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刘亚谏:写秦岭之魂

时间:2022-11-28 20:24:52  来源:中国文化报

故乡夕阳图(国画)二○一五年刘亚谏

  位于华夏腹地、界分南北的秦岭,有着极其特殊且无可替代的历史文化意义。它不仅是自然之山,也是人文之山、民族精神之山。生长于秦岭北麓、终南山下的艺术家刘亚谏多年来秉承长安画派的精神,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他热爱秦岭,无数次进秦岭写生,多年坚持秦岭绘画创作,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绘画风格。近日,“秦岭颂——刘亚谏诗书画巡展”亮相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展览展出了刘亚谏几十年来描绘秦岭的美术作品100幅和以秦岭为主题的诗词书法作品20幅。这些作品从不同角度歌颂了秦岭之美,抒发了艺术家对秦岭和家乡的热爱之情。

  环顾展厅,“秦岭自然山水”板块,《秦岭之巅太白山》《秦岭分水岭》《拔仙台月色》等多幅作品描绘了秦岭的雄伟、峻峭、瑰丽,刘亚谏在写生的基础上,创作了一批描绘秦岭顶峰的大视野之作,表现了秦岭雄浑壮观的气象。“秦岭人文风采”板块,刘亚谏以对故乡村落文化的回忆为主题,描绘了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和社会生态的变化,《银杏树下吼秦腔》《故乡夏收图》《消逝的故乡》等作品,记录了秦岭脚下的社会变迁,更以诗意笔墨引发观者的共鸣。“秦岭自作诗书”板块,则以自作秦岭诗词书法和绘画相配合展出,多维立体地表现秦岭之美。

  刘亚谏自幼学习书画,上世纪70年代起,他主要研习传统绘画、博采众家之长、丰富生活积累,曾受教于古元、黄均、杨先让、刘文西、苗重安、高民生等名师。这一时期的作品有《图腾》《无限江山》等,风格偏重于写实。

  上世纪90年代至新世纪初,刘亚谏的画风开始创新和突破,他以大泼墨、大写意画故乡的山水,这一阶段的代表性作品《终南之春》《太平飞雪》等,多为大写意作品,以神取胜,笔墨淋漓地挥洒着他心中的秦岭。2005年至今,刘亚谏迎来了创作高峰期。他不仅继承学习宋元古典,而且对明清以来的文人画、大写意风格兼收并蓄,形成了自己的笔墨语言和绘画风格,而且通过几十年对中国绘画和画论的研究,出版了《中国画道论》。

  2018年,刘亚谏回到家乡重画秦岭,当年即完成了10幅大八尺作品、几十幅小画,全景式地展现了秦岭的自然山水和人文村落。《秦岭春晓》《秦岭绝顶》等,不仅画出了秦岭之形,更画出了秦岭之魂。“我每次从外地回到家乡,都能看到山川巨变、人文巨变。作为漂泊在外的游子,不断的巨变撞击着我的灵魂。精神寻根的感叹和艺术源泉的奔流,促使我画了很多关乎家乡的系列作品。这是乡愁的诉说,是精神寻根的艺术表达。”刘亚谏动情地说。

  显然,刘亚谏以秦岭为主题的诗书画的集中展示,是有其追求和梦想的,同时对当下的艺术家也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在与展览同期举办的研讨会上,专家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刘亚谏的创作进行了解读和品评。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陈池瑜指出:“刘亚谏的山水画,实质上就是体道、写道、悟道。他深入秦岭写生,就是通过山水在研究道,上升到一个道的境界。因此,他的山水画,画出了秦岭的气势,大气磅礴。”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郑工认为,刘亚谏在思考继承传统方面,框架宏大,讲山水问题却有所谓“思接千载,视通万物”的意涵,注重的是一种宽度和广度,值得当下艺术家思考。

  展览学术主持、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徐涟在总结刘亚谏的艺术特点时说:“刘亚谏一是善于把中国画道理论和绘画实践相结合,把画道理论探索和深入生活实践融为一体,以道御艺、以技进道。二是善于把深厚学养和诗书画相结合,将广博的知识结构融入他的绘画,使其秦岭作品画中有诗、诗中有画,达到诗书画的统一,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神韵。三是善于把学习传统和开拓创新相结合,刘亚谏的秦岭绘画既有周秦汉唐艺术的雄风大气,又承继了宋元关陕画派的传统及长安画派的精神,同时汲取东西方艺术的营养,形成自己的风格。观其作品,或具象抽象、或工笔写意、或泼墨泼彩、或传统现代,力求把道法自然、人文精神与个人创新浑然融合,形神兼备。四是善于把生活的烟火气与作品的文人气相结合。从《故乡夕阳图》等作品中看出,艺术家深入生活,描绘秦岭村落生态,记录农耕文明的现代化变迁,同时讲求画面的神韵、艺术的气韵,以文人的诗画之心来抒写乡愁和山川之美。”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