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最大铸铜遗址、多进式院落……外围聚落考古发现不断更新殷墟认知

时间:2022-11-11 21:39:34  来源:中国新闻网

辛店遗址出土的陶范 国家文物局供图

  中新网北京11月10日电 (记者应妮)位于河南省安阳市的殷墟,是商代晚期的都城遗址,其重要性毋庸置疑。

  1928年起,中国考古工作者开始对殷墟进行科学的考古发掘,拉开了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序幕。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星灿表示,作为中国考古学的摇篮,殷墟无论怎么评价都不过分,而且这是中国唯一一个一直持续了73年的考古项目。

邵家棚遗址车马坑K3 国家文物局供图

  10日,国家文物局在北京举行的“考古中国”重大项目进展工作会,再度将目光聚焦在殷墟考古之上,殷墟外围聚落考古的新发现让现场的学者们颇为兴奋。

  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孔德铭介绍了殷墟外围区域多项新发现,辛店铸铜遗址发现商代晚期铸铜作坊7处、房址10余处、墓葬近百座,出土“戈”字铭文铜器,显示该遗址可能是一处由“戈”族管理的青铜器铸造遗址。陶家营商代中期环壕聚落遗址发现了布局有序的陶器生产区、居址区和墓葬区,进一步深化洹北商城周边聚落社会形态认知。邵家棚商代晚期聚落遗址发现了由18座房址组成的3组多进式院落,以及由1座“中”字型大墓、23座中小型墓葬和4座车马坑组成的墓地,出土刻“册”字铭文的多件青铜器,显示邵家棚遗址可能为晚商时期史官“册”族居住地。

陶家营M12出土器物组合国家文物局供图

  事实上,这些外围聚落距离殷墟宫殿区都在10公里以内,最近的邵家棚遗址仅五千米,多进式院落的形制体现出极高的等级,车马坑的发现填补了该区域商代车马坑考古的空白。而距离殷墟宫殿核心区10公里的辛店遗址,更是迄今发现的商代晚期最大面积的铸铜遗址,总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国内外都仅此一例,出土各类陶范、芯、模、炉壁残块等约40000块,磨石、制范工具、骨蚌器等数百件,体现出领先世界非同寻常的铸造技术。作为殷都“大邑商”的重要组成部分,辛店遗址见证了中国城市早期特别是殷墟时期城市低密度化发展的历史事实。

  陈星灿表示,殷墟外围聚落考古的新发现给了我们很多启发,很有可能盘庚迁都之后,就开启了聚族而居的模式。殷墟作为都城的核心区,周边有着很多聚落,很可能是一个低密度城市的典范,类似现在卫星城市的样态。这一布局则对未来安阳殷墟的保护提出了更高要求,这意味着殷墟范围大了很多,周边地区也值得高度关注。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院长雷兴山认为,这十年殷墟及外围聚落考古的发现,标志殷墟考古走进新时代。他特别指出,辛店遗址作为一个“居、葬、生产合一”的超大型青铜铸造基地和大型聚落,或许可以成为解读殷墟遗址的金钥匙,以往总认为“居”和“葬”是分开的,现在考古发现二者是一体,住所旁边就是墓葬,既有实践意义也有理论意义;同时,外围聚落考古的发现直接扩大了殷墟的范围,这也是巨大的进步。

邵家棚遗址墓葬出土铜礼器组合国家文物局供图

  在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看来,随着殷墟外围聚落考古不断有新发现,不仅更新了之前对殷墟的认识总是局限于各种“王”,随之而来的是对商文化的认识范围也更广。

  据悉,73年的殷墟考古陆续发现殷墟宗庙宫殿区、居址区、王陵区、墓葬区、手工业作坊区等重要遗迹,以及与之毗邻的商代中期都城洹北商城,出土了大量甲骨文、青铜器、陶器、玉石器等各类珍贵文物,基本廓清了殷墟的分布范围与结构布局,构建起殷墟文化分期编年体系,为探索早商乃至夏代考古学文化提供了基础,商代都城制度、墓葬制度、祭祀制度、手工业生产体系,以及建筑、水利、精神信仰等各方面研究不断深化,实证了文献记载的商代历史,系统展现了商代社会文化面貌、商代文明发展成就。2006年殷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完)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