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一场诗性的“浅空飘浮”:关于绘画的七种状态

时间:2022-11-14 20:33:10  来源:艺术中国

美术馆入口(图片 金臣亦飞鸣美术馆)

  文_齐屿

  11月,全球艺场进入上海时间。随着进博会和艺博会的开办,城内众多美术馆、画廊等机构相继推出几十场展览,为这座大都会重新点燃文艺活力。

  在上海市西一隅,幽隐于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内的金臣亦飞鸣美术馆以一场绘画群展加入了全城的艺术狂欢。这场名为“浅空飘浮”的展览筹备有一年之久,为馆方在2022年举办的首场新展,亦恰逢美术馆开馆两周年——在诸种意义上,都蕴含着一种重启的希冀。

执行馆长陈逸鸣在展览现场(图片 金臣亦飞鸣美术馆)

  此次展览由金臣亦飞鸣美术馆主办,执行馆长陈逸鸣担任总策划,艺术评论家郑闻任策展人。基于馆方对“具有绘画性的现当代艺术”的一贯关注,展览邀请了毛焰、于艾君、方凯、葛辉、张瑛、贺勋、于航这七位以绘画为主要表达方式的艺术家,他们分别出生于60、70、80年代,同属于“改革开放四十年间走出来的画家”。以具象绘画领域的重量级人物毛焰领衔,展览将七种迥然不同而个性鲜明的绘画方式并置于同一场域,由此制造出多元化的视觉冲击,也带来有关绘画、形象、生命和感知的心灵触动。

左起:艺术家贺勋、艺术家于艾君、策展人郑闻、执行馆长陈逸鸣、艺术家张瑛、艺术家方凯(图片 金臣亦飞鸣美术馆)

  就某种意义而言,该展览实践了一次“文艺复兴”。策展人郑闻在展览前言开头便抛出问题:在算法试图统摄一切的时代,我们该如何重新去定义绘画?尤其是具象绘画和强调主观表达的绘画,它们以怎样的身份和价值存在于当下?与形象有关的艺术、与手工绘画有关的艺术,是否会在逐渐远去的美术史上任人凭吊与缅怀?

  当我们在展厅内开启“浅空漫游”,首先会被毛焰的几幅质朴而坦诚的肖像绘画抓住眼球,这些作品回归于对“人”及“人的形象”的深入刻画。画中人往往有着“转瞬即逝的表情、恍惚的面容、无意识的出神状态”,呈现出绘画的“一种‘摄魂’力量与‘飘浮’的状态”。

展览现场,毛焰《椅子上的托马斯》(图片 金臣亦飞鸣美术馆)

  展出的毛焰珍藏作品包括一幅高达3.3米的《椅子上的托马斯》,该画是毛焰在其“托马斯”系列作品中极为重视的一件,长期放置在工作室中,几乎不曾对外展出过。此次展览将这幅巨作单独置于展厅中央的一处圆形空间内,以其庞然的体量和富有哲思的气质震慑人心。画中人物目光向上,仿佛穿透天顶、升向半空;我们凝视着他的凝视,与之共同沉入意识的凝聚或弥散状态。

展览现场,观众在毛焰作品前(图片 齐屿)

  “它(绘画)是深度表达,不是蜻蜓点水,不是浮光掠影……你应该尊重绘画。”展厅一侧放映的纪录短片中,毛焰如是讲述道。这种严肃而专注地对待绘画的状态也延续至其学生——张瑛和方凯身上,此二者的画作同样体现出对古典具象绘画的继承。  

展览现场,张瑛作品(图片 金臣亦飞鸣美术馆)

展览现场,张瑛作品

  张瑛潜心绘画十年,期间几乎没有办过展览。此次群展中呈现了她近十年间的多件作品,包括最新创作的《幸运星》系列。这批无名肖像有着幽暗的背景、被刻意涂抹淡化的面容,以及骨头、骷髅等具有象征色彩的元素,“愈加具有形体张力以及心理震撼力”。作品中的形象似乎暗合现代人的异化,反映出绘画形象背后“人”之状态的转变。

