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5 21:31:50 来源:美术报
耶稣、教皇、骑士三联壁画 巴塞罗那美术馆藏
壁画是附着于建筑的,欧洲建筑的演变,以罗马为代表。
罗马人在征服周边国家的时候,也吸收了它们的神明,从波斯到希腊到迦太基,最后是犹太。他们最初是迫害基督教,到了君士坦丁时反宣布以此为国教,从此不仅是罗马而是整个欧洲都纳入了基督教的范畴。
对圣像的崇拜始于早期基督教期间,大多为木板或是灰泥上的蛋彩画,少有镶嵌画,偶有手绘抄本或壁毯。信徒们并非是出于艺术来欣赏圣像,而是认为画像即是圣徒的现身来崇拜的。东西罗马分治之后,基督教的中心转移到了拜占庭,壁画才随着皇帝的推动而大量出现,索菲亚大教堂和其它教堂、修道院里都有大量的壁画,这是必不可少的元素,宗教场所成了艺术宫殿。
教堂的立面,腰线,顶部,拱门的拱券和柱子,还有内庭和穹顶,都是重点装饰的部位,然而,拜占庭统治的这一千多年,恰恰正是被历史家称为是“黑暗的中世纪”,由于教庭的主宰,人性受到压抑,在壁画上出现的形象都是僵硬、干瘦、苍白、呆滞的,弥散着浓浓的宗教气氛。在中世纪,当一位信徒走进教堂的时候,他就会浮现出自己所能想象到的最可怕、最残酷的世界末日,给他以阴魂不散的死亡威胁。《旧约》和《新约》中所说的复仇天神就被雕刻在门楣上,这是罗马式雕刻最重要的核心发明之一,《末日审判》就是这类大门雕塑的主要题材。信徒一生的作为都会在这里面临着升入天堂还是受到天谴而遭受地狱之灾的审判,很多教堂上的雕刻都是这一内容,贯穿始终。
耶稣和圣母都是教堂里的永恒形象,也是最主要的形象,任何壁画的主题都避不开。他们都是真实而非虚幻的人物,但是在不同的画匠手下有着不同的表现,水平有高有低。在油画发明之前的蛋彩画中,有些小教堂里把耶稣的形象画得又瘦又苦又干瘪,正在受难。有些画是用线条来勾勒的,再填上颜色。有的有了简单的明暗关系,但人物的结构不太准确,比较稚拙。
巴塞罗那的加泰罗尼亚美术馆里面藏有许多中世纪时壁画,大多是各地拆除或损坏的教堂中移过来的。西班牙是欧洲的一个被伊斯兰统治过的国家,直到十六世纪才光复,加泰罗尼亚又位于边境,交战频繁,政权和宗教的更迭会有许多教堂被损毁,幸好这些壁画被关注历史和艺术的人士把它们从残垣断壁中保存了下来,移到了美术馆里,进行修复,作为艺术品来陈列,它们既是历史档案,也是艺术档案。
这些壁画大都是木板画、干壁画和湿壁画。当时油画还没有发明,是用一种蛋彩颜料在作画。这种画法早在罗马时期就出现了,埃及一些两千年前的古墓中木乃伊上的肖像就是这种材料,虽然不是油性颜料,但画法却是有体积有明暗有笔触,甚至还有堆积,风格是写实的,效果和油画一样。
但有些壁画的风格却有不同,画中的人物是变形的,不是按照立体的方式画的,而是用了勾线,再在轮廓中填入颜色,很是简洁,如同版画的效果。有一套壁画,如同连环画,把耶稣受难的故事分成连续的画面来表现,从耶稣被捕、耶稣负十字架行走、鞭打受刑、放下十字架,众徒抚尸哀悼、复活等一一画出,形象用线勾出,只用了黑、灰、红、黄、白几种颜色,如同套色版画一般简洁,特别是选用了黑色为底,衬托出了悲剧的主题,有象征性。人物的结构并不准确,但对于动态和神情表现不错。画面有破损处,露出了背衬的木板,显然是画在木板上,再挂在教堂墙壁上的。
有一幅《耶稣圣像》,准确地记载着作于1123年,是塔胡尔地区的圣母玛丽亚教堂里的湿壁画,表面已有龟裂,画中一楕圆形框内是一尊耶稣像,他身穿法袍,却是光着脚,左手拿《圣经》,右手二指指天,在代天父传达神谕。全画用较粗的线勾出再填色,衣纹和肌肤还加了晕染,有点中国画“坡染”的画法,但不强调立体效果。耶稣的脸形端正庄严,形象很好,是美术馆的最佳作品。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643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