失大方向。

  关于这一点,我们在几年来的“铁路春运送万福”公益活动中体会颇深。2016年以来,铁路系统在每年春运中组织的“铁路春运送万福”书法公益活动,立足铁路春运的海量客流,把承载书法艺术和诗词之美的春联和福字作为暖心祝福送给南来北往的旅客。在组织和邀请书法家的时候,我们发现,那些具有雅正书风的书家作品得到更多旅客和职工的欢迎,而一些字体夸张、探索意味较强的个性化作品则少有人问津。通过百余场活动,广大人民群众以百姓眼光慢慢把那些富有传统底蕴和雅正书风的书法家筛选了出来。后来,这项公益活动由中华全国总工会牵头组织逐渐推向全国,成为知名的文化公益活动品牌。而在此过程中,由百姓在很多场活动中遴选出的优秀书法家团队阵容的基本面也渐趋稳定。特别是到后来,活动影响力扩大,现场书写已经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要求,我们就提前编选好春联,请这些书法家提前书写,以传统方法进行仿真印制,提前寄送,或在活动现场与书写的春联一起发放,广受欢迎。

  有人认为,艺术要引领民众审美而不是一味地迎合;也有人会有这样的疑问,老百姓的审美水平行吗?书法家的个性化创作会不会被普通受众拉低了?事实证明,这个担心是多余的。说到底,人的基本审美能力受到文化程度等因素的制约非常有限,因为人类的基本审美共识是与生俱来的,或者说早已融化在数千年的文化传承基因之中。我还多次把创作完成的作品摆在一起,请八十多岁且识字不多的老岳母帮着挑选,然后再拍图片请书法名家帮忙遴选,结果二者意见往往非常一致。这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一个朴素的道理:人的审美直觉与审美共性往往具有很大的趋同性。就像品尝一道好菜的味道,谁的味觉也不会差,只是有的人不善于表达与表述而已。话说回来,书法创作与审美是一个幽深无际的艺术天地,更不能认为普通老太太的审美能力堪比艺术名家。我们做不到让普通民众都成为艺术名家,文化艺术的主要任务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找到和服务于这个“最大审美公约数”,就成了文化艺术工作的根本任务。

  我们还有一个观察体会,中国书法的审美功能是超越汉字和汉语言的。铁路系统元旦春节期间的“铁路春运送万福”活动,还会通过数趟国际联运列车向海外华人和外国朋友送春联和福字,组织者发现很多外国朋友很喜欢中国书法,他们可能并不认识春联上写的什么内容,有的甚至连福字也不会念,但从他们高兴的神情中可以看出他们对中国书法的喜爱与尊敬,有的外国朋友还兴奋地用手比划书写的姿势。因为他们懂得中国书法是了不起的艺术,他们懂得大红的春联和福字有着很好的寓意。

  归结到公众审美的话题,为什么大家都喜欢中国书法?究其根源,书法在众多中国古典艺术中最富东方色彩且与汉文化关系最为密切,中国各种传统艺术如绘画、雕塑、建筑、戏曲、舞蹈、音乐等,都能够在书法中找到影子和参照元素。换句话说,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灵魂性的存在”,甚至不啻为打开中华民族艺术殿堂的一把“金钥匙”。书法家笔下的汉字,不仅是一个文化符号,还是一个哲学符号和生命符号。法国哲学家狄德罗说“美在于事物之间的关系”,书法结构和笔法体现出的空间与时间关系,与生活在空间和时间之中的人类,有着天然的环境认同,人们往往可以通过书法看到自己的喜怒哀乐和生活中的影子。正如汉代书法家蔡邕所述“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愁若喜”的感觉,亦若唐代书法家孙过庭所言“达其情性,形其哀乐”的应有之义。

  看到喜欢的书法作品,人们的文化认同与情感认同往往是同步的。这样,人们就会自然地选择与自身审美方向与尺度相契合的作品。那么那些得到大多数人认可与喜爱的书法作品具备怎样相同的特征呢?那些作品都是堂堂正正、大大方方、潇潇洒洒、清清爽爽的字。大凡好字的结构,常常能够看见黄金分割;凡是好字的笔法,必然能感觉到行云流水;凡是好字,字格中一定能够看见人格;凡是好字,字的精气神中定然传递着中华文脉的精气神。广大受众也一定会在气息畅达的书写痕迹中体察到生命呼吸的律动,触摸与感知到抑扬顿挫之间由优美节奏升华而出的崇高旋律。

  当然,我们追求的“最大审美公约数”是一个相对清晰的艺术工作方向,并不是一个禁锢发展与创新的固化模板,书法艺术的根本属性、努力方向和人民群众的艺术需求一样,永远是“不一样”的变量,而这个变量永远是向美而行的。简而言之,无论一个书法家怎样创新与求索,前提是必须打下扎实的基本功,必须能写得一手正大气象、雅俗共赏的好字,否则,无论如何“创新”与“求异”,都难免在大多数人心中打问号。电视剧《宰相刘罗锅》主题曲两句歌词唱得好:“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其实艺术审美的“定盘星”也在人民群众的心里。

  (作者系中国书协专委会委员、中国铁路书协副主席兼秘书长)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