方凯作品,正中央的画作为《夜晚的人》(图片 金臣亦飞鸣美术馆)

方凯作品《拥抱》

  方凯的具象绘画作品有着凝练而饱满的画面,并含有一种神秘的情绪或幻觉。此次其展出的作品大多创作于疫情期间,“通过感性的笔触和缓慢的时间积累,在形象与风景中制造出属于他的绘画内核,即一种触手可及的疏离感”。这种“疏离感”可在其新作《夜晚的人》中感受到:画面中,月光下的赤裸男子朝画布外投出模糊不清的一瞥。

展览现场,葛辉作品

展览现场,葛辉《三只动物》

  “当代艺术越来越多元化,但还是需要有这样的一种艺术存在:回到形体和形象本身,进行深入的刻画。”郑闻在展览开幕现场讲道。

  同样聚焦于形体和形状研究的葛辉,大胆地将人体、动物、植物等形象进行拆解和变形,最终描绘出略显荒诞的超现实景观。在他的画作中,“人”和“形象”的表达再次得到突破。

展览现场,于航《无题》

展览现场,于航作品

  艺术家于航、贺勋和于艾君的加入,则更丰富了展览对于绘画表达形式的探讨。于航的创作富有酒神精神,饱含纯真的直觉和生命冲动。在其色彩强烈、奔放挥洒的画布上,骷髅在彩虹下对话,云朵化作缤纷的气球。我们很容易被画中的自由意志所感染;“画中的一切都是具体的……我们可以在脑海中幻想每一处暗藏的戏剧。”

展览现场,中间为贺勋作品《树(大)》(图片 金臣亦飞鸣美术馆)

展览现场,贺勋作品

  相较之下,贺勋的作品显得更为理性。贺勋对图腾制度、诗歌和语言很有研究,“关注农耕文明、神巫信仰和文学习惯在日常事物中的象征作用”。在其展出的《树(大)》《九个太阳》等近作中,日常的物体形象经过陌生化的处理,转而带给人匪夷所思的视觉及心理感受。

展览现场,于艾君作品

  作为一位以多种绘画媒介及文字创作的艺术家,于艾君此次带来了基于刺绣的全新作品。通过在河北、苏州多地的研究考察,他和绣工合作创造出将刺绣之严谨、涂鸦之即兴融为一体的独特风格。这既是其个人创作的再次蜕变,也可视为对绘画程序及材质的大胆突破。

  提及本次展览的主题“浅空飘浮”,郑闻表示,该词源于毛焰的一首诗歌——事实上,展览中的多位画家兼具诗人身份。“‘浅空飘浮’可以形容这个展览及这些艺术家的气质和状态,诗性,缥缈,不追求所谓的崇高。”郑闻阐释道。在他看来,这些艺术家已经“相对达到了个体的某种自由”,其作品“提示了一种自在的、主体的、游离的、摆脱庸俗与套路的,在所有被过度消费的领域之外‘浅空漂浮’的存在方式。”

  或许正因为这种自由而诗性的“浅空飘浮”,艺术家笔下的形象反而生长出厚重的力量。回到展览前言提出的问题:在当今时代,绘画(尤其是具象绘画和强调主观表达的绘画)该如何存在?我想,它既是“一门珍贵的手艺”,也是“摄影图片与数字影像的竞争”,亦可以作为“对于图像泛滥的景观社会的绝地反击”,或者“关于‘赤裸生命’的终极表达”。质朴的绘画的力量并未消失。甚至于,我们从未像今天那般地需要它。(部分图文资料由金臣亦飞鸣美术馆提供,除标明来源外,图片均由作者拍摄)

展览海报

  展览信息:

  浅空飘浮:关于绘画的七种状态

  艺术家:毛焰、于艾君、方凯、葛辉、张瑛、贺勋、于航

  日期:2022.11.12-2023.1.12

  地址:上海市闵行区甬虹路88号 金臣亦飞鸣美术馆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